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及其制造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块不锈钢材经热处理加工,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形成一个空心的钢外壳;在所述钢外壳的内部设置气囊,使所述气囊紧贴在钢外壳的内表面;在所述钢外壳的外部设置橡胶外套,使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在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气嘴,并使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橡胶外套端外。使用本方法制造出来的预埋器可长期循环使用,既节约劳动成本和资金成本,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来说是。
技术介绍
预埋器使用在预埋孔中,预埋孔的大小是固定的并有规定的尺寸,预埋器周身的周长比预埋孔小才可以使用,目前出现的混凝土预留孔都是用PVC管或其它装置做预处理,即使用PVC管作预埋器,但事后PVC管难以撤出,在能源和人力方面都是一种浪费。总结出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I需要花费人力和财力准备预处理材料(PVC管);2. PVC管安装不方便;3. PVC管到期需要拆卸,但是有些PVC管在拆卸的过程中由于与混凝土接触过于紧密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拆卸,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破坏性的拆卸,这样既浪费人力又增加了建筑垃圾,将PVC管遗留在混凝土中又将影响工程的质量;4.由于PVC管在长度上面有形变,使用PVC管做混凝土预埋孔容易导致孔洞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一块不锈钢材经热处理加工,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形成一个空心的钢外壳;步骤二 在所述钢外壳的内部设置气囊,使所述气囊紧贴在钢外壳的内表面;步骤三在所述钢外壳的外部设置橡胶外套,使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步骤四在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气嘴,并使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橡胶外套端夕卜。进一步,将所述不锈钢材弯曲至相连接的两端中有一端多出,所述多出的部分构成搭头,所述搭头的长度即为所述钢外壳周身可活动的长度。进一步,将所述弯曲后的钢外壳的两端在拐角处的部位加工成圆角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囊在承受气压的过程当中带动带有搭头的钢外壳以及橡胶外套同时膨胀到所需预埋孔大小的尺寸,使用本方法制造出来的预埋器可长期循环使用,既节约成本又环保。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包括气囊、钢外壳、橡胶外套和气嘴,所述气囊紧贴在所述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在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为周身大小可变化的钢外壳,所述气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钢外壳和所述橡胶外套,所述气囊膨胀时可将所述钢外壳以及所述橡胶外套挤开,所述气囊排气时,所述橡胶外套收缩,所述钢外壳收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气嘴向所述气囊注气,气囊膨胀使所述钢外壳膨胀到需要的尺寸,进行预埋,需要将本专利技术撤出的时候只需通过气嘴将所述气囊的气体排出,使钢外壳和橡胶外套收缩,即可将本专利技术撤出,既操作轻松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也不会造成建筑垃圾,使用时可用打气筒从气嘴的地方向所述气囊注入空气即可使本专利技术运作,空气取之于大自然,使用后又回归于大自然,本专利技术在环保方面也起到了作用;在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添加橡胶外套能对所述钢外壳起保护作用,也方便快速的撤出本专利技术的设备;所述钢外壳与原有PVC管相比更抗冲击抗震动,本专利技术可长期循环使用,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钢外壳包括一个侧面,所述钢外壳的侧面有搭头缝,所述搭头缝贯通所述钢外壳的两端,所述钢外壳的两端为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气囊在受气膨胀后很方便的将所述钢外壳挤大,以适应不同孔洞大小的预埋需求。进一步,所述钢外壳在拐角处的形状为圆角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钢外壳材料坚硬,在拐角处(侧面到两端的过度的地方)如果设计成直角,容易将所述橡胶外套刺破,在拐角处设计成圆角形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进一步,所述气囊紧贴在所述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气囊的两端的距离短于所述钢外壳两端的距离。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所述气囊受气膨胀后,将所述气囊的两端挤压出所述钢外壳外。进一步,所述钢外壳的材料为不锈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能防止生锈,并且不锈钢相对于铁片或其它金属有较好的柔韧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A— A方向的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气囊,2、钢外壳,3、橡胶外套,4、气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块不锈钢材经热处理加工,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形成一个空心的钢外壳,将所述不锈钢材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所述多出的部分构成搭头;2.将所述弯曲后的钢外壳的两端在拐角处的部位加工成圆角形;2.在所述钢外壳的内部设置气囊,使所述气囊紧贴在钢外壳的内表面;3.在所述钢外壳的外部设置橡胶外套,使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4.在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气嘴,并使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橡胶外套端外。如图1所示,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包括气囊1、钢外壳2、橡胶外套3和气嘴4,所述气囊紧I贴在所述钢外壳2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2的外表面紧贴在所述橡胶外套3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2的壳身大小在注气的过程当中随着气囊I的膨胀而膨胀,随着气囊I的排气而收缩,所述气嘴4的一端与所述气囊I相连通,所述钢外壳2是由一块不锈钢经热处理加工卷曲而成的尺寸小于所需尺寸的外壳,所述钢外壳2为周身大小可变化的钢外壳,所述钢外壳2实际上就是由一块钢片弯曲而成,如果是弯曲成一个圆筒(也可以弯曲成三角形、六边形等其它形状),其周身大小即弯曲后圆的周长,所述气嘴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钢外壳2和所述橡胶外套3,所述气囊I膨胀时可将所述钢外壳2以及所述橡胶外套3挤开,所述气囊I排气时,所述橡胶外套3收缩,所述钢外壳2收缩。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所述钢外壳包括一个侧面,所述钢外壳2的侧面有搭头缝,所述搭头缝贯通所述钢外壳2的两端。如图1所示,所述钢外壳2在拐角处的形状为圆角形。所述气囊I的侧面紧贴在所述钢外壳2的内表面,所述气囊I的两端的距离短于所述钢外壳2两端的距离。所述钢外壳2的材料为不锈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一块不锈钢材经热处理加工,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形成一个空心的钢外壳;步骤二 在所述钢外壳的内部设置气囊,使所述气囊紧贴在钢外壳的内表面;步骤三在所述钢外壳的外部设置橡胶外套,使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步骤四在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气嘴,并使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橡胶外套端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不锈钢材弯曲至相连接的两端中有一端多出,所述多出的部分构成搭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弯曲后的钢外壳的两端在拐角处的部位加工成圆角形。4.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钢外壳、橡胶外套和气嘴, 所述气囊紧贴在所述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在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所述气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钢外壳和所述橡胶外套,所述气囊膨胀时可将所述钢外壳以及所述橡胶外套挤开,所述气囊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凝土孔洞预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一块不锈钢材经热处理加工,弯曲至其周身大小小于预埋孔的大小,形成一个空心的钢外壳;步骤二:在所述钢外壳的内部设置气囊,使所述气囊紧贴在钢外壳的内表面;步骤三:在所述钢外壳的外部设置橡胶外套,使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步骤四:在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气嘴,并使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橡胶外套端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中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