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接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124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9:52
一种连接器接合体,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供电端子;第二连接器(5),包括供电端子锁定部(9)、信号端子锁定部(11)、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供电端子;以及杠杆(7),包括信号端子释放部(17)、供电端子释放部(19)、供电端子被锁定部(21)和信号端子被锁定部(23)。杠杆(7)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5)接合,并且通过在关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5)的配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而使配合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接合体,例如,涉及这样一种连接器接合体,其具有利用杠杆使连接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脱离这种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一种杠杆接合型连接器(连接器接合体),其具有这样的结构使杠杆旋转,通过杠杆的旋转操作使与阴连接器配对的阳连接器从该阴连接器分离(参见美国专利文献 US 6,174,179B1)。 在上面的传统连接器接合体中,按压设置在杠杆处的锁定臂的杠杆部分(操作部分),使得该锁定臂弹性变形,从而解锁(锁定凸起从锁定孔拔出);然后,在保持操作部分被按压的情况下旋转杠杆,从而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脱离。然而,利用上述传统的杠杆接合型连接器,由于在保持操作部分被按压的情况下旋转杠杆,所以在使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脱离时,需要在按压所述操作部分的方向上的力和在旋转杠杆的方向上的力。此外,配置成使得上述两个方向上的力仅仅施加在所述锁定臂末端处的操作部分上,从而按压该操作部分并且旋转杠杆。因而,产生了杠杆的锁定臂可能由于施加在该杠杆的锁定臂上的大力(用于使锁定臂弹性变形的力和用于使杠杆旋转的力)而损坏的问题。此外,还产生了由于在保持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使杠杆旋转,该锁定臂的斥力可能阻止杠杆的顺利转动的另一问题。因此,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器接合体,已经提出了图23至25中所示出的一种连接器接合体。图23至25所示出的连接器接合体301包括第一连接器(例如,服务插件安装体(service plug installation body) )303、第二连接器(例如,服务插件(service plug) 305和杠杆307。此外,连接器接合体301通过安装在连接车辆的蓄电池和负载(例如,电动机)的导线的途中来使用。第一连接器303包括端子304,并且通过诸如螺栓(未示出)的紧固工具而安装成与基体(未示出,例如车辆的车身)一体。第二连接器305包括锁定部311和端子306 (与第一连接器303的端子304相连接的端子),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03可拆离地连接和一体地连接。杠杆307包括操作部分(例如,旋转操作部分)313和与第二连接器305的锁定部分311可接合的被锁定部分315。杠杆307与第一连接器303和第二连接器305相接合,并且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器303和第二连接器305移动,从而使得配合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一连接器303和第二连接器305之间。在该连接器接合体301中,杠杆307相对于第二连接器305旋转。杠杆307除了与第二连接器305可转动地接合之外,该杠杆307还配置为当使得第二连接器305与第一连接器303连接时、当该第二连接器305已经与该第一连接器303连接器时,以及当使得处于连接状态的该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303脱离时,与该第一连接器303相接合。这样,虽然将在后面描述细节,但这样制成适于相对于第一连接器303移动并且适于相对于第二连接器305旋转的所述杠杆307,以至于使得配合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一连接器303和第二连接器305之间(产生用于将第二连接器305装接至第一连接器303的向下的力和用于使第二连接器305与第一连接器303脱离的向上的力)。利用所述连接器接合体301,在杠杆307的被锁定部315与第二连接器305的锁定部311接合的状态,该第二连接器305与该第一连接器303 —体地连接。从这个状态,配置为利用手指按压该被锁定部315,从而使得该被锁定部315弹性变形,利用该弹性变形,该被锁定部315从锁定部311分离,然后杠杆307旋转,从而使第二连接器305从第一连接器303分离。此时,配置为手指贴紧操作部分313,以转动杠杆307,并且从而对该操作部分313施加按压力,因而使得能够旋转杠杆307,以便引起分离力。这里,将更加详细地说明连接器接合体301。·为了便于说明,将高度方向定义为将第二连接器305装接和拆离于第一连接器303时该第二连接器305的移动方向。此外,在所述高度方向中,将一个方向(第二连接器305侧)定义为向上方向而将另一个方向(第一连接器303侧)定义为向下方向。配置为第二连接器305相对于第一连接器303朝着向下方向移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303连接,而第二连接器305相对于第一连接器303朝着向上方向移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303脱离。此外,将与所述高度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定义纵向方向,并且将与高度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第一连接器303包括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器壳体(未示出)。