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033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1)扫描线;(2)数据线;(3)显示元件;(4)馈电线;(5)电流检测线;以及(6)开关元件,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的电流检测步骤:在使得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电流检测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超过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来维持电流检测线的电位的状态中使开关元件进入导通状态,并且将流经驱动晶体管的电流提供给电流检测线以被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具有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显示元件以及包括这种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已众所周知。例如,具有利用有机材料电致发光(在下文中有时称为缩写的EL)的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元件作为通过低压dc驱动而发出高亮度光的显示元件引起了关注。注意,所描述类型的显示元件在下文中有时称为有机EL显示元件。 与液晶显示装置类似地,例如,同样,在包括有机EL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在下文中有时将此类型的显示装置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中,作为驱动方法的简单矩阵方法和有源矩阵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虽然有源矩阵方法具有结构复杂的缺陷,然而,其具有可以高亮度地显示图像的优点。通过有源矩阵方法驱动的有机EL显示装置除了包括从有机层(包括发光层等)形成的发光元件以外,还包括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作为用于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路(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发光元件),已知了一种包括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元件的、称为2Tr/lC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并且这种驱动电路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310311号公报中被公开。在图2中示出了这种2Tr/lC驱动电路。参考图2,所示2Tr/lC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包括写晶体管11^和驱动晶体管TRd),并且还包括单个电容元件Q。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之一形成了第二节点ND2,并且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形成了第一节点ND115发光元件ELP在其阴极处连接到第二馈电线(feeder line)PS2。例如O伏的电压Vcat被施加到第二馈电线PS2。在图7的时序图中图示出了 2Tr/lC驱动电路的操作。参考图7,在时段TP (2) 1A内执行用于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的预处理。具体地,例如O伏的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ms从数据线DTL经过写晶体管TRw被施加到第一节点ND1,写晶体管TRw已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扫描信号而被置于导通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处的电位变得等于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0fso此外,例如-10伏的第二节点初始化电压从电源部件100通过馈电线PSl和驱动晶体管TRd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变得等于第二节点初始化电压V。。+。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表示为Vth并且例如为3伏。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二区域(有时方便地称为源极区域)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大于阈值电压Vth,从而驱动晶体管TRd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在时段TP(2) 1B到另一时段TP(2)5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具体地,在时段TP⑵1B内,执行第一次阈值电压消除处理。在TP(2)3内,执行第二次阈值电压消除处理,并且此后,在TP (2) 5内,执行第三次阈值电压消除处理。在时段TP⑵1B内,虽然写晶体管TRw的导通状态被维持,然而,电源部件100的电压从第二节点初始化电压Vn改变为例如20伏的驱动电压Vrc_H。结果,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朝着通过从第一节点ND1的电位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计算出的电位变化。换言之,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升高。如果该时段TP⑵1B充分长,则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二区域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从而驱动晶体管TRd被置于截止状态。换言之,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接近并且最终变为差值VMs-Vth。然而,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时段TP(2)1B的长度不足以使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充分地变化,并且在时段TP (2) 1B的结束阶段,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达到满足关系V。。+ < V1 < (V0fs-Vth)的某个电位Vp在时段TP(2)2的初始阶段,数据线DTL的电压从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ms改变为视频信号Vsig m_2。在时段TP⑵2的初始阶段,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使得写晶体 管TRw被置于截止状态,以使得可以不将视频信号Vsig m_2施加到第一节点ND115结果,第一节点ND1进入浮动状态。由于驱动电压Vcmi从电源部件100通过馈电线PSl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因此,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从电位V1升高到某个电位V2。另一方面,由于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处于浮动状态并且电容元件C1存在,因此,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发生自举操作。因此,第一节点ND1的电位随着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变化而上升。在时段TP (2) 3的开始定时处,数据线DTL的电压从视频信号Vsig m_2改变为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Ms。在时段TP (2) 3的开始定时处,响应于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使得写晶体管TRw被置于导通状态。结果,第一节点ND1的电位变为等于VMs。此外,驱动电压Vrc_H从电源部件100通过馈电线PSl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一区域。结果,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朝着通过从第一节点ND1的电位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计算出的电位变化。具体地,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从电位V2上升到某个电位V3。在时段TP (2) 4的开始定时处,数据线DTL的电压从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Qfs改变为视频信号Vsig m+在时段TP(2)4的开始定时处,响应于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使得写晶体管TRw被置于截止状态,以使得不将视频信号Vsig μ施加到第一节点ND115结果,第一节点ND1进入浮动状态。由于驱动电压Vcmi从电源部件100通过馈电线PSl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因此,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从电位V3升高到某个电位V4。另一方面,由于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处于浮动状态并且电容元件C1存在,因此,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发生自举操作。因此,第一节点ND1的电位随着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变化而上升。作为时段TP (2) 5内的操作的前提,在时段TP (2) 5的开始定时处,需要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V4低于电位差VMs-Vth。从时段TP⑵⑶的开始定时到时段TP (2) 5的开始阶段的长度被确定为满足条件V4 < V0fs_L-Vtho时段TP(2)5内的操作基本上与上面针对时段TP(2)3描述的操作类似。在时段TP (2) 5的初始阶段,数据线DTL的电压从视频信号Vsig m_i改变为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Ms。在时段TP (2) 5的初始阶段,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使得写晶体管TRw被置于导通状态。使第一节点ND1进入这样的状态其中,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ws从数据线DTL通过写晶体管TRw被施加到第一节点ND115此外,驱动电压Vrc_H从电源部件100通过馈电线PSl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一区域。与上面结合时段TP (2) 3给出的描述类似地,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朝着通过从第一节点ND1的电位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计算出的电位变化。然后,当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与源极/漏极区域中的第二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电压Vth时,驱动晶体管TRd被置于截止状态。在此状态中,第二节点ND2处的电位基本上等于差值VQfs-Vth。此后,在时段TP(2)6A内,写晶体管TRw被置于截止状态。然后,数据线DTL的电压被改变为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电压,这种视频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连接到扫描电路的扫描线,连接到信号输出电路的数据线,连接到电源部件的馈电线,连接到电流检测部件的电流检测线,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的显示元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线之间的开关元件;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写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元件;所述数据线提供的信号通过所述写晶体管施加到所述电容元件;驱动电压从所述馈电线被施加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区域,通过该驱动晶体管将与所述电容元件保持电压值相对应的电流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电压被电流检测部件施加到所述电流检测线:当所述电流检测线和所述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通过被置于导通状态的所述开关元件而彼此电连接时,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差不超过所述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秀树内野胜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