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切换装置,解决已有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并行供电时防逆流性能差,光伏电源不能始终输出最大功率的问题。它包括交流切换单元、电源单元、控制单元、驱动电路、采样调理单元等。所述的交流切换单元通过控制单元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策略和DSP软件锁相技术进行逻辑切换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无逆流的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无逆流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切换装置有关。技术背景 已有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逆流系统,一类是无逆流系统。逆流系统就是指太阳能方阵所产生的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当太阳能电池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直接由电网供电。而无逆流系统就是指当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小于或等于负荷的用电量时,不够的电量由电网提供。在现有的无逆流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没有很好的开关控制策略使光伏电源能与市网并行供电的同时防止其逆流,所以导致其切换较困难,可操作性不高,且电路复杂,成本高,所以使用较少,使得光伏电能并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光伏电源与市网切换可靠,两者同时供电时能防止逆流,光伏电源始终输出最大功率,光伏电源输出电压能与市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负载通过第一切换单元与光伏电源连接,通过第二切换单元与市网连接。第一切换单元由第1、2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l、Q2分别与第1、2 二极管D1、D2反向并联而成,Ql负端与Q2负端相连,Q1、Q2正端分别与光伏电源、负载相连。第二切换单元由第3、4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Q4分别与第3、4 二极管D3、D4反向并联而成,Q3负端与Q4负端相连,Q3、Q4正端分别与负载、市网相连。Qf Q4的栅极与第一驱动单元相连,第一驱动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光伏电源输出电压、电网电压、负载电流通过采样调理单元的1、2、3号电路采样到控制单元。光伏电源由光伏阵列、降压单元、逆变单元依次连接组成。由第5绝缘栅双极晶体管VQ5、第9 二极管D10、电感LI组成降压电路。VQ5的栅极连接到第三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再连接到控制单元。采样电容Cl两端电压经采样调理单元4号电路采样到控制单元。逆变单元由第6-9绝缘栅双极晶体管VQfVQ4分别与第5-8 二极管D5 D8反向并联组成。VQl的负端与VQ2的正端连接,并与第一输出端连接,VQ3的负端与VQ4的正端连接,并与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经电感、电阻滤波和变压器升压后分别连接到第一切换单元和负载。VQU VQ3的正端以及VQ2和VQ4的负端接降压单元的输出。VQf VQ4管的栅极均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第二驱动单元再连到控制单元。光伏电源输出端L、N连接到采样调理单元I号电路的端子Pl的1、2 口,再连接到电阻和第I放大器U1,第I放大器Ul的输出接第I电压跟随器U2,U2的输出经电阻和第一钳位电路后连接到控制单元。市网输出端L1、N1连接到采样调理单元的2号电路的端子P2的1、2 口,再连接到电阻和第2放大器U3,U3的输出一路到第2电压跟随器U4,U4的输出经电阻和第二钳位电路连接到控制单元。第2放大器U3的另一路输出经过零比较器U5和滤波电路连接到控制单元。负载电流通过采样调理单元3号电路的电流霍尔传感器连接到电阻、电容和第3放大器U6组成的调理电路后,经反馈放大器U7和二极管组成的零电平比较电路连接到控制单元。采样电容Cl两端电压输出经4号电路端子P3的1、2 口,再连接到电阻和第4放大器U8,第4放大器U8的输出接第3电压跟随器U9,U9的输出经电阻和第三钳位电路后连接到控制单元。供电切换方法如下 (I)采样调理单元I号电路采样光伏电源输出电压波形,2号电路和3号电路分别采样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捕获它们的过零点时刻,控制单元再根据该时刻计算它们的频率和相位差值,输出调节信号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逆变单元,使光伏电源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一致。4号电路采样电容Cl两端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计算调整占空比,使光伏阵列输出最大功率。·(2)当光伏电源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负载功率时,即判断光伏电源供电正常,控制单元输出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切换单元按照正弦交流电的正负半周期轮流导通,此时,第二切换单元关闭,仅由光伏电源向负载供电。(3)当光伏电源输出功率小于预设的负载功率时,即判断光伏电源供电不正常,控制单元输出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第二切换单元导通,此时光伏电源与市网并行供电。(4)检测光伏电源供电是否恢复正常,若没有恢复,则重复步骤(3),若恢复正常,则转步骤(5)。