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共振管束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805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共振管束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设置在壳体两端的管板支撑固定,所述壳体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相通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壳体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上下错位的折流板,折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换热管穿过折流板和支撑板,并且所述折流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列的防共振板。这种防共振管束式换热器能够有效降低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的振动,从而使换热管与折流板换热管孔之间的摩擦减小,提高了管束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管束式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尤其涉及一种防共振管束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束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流体在壳程横向冲刷管束,由于工况的变化以及流动状态的复杂性,换热管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振动。产生振动的振源为流体稳定流动产生的振动、流体速度的波动、通过管道或其它连接件传播的动力机械振动等,横向流是流体诱导管束振动的主要根源。现有的管束式换热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防止共振,一是制定合理的开停工程序,加强在线监测,严格控制运行条件,在流体入口前设置缓冲板或导流筒,既可以避免流体直接冲击管束,降低流速,又可以减小流体脉冲;二是降低壳程流体流速可以降低流体诱导振动的频率,是防止管束振动最直接的方法,但同时传热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三是适当减小折流板间距,增大管壁厚度和折流板厚度,折流板上的管孔与管子采用紧密配合,间隙不要过大,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增加管束固有频率,使流体诱导振动频率远离管子固有频率;四是改变管束支撑形式,采用新型纵向流管束支撑,如折流杆式、空心环式及整圆形异形孔折流板等,可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也可减小壳程压力降。但是以上防止共振方式均不能系统减少共振效果,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使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共振管束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换热管(4),换热管(4)通过设置在壳体(10)两端的管板(3)支撑固定,所述壳体(10)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壳体(10)内部相通的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上下错位的折流板(5),折流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板(7),换热管(4)穿过折流板(5)和支撑板(7),并且所述折流板(5)和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列的防共振板(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永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