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例如形成为矩形管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下部例如具有端子(阴端子)304。所述主体的内部上部具有连接器室333。如图23所示,该主体具有一对凸轮销334。凸轮销334从第一连接器303的主体的外壁(位于横向上的各端上的一对外壁)伸出。第二连接器305包括由诸如绝缘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35和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的盖(电震防止盖)。第二连接器壳体335具有端子(阳端子)306。然后,配置成使得第二连接器305与第一连接器303连接,使得第二连接器壳体335能够进入到连接器室333中,从而使第二连接器305的端子306与第一连接器303的端子304连接。盖337包括本体部343(形成为具有管部339和上板部341的矩形盒)、锁定部311和一对旋转心轴345。当第二连接器305与第一连接器303相连接时,盖337覆盖第一连接器303的上部,从而盖住该第一连接器303的上部。此外,第二连接器305进入到连接器室333中。此外,当第二连接器305与第一连接器303相连接时,盖337的管部339围绕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上端侧处的部分。如图23所示,凸轮销334位于盖337下方。旋转心轴345成对地设置,并且从盖337的外壁(位于横向上的各端处的一对外壁)伸出。此外,旋转心轴345位于盖337在高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中部。杠杆307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包括杠杆主体223 (具有一对臂部347和一连接部349,并且形成为U形形状)、操作部313、被锁定部315、凸轮槽357以及接合孔(旋转心轴接合孔)359。每个凸轮槽357在每个臂部347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每个臂部347处。每个凸轮槽357的贯通方向是杠杆307的横向方向(连接器接合体301的横向方向)。在每个臂部347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部处,每个接合孔(贯通孔)359设置在每个臂部347处。每个接合孔359的贯通方向也是杠杆307的横向方向。此外,每个接合孔359在杠杆307的厚度方向上与每个凸轮槽357分离,该厚度方向是与臂部347的纵向方向和连接部349的纵向方向每一者都垂直的方向。此外,在具有杠杆307的连接器接合体301处于配合位置(参见图25A和25B)的情况下,接合孔359位于凸轮槽357上方。 配置成使得在杠杆307安装在盖(337)的情况下,旋转心轴345进入到接合孔359中,并且杠杆307绕着该旋转心轴345旋转。此外,如图24和25所示,杠杆307的旋转角度处于大约90度的范围内。此外,当将与杠杆307安装的所述第二连接器305 (盖337)与第一连接器303相连接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接合体,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供电端子;第二连接器(5),该第二连接器(5)包括供电端子锁定部(9)、信号端子锁定部(11)、配置成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合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端子,以及配置成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合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供电端子相连接的第二供电端子;以及杠杆(7),该杠杆(7)包括信号端子释放部(17)、供电端子释放部(19)、配置成锁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5)的所述供电端子锁定部(9)的供电端子被锁定部(21),以及配置成锁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5)的所述信号端子锁定部(11)的信号端子被锁定部(23),该杠杆(7)配置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5)接合,并且通过在关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5)的配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而使配合力和分离力作用在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5)之间,其中当所述杠杆(7)位于所述配合位置时,所述信号端子被锁定部(23)锁定于所述信号端子锁定部(11),同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供电端子和所述第二供电端子相互连接,当所述杠杆(7)位于所述配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的预定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子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分离,当所述杠杆(7)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子相互分离,并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分离,当所述杠杆(7)位于所述配合位置时,向所述信号端子释放部(17)施加力,所述信号端子被锁定部(23)从所述信号端子锁定部(11)脱离,从而使得所述杠杆(7)能够旋转至所述预定中间位置,并且当所述杠杆(7)位于所述预定中间位置时,向所述供电端子释放部(19)施加力,所述供电端子被锁定部(21)从所述供电端子锁定部(9)脱离,从而使得杠杆(7)可以旋转至所述分离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智洋泷下隆太望月光一郎大池照彦野头翔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