(5)控制单元通过采样调理单元2、3号电路捕获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的过零点计算它们的频率的差值,输出信号到第二驱动单元,调节逆变单元的输出,使光伏电源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一致,此时,仍由光伏电源和市网并行供电。(6)控制单元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逐渐调节电网电压的占空比输出,当调节到零时,第一驱动单元关闭第二切换单元,光伏电源经导通的第一切换单元向负载供电。上述步骤(I)中,当控制单元捕获到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的脉冲上升沿时产生中断,先保护中断现场,即保存相关寄存器的值,再判断该中断是由控制单元的第一捕获单元还是第二捕获单元产生,若是第一捕获单元,即中断时刻是电网电压的过零点,将该捕获值存入自定义的数组中,该捕获值减去上一次捕获值得电网电压的周期。若是第二捕获单元,即中断时刻是负载电流的过零点,将该捕获值存入自定义的另一数组中,该捕获值减去上一次捕获值得负载电流的周期,比较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的周期差值的绝对值IafI,如果|af|=o,即两者频率相同,不作调整,如果|af|>o,则对控制单元内部的周期寄存器进行调整,如果负载电流的周期大于电网电压的周期,则减小周期寄存器的值,如果负载电流的周期小于电网电压的周期,则增大周期寄存器的值,直至负载电流的周期等于电网电压的周期,即两者的频率相同。当负载电流与电网电压的频率相同时,通过捕获值计算得到相位差APh,在捕获到电网电压过零点时,利用相位指针Pindrai记录第k步调制信号。判断相位差的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在范围之内,则指针不做调整。若不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当前的相位指针值和电网电压频率,求出步进值λ,使相位指针向前或向后一个步进值,实现其向逆变过零相位值趋近.这样就可实现负载电流与市电的相位相一致,也就可以实现负载电流频率和相位对电网电压的跟踪。本专利技术中光伏电源作为主电源主要实现3个功能逆变、最大功率跟踪和输出电流锁相。其中逆变采用SPWM调制实现。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上,采用固定电压法使得光伏电源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输出电流锁相采用控制器DSP的软件锁相方式来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光伏电源通过采样单元实时监测市网电源状况和负载输出情况,使得光伏电源输出电压与市网电压同频同相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当光伏电源正常带载时,DSP输出两路互补驱动信号PWMl、PWM2,控制第一切换单元的快速全控Q1、Q2动作,并按照正弦交流电的正负半周轮流导通,在电压正半周期Ql导通Q2关闭,在电压负半周期Q2导通Ql关闭。市网作为后备电源,当光伏电源输出功率不足时,通过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快速全控开关器件按照指定开关逻辑动作进行切换。具体过程为当光伏电源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所需功率时,DSP输出四路驱动信号PWM1、PWM2、PWM3、PWM4,控制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动作,Ql为导通状态时,让Q4导通使得市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伏发电与市网并行供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负载通过第一切换单元与光伏电源连接,通过第二切换单元与市网连接,第一切换单元由第1、第2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Q2分别与第1、第2二极管D1、D2反向并联而成,Q1负端与Q2负端相连,Q1、Q2正端分别与光伏电源、负载相连,第二切换单元由第3、第4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Q4分别与第3、第4二极管D3、D4反向并联而成,Q3负端与Q4负端相连,Q3、Q4正端分别与负载、市网相连,Q1~Q4的栅极与第一驱动单元相连,第一驱动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光伏电源输出电压、电网电压、负载电流通过采样调理单元的1、2、3号电路采样到控制单元,光伏电源由光伏阵列、降压单元、逆变单元依次连接组成,由第5绝缘栅双极晶体管VQ5、第9二极管D10、电感L1组成降压电路,VQ5的栅极连接到第三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再连接到控制单元,采样电容C1两端电压经采样调理单元4号电路采样到控制单元,逆变单元由第6?9绝缘栅双极晶体管VQ1~VQ4分别与第5?8二极管D5~D8反向并联组成,VQ1的负端与VQ2的正端连接,并与第一输出端连接,VQ3的负端与VQ4的正端连接,并与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二输出端经电感、电阻滤波和变压器升压后分别连接到第一切换单元和负载,VQ1、VQ3的正端以及VQ2和VQ4的负端接降压单元的输出,VQ1~VQ4管的栅极均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第二驱动单元再连到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友,胡蓉,王敏,陆明龙,何应兵,王仁昭,唐德炜,陈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星电器桥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