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贮运容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内壳体包括内筒体和位于内筒体两端的两个内封头,外壳体包括外筒体和分别位于外筒体两端的两个外封头。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一个外封头和对应的一个内封头之间;滑动支撑组件,包括可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外封头,而该第二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内封头;以及用于防止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旋转的防旋转支撑组件,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温贮运容器在满足支撑结构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贮运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层壳体结构的低温贮运罐体。技术背景用于贮运低温液体或其他低温货物的贮运设备现已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低温贮运 设备可以是例如低温罐箱、低温罐车等的移动设备;或者也可以是例如卧式低温贮罐等的 固定设备。这些低温贮运设备包括有用于贮存低温液体的容器,例如罐体。容器典型地具 有双层壳体结构(即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支撑结构。传统的支撑结构包 括八点支撑结构(由八个玻璃钢支撑构成)、拉带结构、吊杆结构、吊索结构等。容器装入低温液体后,其内壳体会由于低温而发生较大收缩,而外壳体由于基本 处于常温因而收缩变化不大。因此,支撑结构必须适应内外壳体收缩不一致的情况。在低 温贮运容器的制造过程中,一些工艺也可能会导致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发生较大变形。传 统的支撑结构由于在内外壳体之间的约束较多,因而不适用。此外,支撑结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在壳体之间提供可靠支撑,对于移动容 器,还要能承受冲击载荷和疲劳载荷。另一方面,支撑结构需要具有符合低温贮运设备的指 标要求的绝热性能。然而,强度与绝热性能是一对矛盾的指标,很难同时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贮运容器,以解决或至少是改善上面提到的 一个或多个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贮运容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所 述内壳体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内筒体和分别位于该内筒体的两端的两个内封头,所述外壳体 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外筒体和分别位于该外筒体的两端的两个外封头,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 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一个外封头和对应 的一个内封头之间;滑动支撑组件,包括可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该第 一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外封头,而该第二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内封头;以及用于防止所述内壳 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的防旋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和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可分别与所述容器共轴。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圈,固定于所述一个外封头,向 内延伸且与所述一个内封头不接触;第一支撑管,固定于所述一个内封头,延伸进入所述第 一支撑圈内并与所述一个外封头不接触;第一径向支撑环,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 第一支撑管之间;两个止动板,彼此间隔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的 一个,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的另一个延伸且与之不接触;突起部, 从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的所述另一个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第一支 撑管中的所述一个突出,并位于所述两个止动板之间;以及两个轴向支撑环,分别支撑在对 应的一个止动板与所述突起部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突起部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上,所述第一径向支撑环支 撑在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一支撑圈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延伸进入所述第一支撑圈的端部设置有外螺 纹;所述突起部为具有内螺纹的螺母,并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管的所述端部。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支撑圈的内壁或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第 一轴向限位环,所述第一径向支撑环被限定在所述一对第一轴向限位环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每个止动板的端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径向限位环,每个第一径向支 撑圈被限定在对应的一个径向限位环内。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一个内封头的外壁上环绕所述第一支撑管固定有一个或多 个环形加强垫板,其中所述环形加强垫板在形状上和所述一个内封头的外壁相互贴合。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径向支撑环和所述第一轴向支撑环可由玻璃钢材料制 成,而所述固定支撑组件的其他部件可由钢材料支撑。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为一第二支撑圈,该第二支撑 圈向内延伸且与所述另一个内封头不接触;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一第二支 撑管),该第二支撑管延伸进入所述第二支撑圈内并与所述另一个外封头不接触;所述滑 动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圈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之间的第二径向支撑环,所述 第二径向支撑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圈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中的至少一个沿轴向可滑动。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支撑圈的内壁或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第 二轴向限位环,所述第二径向支撑环被限定在所述一对第二轴向限位环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径向支撑环可由玻璃钢材料制成,而所述滑动支撑组件 的其余部分可由钢材料支撑。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径向支撑环可具有在径向方向上渐变的半圆 剖面。在一个例子中,所述低温贮运容器还可包括在所述支撑管内垂直于所述支撑管的 内壁上的支撑管加强环。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支撑圈和对应的外封头的内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外封头加 强筋。在一个例子中,在至少一个内封头的内壁上与所述容器的轴线共轴地固定有一加 强管,在所述加强管的外周表面和对应的内封头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封头加强 筋。在一个例子中,所述防旋转支撑组件包括套管,固定于所述外筒体;定位环,与 所述套管相对应地固定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套管不接触;以及支撑件,支撑在 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并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限定在所述套管内,而另一端限定 在所述支撑环内。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外壳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的安装孔、以及覆盖所述安 装孔并与所述外筒体的其余结构固定到一起的盖体。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对应于所述定位环的位置处贴合固定有补 强板,所述定位环固定在所述补强板上。在一个例子中,支撑件可为圆筒结构,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容器的轴线。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支撑件由玻璃钢材料制成,所述套管和所述定位环由钢材料 制成。滑动支撑组件的设置使得即使低温贮运容器的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产生较大变 形,也不会出现结构扭曲甚至被损坏的情况。试验表明这种支撑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冲击和 耐疲劳性能,满足低温容器安全运行的要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低温贮运容器只需要设置三个 支撑组件结构,整体制造成本低,而且检修方便。而且由于绝热支撑点少,大大提高低温液 体贮运设备的绝热性能。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低温贮运容器妥善解决了支撑结构的强度与 绝热性能的矛盾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低温贮运容器的纵向剖视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固定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3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滑动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图4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防旋转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图5为沿图2中V-V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去除了内封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 叙述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例 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低温贮运容器10,其具有双层的壳体结构,包 括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内壳体11限定了用于容纳低温流体(通常为低温液体)的空 间,包括基本上圆柱形的内筒体13和分别位于内筒体13的两端的两个内封头14、15。外壳 体12包围内壳体11,并与其间隔预定距离以便绝热。优选地,内外壳体之间被抽真空。外 壳体12类似地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外筒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贮运容器,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内筒体和分别位于该内筒体的两端的两个内封头,所述外壳体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外筒体和分别位于该外筒体的两端的两个外封头,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一个外封头和对应的一个内封头之间;滑动支撑组件,包括可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外封头,而该第二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内封头;以及用于防止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的防旋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欣,孟庆国,周小翔,杨阳,邓明华,宋斌杰,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