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恒春专利>正文

金属表面防锈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530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防锈液,是由下列原料:苯钾酸钠、亚硝酸钠、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乙二胺四乙酸、三聚磷酸钠、二钾苯、聚乙二醇、尿素、甘油和水配制而成。使用该防锈液,能够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能力,改善保护层隔潮和隔绝空气的性能,使其具有可靠的较长时间的防锈效果,该防锈液具有为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提供极佳的防锈保护功能,可循环使用,无废液排放,不存在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酸雾,使用时不会灼伤皮肤,对人体无刺激、无损害,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表面防锈液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表面处理
,是一种对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表面进行防腐蚀预处理的防锈液。
技术介绍
金属防腐蚀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展。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生产的钢铁,因锈蚀原因不能使用的金属制品重量大约相当于金属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金属制品的锈蚀直接影响到其使用价值甚至报废。特别是金属材料在钢铁厂、机械加工厂、 建材市场存放时,因受到大气污染、腐蚀而生锈,全世界的钢材因锈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在现有的技术中,对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表面锈层的祛除以及防锈的处理,传统的方法是分别采用手工擦拭或用强酸或强碱溶液加热浸泡、刷洗,费工、费时,既增加劳动强度,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处理效果差。而采用化学处理进行除油除锈,在金属表面会存在一层保护膜,虽然这层保护膜在短期内可对金属起到一定的防锈缓蚀作用,但一般保持到3 5天, 新的锈蚀逐渐在防护膜之下形成并发展。因此,现有技术存在除锈速度慢,防锈时间短,工作温度高,槽液性能不稳定等缺陷以及除锈难以彻底和除锈后仍容易生锈等问题,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除油除锈后的金属材料或金属制品,能够延长防锈时间, 改善防锈效果的金属表面防锈液。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防锈液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苯钾酸钠1(Γ20份、亚硝酸钠5 10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3 8份、乙二胺四乙酸2飞份、三聚磷酸钠I飞份、二钾苯I飞份、聚乙二醇3 8份、尿素2飞份、甘油I飞份和水40 70份。本专利技术的配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O原料水溶液的配制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苯钾酸钠、亚硝酸钠、乙二胺四乙酸、 三聚磷酸钠、聚乙二醇和尿素,将 各原料分别盛装在耐酸容器中加水并加热溶解,搅拌均匀,其中加水量以各原料全部溶解成溶液状态为度,分别制成半成品水溶液原料,各原料溶解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分别是苯钾酸钠为3(T40°C、亚硝酸钠为2(T30°C、乙二胺四乙酸为 8(T90°C、三聚磷酸钠为25 35°C、聚乙二醇为3(T40°C,尿素为3(T40°C ;(2)将步骤(I)中分别制成的半成品水溶液原料,按照所述配方后一项与前一项逐项混合配制的次序,依次混合搅拌均匀,最后按所述配比加入二钾苯、甘油和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并按所述配比量加足水,搅拌均匀,即制成金属表面防锈液成品。本专利技术选用各原料的功能作用分别为苯钾酸钠是一种酸性防腐剂,具有络合作用,能增加原料在除油除锈中的渗透性;亚硝酸钠呈弱碱性,具有防锈作用;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具有综合作用,有较强的除锈、除垢和祛除油的辅助功能及良好的复配能力,与本专利技术选用的其它原料复配混合,能大大提高金属表面的防锈处理效果;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络合剂,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作用,能消除促进过氧化物分解的影响,对金属表面有保护、防氧化功能;三聚磷酸钠是一种助剂,具有螯合致硬金属离子的优异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碱性缓冲作用,利于酸性污垢的去除,二钾苯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有机合成溶剂,也是一种清洗剂,可用于金属的去油和防锈;尿素可起到催化和促进的作用, 可用作减缓金属腐蚀的缓蚀剂,甘油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粘稠液体,无毒、无臭、无腐蚀性,具有较强的吸湿性,甘油的吸水性很强,可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起到干燥和润滑的作用;将上述原料复配,可使各原料功效产生协同作用,改善润滑性及增强防锈性能,而且更有利于金属表面的吸附,起到有效地缓蚀效果。从而达到有效延长金属防锈时间,改善金属防锈的实用效果。