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590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用于启动开关的控制机构,以及操作手柄,所述开关相对主机壳体活动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抵靠部,以及活动地设置于操作手柄的控制件,仅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控制件可操作地控制开关与所述抵靠部相互作用并触发开关。所述开关控制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操作器械,尤其是一种便携式吹吸机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公告号为US5604954的专利说明书揭示了一种设有安全互锁机构的吹吸机,该安全互锁机构设置于容纳风扇的涡壳与主机壳之间,涡壳与主机壳可拆卸式连接,当涡壳被枝叶等尘屑堵塞时,需要及时对涡壳及风扇进行清理及维护;安全互锁机构包括一个触发按钮,当涡壳与主机壳相连接时,触发按钮才能促动开关启动电机进行工作,以及一个锁紧件,用于当电机启动时将涡壳锁定于主机壳上,使得吹吸机电机于正常工作情况下,涡壳无法从主机壳上卸下;涡壳一旦从主机壳上卸下,开关就无法启动电机工作。上述的安全互锁机构的触发按钮在涡壳与主机壳分离的状态下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任意滑动,只有当触发按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涡壳才能被安装连接于主机壳,当触发按钮位于第二位置时,涡壳与主机壳体安装配接受到阻碍,这给涡壳与主机壳的装配带来了不便;该安全互锁机构内部零件较多,结构复杂。另外,由于其吹管附件与吸管附件只能择一地连接于主机壳体进行工作,而安全互锁机构又是设置于附件与主机壳之间,因此吹、吸操作转换时,附件更换频繁,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吹管、吸管这样的设置使得附件较多,也不利于吹吸机的储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吸机,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开关控制机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用于触发开关的控制机构,以及操作手柄,所述开关相对主机壳体活动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抵靠部,以及活动地设置于操作手柄的控制件,仅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控制件可操作地控制开关与所述抵靠部相互作用并触发开关。所述开关相对控制件固定设置。所述开关也可设置成相对控制件活动设置。所述抵靠部固定设置于吹吸附件上。所述抵靠部也可活动设置于主机壳体内。所述抵靠部还可固定设置于控制件上。所述控制件滑动地设置于操作手柄上。所述控制件也可枢轴地设置于操作手柄上。所述控制件包括供操作者手动控制的操作部,可在主机壳体内移动的导向部,以及用于固定连接开关的支撑部。所述操作手柄包括设置于主机壳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于吹吸附件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控制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安全锁紧机构,所述安全锁紧机构具有一个锁紧位置和一个释放位置,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安全锁紧机构处于锁紧位置,当安全锁紧机构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吹吸附件可以从主机壳体上拆卸,所述开关自动断开,停止对马达的控制。所述安全锁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选择地与吹吸附件啮合锁紧或者释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吹吸机采用了开关相对主机壳体活动设置的结构,使得开关控制机构结构简单;又由于只有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开关才能被触发装置触发,因此保证了操作的安全;设置于操作手柄的控制件便于操作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吹吸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吹吸机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吹吸附件与主机壳分离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I标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未安装于主机壳体。图5是图2中BI标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正在安装于主机壳体。图6图2中BI标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于主机壳体已安装到位,移动控制件用于触发开关。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吹吸机的吹吸附件与主机壳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吹吸机的吹吸附件安装于主机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2标记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此时吹吸附件于主机壳体已安装到位,移动控制件用于触发开关。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吹吸机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其中1-吹吸机10-吹吸附件20-安全锁紧机构2-主机壳体11-吸风管21-锁紧件2a_马达壳体Ila-进风口22_锁杆2b_涡壳12-吹风管22a-按压部3-马达12a-出风口22b_挂勾部4-风扇14a-主体部22c_顶部斜面5-操作手柄14b-弯折部25, 26-弹性件5a_第一连接部15-出尘管27-连接点5b_第二连接部16-调节装置28-控制件6-导线17-吹吸转换机构 28a-操作部7a_吸管接口17a-控制钮28b_导向部7b_吹管接口17b-调节翻板 28c-支撑部8-管壁开口18-开关31-啮合部9-导向装置18a-开关触点 31a_斜坡面Zl-主体部轴心线 18b-开关触发件 32,32a,32b-抵靠部Z2-弯折部轴心线 19a-凹槽32b_突出部P -弯折角度19b-凸柱33-限位柱Xl-第一连接部轴心线Y-马达轴心线 34-接触面X2-第二连接部轴心线Pl-箭头指示方向 P2-箭头指示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所示,吹吸机I包括操作手柄5、主机壳体2,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2的吹吸附件10,其中主机壳体2包括容纳马达3的马达壳体2a以及容纳风扇4的涡壳2b,风扇4的叶轮在高速旋转下对树叶具有粉碎的功能,马达壳体2a与涡壳2b固定连接,马达壳体2a的后端连接有为马达3提供电源的导线6,涡壳2b的下端连接了一出尘管15,风扇4能在马达3的驱动作用下高速旋转并在涡壳2b内产生吹吸气流;吹吸附件10通过安全锁紧机构20与主机壳体2可拆卸连接,吹吸附件10包括吸风管11以及吹风管12,其中吸风管11末端设置进风口 11a,吹风管12末端设置有出风口 12a。主机壳体2上设置了操作手柄5的第一连接部5a,吹吸附件10上设置了操作手柄5的第二连接部5b,第一连接部5a连接于马达壳体2a的上方并具有配接端,第二连接部5b则连接于吸风管11的上方并具有配接端,第一连接部5a与第二连接部5b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连接部5a具有第一连接部轴心线XI,第二连接部5b具有第二连接部轴心线X2,当吹吸附件10连接于主机壳体2时,第一连接部5a配接端与第二连接部5b配接端对接形成纵向延伸的一体式操作手柄5,此时第一连接部轴心线Xl与第二连接部轴心线X2形成一平滑的弧线。参照图1、图2所示,主体机壳2上靠近于出尘管15的位置处设置的吹吸转换机构17,其包括设置主机壳体2外部的控制钮17a,以及位于主机壳体2内部的调节翻板17b,操作者只要按照标出的指示方向进行调节控制17a,便可以使吹吸机在吹与吸不同的工作模式间进行转换。旋转调节翻板17b至图2所示的实线位置,吹吸机I处于吹气工作模式,在风扇4的高速旋转下,产生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吸气气流由吸风管11的进风口 Ila进入吸风管11,吸入的气流经风扇4后被送入吹风管12,最后于出风口 12a吹出;为了体现吹气模式下的从出风口 12a吹出的气流速度,通常出风口 12a的横截面设置远远小于进风口Ila的横截面,并且吹风管11的横截面沿其延伸方向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旋转调节翻板17b至图2所示的虚线位置,吹吸机I处于吸气模式,枝叶、灰尘连同进气气流一同于进风口被吸入吸风管11,后经风扇4的叶轮粉碎后被送入集尘管15。吹吸机I在吸气、吹气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由于进、出气流的影响,吹吸机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马达旋转的开关,用于触发开关的控制机构,以及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相对主机壳体活动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抵靠部,以及活动地设置于操作手柄的控制件,仅当吹吸附件连接于主机壳体时,所述控制件可操作地控制开关与所述抵靠部相互作用并触发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厄姆·格哈德沃伦·布朗哈利·索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