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一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含有一外框与一盖板。该外框包含有一框体;一第一折弯部,其弯曲延伸于该框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扣部,其连接于该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该盖板用来与该外框共同包覆该显示面板,该盖板包含有一盖体;一第一弯折部,其弯曲延伸于该盖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勾元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且安装于该外框的该框体与该第一折弯部的内侧,该第一卡勾元件用来于该外框结合于该盖板时扣合该第一卡扣部且卡固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于该第一弯折部的该侧。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一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不占用机构空间、易于组装且兼具组装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不占用机构空间、易于组装且兼具组装结构强度的显示装置与其显示面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轻薄、省电、可携带式的智慧型信息产品已经充斥日常生活空间,平面显示模块也在其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中,由于液晶显示模块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个人数码助理及手机等携带式信息产品上,而在消费性信息产品中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其具有取代桌上型电脑的CRT监视器及传统电视的趋势。传统上,显示装置的外框常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目前业界亦有使用塑胶材料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来制作外框。然而,不论是金属或塑胶材料的外框,皆会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及重量,且必须同时考量到组装结构强度的要求,而造成业界在针对显示装置进行薄型化的研发时,会受限于外框尺寸及厚度与组装结构强度的影响。故如何设计出更轻薄坚固的显示面板固定结构,以满足市场对于消费性应用产品轻薄化的要求,仍为业界亟待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占用机构空间、易于组装且兼具组装结构强度的显示装置与其显示面板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用来固定一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其包含有一外框与一盖板。该外框包含有一框体;一第一折弯部,其弯曲延伸于该框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扣部,其连接于该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该盖板用来与该外框共同包覆该显示面板,该盖板包含有一盖体;一第一弯折部,其弯曲延伸于该盖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勾元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且安装于该外框的该框体与该第一折弯部的内侧,该第一^^勾元件用来于该外框结合于该盖板时扣合该第一^^扣部且卡固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于该第一弯折部的该侧。本专利技术另揭露该第一卡勾元件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借以导引该显示面板相对于该第勾兀件移动。本专利技术另揭露该第一卡勾元件与该外框的该框体的内侧以背胶黏贴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另揭露该外框另包含有一第二折弯部,其弯曲延伸于该框体的另一侧,以及一第二卡扣部,其连接于该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且该盖板另包含有一第二弯折部,其弯曲延伸于该盖体的另一侧;一第二卡勾元件,其连接于该第二弯折部的一侧且安装于该外框的该框体与该第二折弯部的内侧,该第二卡勾元件用来于该外框结合于该盖板时扣合该第二卡扣部;以及一侧墙,其连接于该第二卡勾元件,该侧墙的一端用来止抵该显示面板的另一侧,且该侧墙、该第二卡勾元件、该第二弯折部与该盖体的内侧围设出一容置空间,借以容置一信号传输线。本专利技术另揭露该侧墙与该外框的该框体的内侧以背胶黏贴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另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有一显示面板,以及用来固定该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含有一外框与一盖板。该外框包含有一框体;一第一折弯部,其弯曲延伸于该框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扣部,其连接于该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该盖板用来与该外框共同包覆该显示面板,该盖板包含有一盖体;一第一弯折部,其弯曲延伸于该盖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勾元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且安装于该外框的该框体与该第一折弯部的内侧,该第一^^勾元件用来于该外框结合于该盖板时扣合该第一^^扣部且卡固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于该第一弯折部的该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用来固定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利用左右两侧的卡勾元件来结合外框与盖板,且卡勾元件另可用来卡固显示面板,而由卡勾元件所延伸出的侧墙可额外形成容置信号传输线的容置空间,故兼具理线功能,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占用机构空间、易于组装且兼具组装结构强度的显示面板固定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与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于两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50显示装置52显示面板54固定结构56夕卜框561框体562第一折弯部563第—^扣部564第二折弯部565第二卡扣部58盖板581盖体582第一弯折部583第一^^勾元件5831斜面584第二弯折部585第二卡勾元件586侧墙60背光模块62容置空间64信号传输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显示装置5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50的元件分解示意图,显示装置50可为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幕,显示装置50包含有一显示面板52,其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50另包含有一固定结构54,其用来固定显示面板52,固定结构54包含有一外框56 (bezel)与一盖板 58 (A-cover),其中外框56与盖板58用来共同包覆显示面板52。外框56与盖板58可以金属材质所组成,如铝合金或镁铝合金材质等,且盖板58可以CNC车床加工方式所制造。请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50的剖面示意图,图4与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50于两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外框56包含有一框体561、一第一折弯部 562、一第一卡扣部563、一第二折弯部564与一第二卡扣部565。盖板58则包含有一盖体581、一第一弯折部582、一第一^^勾元件583、一第二弯折部584、一第二卡勾元件585与一侧墙586。请参阅图3与图4,外框56的框体561框设于显不面板52的外围,第一折弯部562 弯曲延伸于框体561的一侧,且第一卡扣部563连接于第一折弯部562的一端。而盖板58 的盖体581安装于显不面板52的背面,其中盖体581与显不面板52间可容置有一背光模块 60,借以提供显不面板52所需的光源;此外第一弯折部582弯曲延伸于盖体581的一侧,第一^^勾元件583连接于第一弯折部582的一侧且安装于外框56的框体561与第一折弯部 562的内侧,其中第一^^勾元件583用来于外框56结合于盖板58时扣合第一^^扣部563, 且卡固显示面板52的一侧于第一弯折部582的该侧,借以定位显示面板52。再者,第一卡勾元件583的一端可形成有一斜面5831,其可于显示面板52安装至盖板58上或显示面板 52于盖板58上拆卸下来时导引显示面板52相对于第一卡勾元件583移动,借以便于拆装显示面板52,其中斜面5831所形成的角度可实质上约为75度。此外,为了加强外框56与盖板58的组装结构强度,除了可利用第一^^勾元件583扣合第一^^扣部563,第一^^勾元件583的上侧面与外框56的框体561的内侧可以背胶黏贴方式结合,而达到更佳的固定效果O请参阅图3与图5,于外框56的另一侧,第二折弯部562弯曲延伸于框体561的另一侧,且第二卡扣部565连接于第二折弯部564的一端。于盖板58的另一侧,第二弯折部584弯曲延伸于盖体581的另一侧,第二卡勾元件585连接于第二弯折部584的一侧且安装于外框56的框体561与第二折弯部564的内侧,其中第二卡勾元件585用来于外框56 结合于盖板58时扣合第二卡扣部565 ;而侧墙586连接于第二卡勾元 件585,侧墙586的一端用来止抵显示面板52的另一侧,借由第一卡勾元件583卡固显示面板52的一侧且侧墙 586止抵于显不面板52的另一侧,如此一来便可稳固地定位显不面板52于外框56与盖板 58之间。再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固定一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含有:一外框,该外框包含有:一框体;一第一折弯部,该第一折弯部弯曲延伸于该框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连接于该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以及一盖板,该盖板用来与该外框共同包覆该显示面板,该盖板包含有:一盖体;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弯曲延伸于该盖体的一侧;以及一第一卡勾元件,该第一卡勾元件连接于该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且安装于该外框的该框体与该第一折弯部的内侧,该第一卡勾元件用来于该外框结合于该盖板时扣合该第一卡扣部且卡固该显示面板的一侧于该第一弯折部的该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燻,刘人豪,林仁丰,王智弘,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