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集装箱基站箱体、避雷针、基础座地锚及隔热内饰,集装箱基站箱体放置在基础座地锚上,太阳能发电系统及避雷针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上方,隔热内饰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的内侧用于保温隔热,风力发电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后面,通过斜拉杆与集装箱基站箱体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市电的依赖,节能减排,集成度高,紧凑可靠,并且采用模块化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站,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
技术介绍
截至2010. 4. 16,中国移动的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 55万个,计划再建设7万_8万个TD基站;中国联通也一直在进行移动网络的补盲优化,其基站数量已近接近中国移动的四分之三。中国电信基站数量达到30万,室内基站21万个。中国移动2009年基站耗电69.1亿度,占总耗电量的62%。基站耗能高主要原因如下(1)基站房间大小与内部设备数量不匹配,房间过大,热容量大,致使空调负荷大;(2)基站内部热量散不出去,而外部热量大量进入房间;(3)寒冷冬季(室外0°C以下),空调依然运行制冷模式;(4)空调选用舒适家用空调机组,能效比差;(5)室内温度分布不合理,空调附近冷,机柜附近热,机柜内部更热;(6)基站布局不合理,空调先冷房间,再冷却设备;(7)通信设备与电池等采用同一控制温度;(8)基站系统集成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市电的依赖,节能减排,集成度高,紧凑可靠,并且采用模块化安装的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基站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集装箱基站箱体、避雷针、基础座地锚及隔热内饰,所述的集装箱基站箱体放置在基础座地锚上,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及避雷针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上方,所述的隔热内饰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的内侧用于保温隔热,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后面。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设在集装箱基站箱体的顶部。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通过斜拉杆与集装箱基站箱体相连。所述的集装箱基站箱体内侧设有由隔热内饰围成的隔热内舱,该隔热内舱与箱体之间留有通风夹层,箱体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出气孔处设有风机及空气滤网。所述的隔热内舱的一侧设置室外机房,在隔热内舱中放置电池柜、综合电源柜、立式窄体空调、IT机柜、立式斜面热管、蓄电池组及挡风板装置,所述的电池柜、综合电源柜、立式窄体空调、IT机柜依次联排设置,IT机柜的顶部放置顶置热管及顶置空调,顶置热管及顶置空调的外机放置在集装箱顶部或室外机房中,IT机柜后面设置有桥架,用于铺设管道和布线,所述的蓄电池组放置在室外机房的下方,所述的挡风板放置在电池柜、综合电源柜及IT机柜的顶部,用于形成集装箱内部的风道。所述的综合电源柜中安装有三遥控制系统。所述的基础座地锚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的底部四脚及长边的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集装箱式箱体,便于运输;其能源由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绿色环保;内部机柜采用联排设计,结构紧凑;温度控制系统由定制的空调和热管组成,分为顶置式、窄体式和斜面式,基站内部采用联排设计,空调和热管可以通过内饰仓导风,直接调控机柜中设备温度;隔热内饰为阻挡外界热量的传递提供了保障;为方便管理基站,电源综合柜中安装三遥装置,可以实现无人管理。基站正常工作时由风能和太阳能供电,若发生故障等紧急情况,设备将由市电供电。设备的工作温度需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由基站内定制空调/热管调节基站的温度,另夕卜,还具有以下优点(I)基站采用联排式布局,可根据设备数量配置房间大小,尽可能减小房间大小;(2)基站系统集成度高,采用风光互补系统,节能环保;采用三遥系统,维护方便,采用空调和热管温度控制系统,有效降低基站功耗,消防系统和避雷针等提高了基站安全性;(3)房间材料根据地域温度合理匹配;(4)相比较于传统基站,节能率大于40% ;(5)模块化生产与现场安装,48小时内可完成现场安装,对现场及施工条件要求少;(6)机组设备扩容时,房间可根据需要快速扩大;(7)主要组成部分基站箱体系统、风光互补系统、空调和热管温度控制系统、隔热内饰系统、三遥系统等,以上组成部分可整体采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采用,可根据周边环境,设计外观造型,与环境最大程度融合;(8)设计紧凑,为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的运行提供了高度集成系统,可根据现场情况及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与更改;(9)基站系统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地,节材;(10)基站运行由风光互补系统供电,绿色环保;(11)基站定制空调和热管可根据室内外温差及各设备运行情况自动切换运行模式,尽可能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或空调运行时间;(12)系统运行稳定,维修方便,无其他特殊要求;(13)可根据周边环境,设计基站外观造型,与环境最大程度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风力发电系统、2为太阳能发电系统、3为集装箱基站箱体、4为避雷针、5为基础座地锚、6为隔热内饰、7为电池柜、8为综合电源柜、9为立式窄体空调、10为IT机柜、11为立式斜面热管、12为蓄电池组、13为挡风板装置、14为顶置热管、15为顶置空调、16为桥架、17为室外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其结构如图1-2所不,该一体化基站包括风力发电系统1、太阳能发电系统2、集装箱基站箱体3、避雷针4、基础座地锚5及隔热内饰6,集装箱基站箱体3放置在基础座地锚5上,基础座地锚5有六个,分别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底部四脚及长边的中部。太阳能发电系统2及避雷针4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上方,其中,太阳能发电系统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设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顶部,风力发电系统I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后面,通过斜拉杆与集装箱基站箱体3相连。采用风光互补一体化系统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市电的依赖,节能减排。隔热内饰6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内侧用于保温隔热,隔热内饰6围成的隔热内舱,该隔热内舱与箱体之间留有通风夹层,箱体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出气孔处设有风机及空气滤网。在隔热内舱的一侧设置室外机房,隔热内舱中放置电池柜7、综合电源柜8、立式窄体空调9、IT机柜10、立式斜面热管11、蓄电池组12及挡风板装置13,电池柜7、综合电源柜8、立式窄体空调9、IT机柜10依次联排设置,IT机柜10的顶部放置顶置热管14及顶置空调15,顶置热管14及顶置空调15的室外机17放置在集装箱顶部或室外机房中,本实施例中室外机17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3的顶部。在综合电源柜8中安装有三遥控制系统。IT机柜10后面设置有桥架16,用于铺设管道和布线,蓄电池组12放置在室外机房的下方,挡风板放置13在顶置热管14、顶置空调15及IT机柜10的顶部,用于形成集装箱内部的风道。所述的。这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采用集装箱式箱体,便于运输;其能源由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绿色环保;内部机柜采用联排设计,结构紧凑;温度控制系统由定制的空调和热管组成,分为顶置式、窄体式和斜面式,基站内部采用联排设计,空调和热管可以通过内饰仓导风,直接调控机柜中设备温度;隔热内饰为阻挡外界热量的传递提供了保障;为方便管理基站,电源综合柜中安装三遥装置,可以实现无人管理。基站正常工作时由风能和太阳能供电,若发生故障等紧急情况,设备将由市电供电。设备的工作温度需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由基站内定制空调/热管调节基站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系统,设计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基站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集装箱基站箱体、避雷针、基础座地锚及隔热内饰,所述的集装箱基站箱体放置在基础座地锚上,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及避雷针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上方,所述的隔热内饰设置在集装箱基站箱体的内侧用于保温隔热,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基站箱体后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