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02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绳索锁扣。其目的是不损伤绳索锁扣的功能而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方便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绳索锁扣具有容纳件(F)和通过克服作用力而能进行压入到该容纳件内的操作地与该容纳件组合的外凸件(M);在容纳件(F)的侧部(3),在相对位置上,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W)的第一通孔(1),并且在一对第一通孔(1、1)之间,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的第二通孔(2)。在外凸件(M)上,在该外凸件克服上述作用力的预定的压入位置,形成有第一通过部(9)和第二通过部(10),该第一通过部(9)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第一通孔(1)连通,该第二通过部(10)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第二通孔(2)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绳索锁扣
本专利技术涉及绳索锁扣的改进,该绳索锁扣能在带状体的任意位置卡紧,并且其构成为能通过对构成绳索锁扣的外凸件向克服作用力的方向进行移动操作而解除该卡紧状态。
技术介绍
具有由外凸件和容纳件构成的绳索锁扣;该外凸件呈轴状,在侧部具有带状体的通孔;该容纳件呈筒状,并以能向克服内置的弹簧的作用力的方向压入该外凸件的方式容纳该外凸件,并且在预定的该压入位置分别在相对的位置具有与外凸件的上述通孔匹配的通孔(参照专利文献1)。若将该通孔构成得比较大,则能够在该通孔中同时通过两根带状体并呈将带状体卡紧在通孔中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但是,就该专利文献1的绳索锁扣而言,由于在作为卡紧对象的带状体为一跟的场合,带状体会在通孔的范围内产生偏移,因而难以实现与上述两根带状体通过的场合相同的卡紧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1356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在不损伤这种绳索锁扣的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方便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具备容纳件和外凸件,该外凸件通过克服作用力而能进行压入到该容纳件内的操作地与该容纳件组合,在上述容纳件的侧部,在相对位置上,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的第一通孔,并且在一对第一通孔之间,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的第二通孔,在上述外凸件上,在该外凸件克服上述作用力的预定的压入位置,形成有第一通过部和第二通过部,该第一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二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二通孔连通。该绳索锁扣具有带状体能通过的部位的位置不同的两个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根据对绳索锁扣的利用对象物的安装状态以及所通过的带状体的根数及粗细等)来选择利用这两个系统中的哪一个来进行对带状体的卡紧。若将上述外凸件做成,通过在环绕外凸件的中心轴的方向上相邻的连接部之间隔开间隔配置的四个连接部将压入操作所利用的一个端部与位于容纳件内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在一起,则能够容易而适当地在该外凸件上形成第一通过部和第二通过部。若在与上述外凸件的压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容纳件的第一通孔的孔径做得比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典型的是,能让一根带状体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通过部的情况,能让两根相同粗细的带状体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通过部。若将上述容纳件做成,呈能从一个筒端插入外凸件的筒状,并且在另一个筒端的外侧具有伸出部,在该伸出部上形成有带状体的通过部,则能够利用通过该通过部的带状体将容纳件、也就是绳索锁扣安装到利用对象物上。若将上述容纳件做成,呈能从一个筒端插入外凸件的筒状,并且在另一个筒端的外侧具有伸出部,利用该伸出部能缝制在绳索锁扣的利用对象物上,则能够通过将该伸出部缝制在利用对象物上而将容纳件、也就是绳索锁扣安装到该利用对象物上。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既不损伤绳索锁扣的功能,又能使绳索锁扣具有不同的两个系统而使能通过带状体的部位的位置不同,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这种绳索锁扣的使用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后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仰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左侧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右侧视图。图7是在图2的A—A线位置的剖视图。图8是在图2的B—B线位置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通孔和利用第二通孔使一根带状体通过绳索锁扣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一通孔和利用第一通孔使两根带状体通过绳索锁扣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容纳件的主视图。