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学科的结构损伤识别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派生结构的损 伤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兴建了大批大型的土木工程结构,如超高层建筑、大跨 度桥梁、大跨度空间屋架等。由于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环境腐蚀、灾害荷载等的影响,这些 结构将不可避免的发生损伤,结构的局部损伤可能导致结构整体的迅速破坏,给人民生命 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必须对结构中的损伤状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识别,以便于维修加固避免 灾难性的后果发生。传统的损伤识别方法多是可视的局部的实验方法,如超声波方法、磁场方法、温度 场方法等。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如下主要缺陷首先,上述方法要求事先大概知道损伤位 置,因此预判性较差;其次上述方法要求被检测部位设备可以到达,因此工作量大耗费高; 第三,由于上述方法存在如上缺陷,因此不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近些年来,研究整体的、实时的、适用于大型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已成为土木、机 械、航空等众多工程
共同关注的热点。其中,利用大型结构振动模态数据的变化来 反演识别其损伤的方法是目前的一种新技术。这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结构振动模态数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虚拟派生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由有限元软件建立待测结构(又称为源结构)未损伤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其次,由模态测试系统测量获得源结构振动的前几阶模态(即特征频率及相应的振型)数据,需要测量的模态阶数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试现场条件来综合考虑确定;然后,以源结构为基础构造一系列的虚拟派生结构并计算出相应的特征频率参数;最后,综合源结构和所有虚拟派生结构的特征频率,通过混合频率灵敏度诊断程序,得出包括损伤位置及程度的源结构损伤识别结果;所述模态测试系统包括一台无线数据采集仪、多个无线传感器和一套模态分析软件,由模态测试系统测量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