按照上述原料配制而成的金属表面防锈液,其有益效果为(1)该防锈液具有优良的防锈功能,可对金属表面产生较强的膜化作用并形成保护膜, 该膜严密、均匀,与金属基体结合性强,不含结晶水,因此抗氧化性强,耐腐蚀性好,而且与外层漆层结合性好,可广泛用于汽车、机械、电器等行业中金属表面的防锈处理。(2)经该防锈液浸泡处理后,能够提高防锈保护层膜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并在所形成的保护膜中,可将金属表面造成锈蚀的潜在隐患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也使保护层本身更加致密,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能力,改善保护层隔潮和隔绝空气的性能,使其具有可靠的较长时间的防锈效果。其防锈效果一般在室外能保持广3个月或在室内能保持一年左右不再产生二次氧化锈蚀。该防锈液的使用,不存在造成环境污染的酸雾,也不会引起金属的氢脆,使用时不会灼伤皮肤,对人体无刺激、无损害,安全可靠,易于操作。(3)该防锈液具有防锈钝化双重效果,既可代替钢铁钝化剂,起钝化作用,又可取代普通防锈油,起到油膜封闭防锈作用,而且防锈性能优越稳定,浸泡清洗后的金属零部件表面无油垢、无粘性、气味小、成膜时间快,无论在硬水还是在软水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防 护性能。(4)该防锈液的防锈性能好,完全水溶性,安全可靠,成本低、可代替防锈油使用, 操作起来很方便,而且清洗除油后,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保护膜,该保护膜附在金属表面作为防腐保护层,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而且金属基体表面无影响润滑与防锈的白色粉未残留物,可为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提供极佳的防锈保护功能。(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防锈液,可直接对金属材料进行防锈处理,并能简化工序,克服原有方法的除锈速度慢,防锈时间短,工作温度高,槽液性能不稳定等缺陷。 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消除不安全隐患的实用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防锈液,其各组分原料的用量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 具有良好的复配能力,可与不同的原料复配混合,操作十分简便,性能稳定可靠,同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防锈液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苯钾酸钠1(Γ20份、亚硝酸钠5 10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3 8份、乙二胺四乙酸2飞份、三聚磷酸钠I飞份、 二钾苯I飞份、聚乙二醇3 8份、尿素2飞份、甘油I飞份和水4(Γ70份配制而成。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各组分原料均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其中,原料中的“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是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宏金源化工技术研究所”直接购买的专利产品,该产品的专利号为 200810231025. 7,其配料及制备方法不再赘述。在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的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功效。实施例一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苯钾酸钠10份、亚硝酸钠5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3 份、乙二胺四乙酸2份、三聚磷酸钠I份、二钾苯I份、聚乙二醇3份、尿素2份、甘油I份和水40份。实施例二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苯钾酸钠15份、亚硝酸钠8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6 份、乙二胺四乙酸4份、三聚磷酸钠3份、二钾苯3份、聚乙二醇6份、尿素4份、甘油3份和水55份。实施例三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苯钾酸钠20份、亚硝酸钠10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 8份、乙二胺四乙酸6份、三聚磷酸钠5份、二钾苯5份、聚乙二醇8份、尿素6份、甘油5份和水70份。本专利技术的配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原料水溶液的配制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苯钾酸钠、亚硝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三聚磷酸钠、聚乙二醇和尿素,将各原料分别盛装在耐酸容器中加水并加热溶解,搅拌均匀, 其中加水量以各原料全部溶解成溶液状态为度,分别制成半成品水溶液原料,各原料溶解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分别是苯钾酸钠用3(T40°C的温水中溶化,搅拌均匀,制成半成品苯钾酸钠水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表面防锈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苯钾酸钠10~20份、亚硝酸钠5~10份、高分子复合增效活性剂3~8份、乙二胺四乙酸2~6份、三聚磷酸钠1~5份、二钾苯1~5份、聚乙二醇3~8份、尿素2~6份、甘油1~5份和水40~7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春
申请(专利权)人:杨恒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