图14是容纳件的俯视图。图15是容纳件的右侧视图。图16是容纳件的仰视图。图17是在图14的C—C线位置的剖视图。图18是在图14的D—D线位置的剖视图。图19是外凸件的主视图。图20是外凸件的俯视图。图21是外凸件的右侧视图。图22是外凸件的仰视图。图23是在图20的E—E线位置的剖视图。图24是在图20的F—F线位置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使图1~图24的绳索锁扣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的例子的剖视图。图中:F-容纳件,M-外凸件,W-带状体,1-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侧部,9-第一通过部,10-第二通过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25对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的结构为,其能在带状体W的任意位置卡紧,并且通过对构成绳索锁扣的外凸件M向克服作用力的方向进行移动操作而解除该卡紧状态。只要是能这样卡紧绳索锁扣,与该带状体W的形状(圆绳、扁绳等)、材质及构造(编织绳、橡胶绳、合成树脂制的绳等)无关。典型的是,该绳索锁扣具有被这样的带状体W拧紧或者勒紧的部位并被在各种绳索锁扣的利用对象物的该部位周围的带状体W卡紧,通过改变该卡紧位置可以用于拧紧这样的部位或松开这样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绳索锁扣将容纳件F、外凸件M和加力机构S组合而成,外凸件M能进行克服作用力而压入到该容纳件F内的操作地与该容纳件F组合,加力机构S用于对外凸件M施加作用力。在容纳件F的侧部3行形成有带状体W的第一通孔1及第二通孔2。另一方面,在外凸件M上形成有第一通过部9及第二通过部10。并且,在克服上述作用力而将外凸件M压入到预定的压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一通过部9与第一通孔1连通,并且第二通过部10与第二通孔2连通。并且,在该状态下,绳索锁扣能够利用第一通孔1及第一通过部9或者第二通孔2及第二通过部10让带状体W通过。这样,当从让带状体W通过了绳索锁扣的状态停止外凸件M的上述压入操作时,则因为外凸件M利用上述作用力向操作前的位置移动而使第一通孔1与第一通过部9以及第二通孔2与第二通过部10不再对准,因而将带状体W夹在外凸件M与容纳件F之间。由此,绳索锁扣被卡紧在带状体W的任意位置。(图10、图12)在上述容纳件F的侧部,在相对的位置分别将带状体W的第一通孔1设置成贯通状态,并且在一对第一通孔1、1之间分别将W的第二通孔2设置成贯通状态。即,在容纳件F的侧部3形成有两个部位的第一通孔1、1及两个部位的第二通孔2、2。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件F呈能从一个筒端4插入外凸件M的筒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容纳件F呈一个筒端4敞开,而另一个筒端5封闭的方筒状。容纳件F在与其筒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上,将外轮廓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并且,在两处宽度较宽的侧部3b、3b分别形成上述第一通孔1,而在两处宽度较窄的侧部3a、3a分别形成上述第二通孔2。另外,在容纳件F的另一个筒端5的外侧形成有伸出部6。伸出部6在上述两处的宽度较窄的侧部3a、3a的各处,以对该宽度较窄的侧部3a与容纳件F的被封闭的另一个筒端5的外表面接合的边缘部进行倒角的方式从该边缘部向与容纳件F的筒轴正交的方向突出。该伸出部6的一面与容纳件F的被封闭的另一个筒端5的外表面形成为同一个面。在图1~图24所示的例子中,在两处的伸出部6分别形成带状体的通过部。在该图1~图24所示的例子中,在伸出部6形成有成为上述通过部的狭缝6a。在该图1~图24所示的例子中,利用通过该通过部的带状体(省略图示)可在利用对象物(省略图示)上安装容纳件F、也就是绳索锁扣。另一方面,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上述伸出部6构成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绳索锁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绳索锁扣,其特征在于,具备容纳件和外凸件,该外凸件通过克服作用力而能进行压入到该容纳件内的操作地与该容纳件组合,在上述容纳件的侧部,在相对位置上,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的第一通孔,并且在一对第一通孔之间,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带状体的第二通孔,在上述外凸件上,在该外凸件克服上述作用力的预定的压入位置,形成有第一通过部和第二通过部,该第一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二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二通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15 JP 2011-1564721.一种绳索锁扣,其特征在于,具备容纳件和外凸件,该外凸件通过克服作用力而能进行压入到该容纳件内的操作地与该容纳件组合,上述容纳件呈方筒状,在该容纳件的四处侧部中位于相对位置的两处侧部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供带状体通过的第一通孔,并且在剩余的两处侧部以贯通状态分别设有供带状体通过的第二通孔,在上述外凸件上,在该外凸件克服上述作用力的预定的压入位置,形成有第一通过部和第二通过部,该第一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二通过部能以无阻力或低阻力让带状体穿过地与上述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晃司藤田圭辅角石由美子
申请(专利权)人:摩理都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