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秸秆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447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具,即一种双控秸秆气化炉。包括炉体(1)、气化室(3)、燃烧室(6)和双层水套(2)。其特点是:所说的气化室(3)内设有燃气管(10),燃气管(10)上端进入燃烧室(6),气化室(3)下方设有匀风罩(18),炉体(1)外侧设有一支送风管(13),送风管(13)中部接通风机(14),送风管(13)上段装有上控阀(12),下段装有下控阀(15),送风管(13)上端有上风管(11)折入气化室(3)接通燃气管(10),送风管(13)下端的下风管(16)与气化室(3)下方的匀风罩(18)相联系。其有益效果是:同一供氧源分别向上下供氧,可根据燃烧状况确定供氧量,气化稳定,燃烧充分,无风量损失,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利用,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具,即一种双控秸杆气化炉。
技术介绍
秸杆气化炉是近年推出的新型炉具,多由炉体、气化室和燃气室等构成。这种炉具的工作原理是把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的秸杆装入气化室内,在缺氧状态下点燃分解出可燃气体,供燃气室燃烧。此类产品理 论明确,构造简单,市售产品也很多,可是,能够顺利使用,并且达到预期效果的炉具却很少。研究表明,这种炉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化室的供氧量难以控制。供氧量高,炉内秸杆迅速燃尽,不能产气。供氧量低,秸杆不燃,不能分解气体。而目前供氧量的控制只靠气化室下面的开口,调节能力十分有限,而且也不稳定。为此,本人曾试用风机向炉内输入氧气。可是,究竟什么时候应当开动风机,也很难判断。开机后风力难以均匀的进入,导致燃烧不均。此外,现有风机的风量是一定的,而炉内需氧量却是变动的,很难匹配。显然,风机太大或太小满足不了要求,在不能确定大小的情况下,一般只能按较大风量来选取风机,在产气充足时把风量排掉一些,由此造成电能的浪费,增加使用成本。如果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可是,这样就会提高民用炉具的成本,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此外,现有炉具的燃烧室没有供氧装置,燃烧不充分,也是妨碍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调整供氧量,秸杆气化充分,燃用效果显著,使用成本较低的秸杆气化炉。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双控秸杆气化炉,包括炉体、气化室和燃烧室,炉体周围设有双层水套,其特点是所说的气化室内设有竖立的燃气管,燃气管上端进入燃烧室,气化室下方设有匀风罩,炉体外侧设有一支竖立的送风管,送风管中部接通风机,送风管上段装有上控阀,下段装有下控阀,送风管的上端有上风管折入气化室接通燃气管,送风管下端的下风管与气化室下方的匀风罩相联系。所说的燃烧室上方有炉口,一侧有烟道,燃烧室内设有燃气头,燃气头外侧是一个碗状罩,碗状罩一侧有摆转管与燃气管转动连接,碗状罩内有支柱,支柱上面设有压盖,压盖周围与碗状罩的上边缘之间有间隙。所说的匀风罩有一个上粗下细的锥状壳,锥状壳周围设有多组风孔,锥状壳下有底板与炉体内壁相连,底板中间开有落灰口,燃气管的下风管进入炉体内与匀风罩的外侧相对。所说的匀风罩有一个上粗下细的锥状壳,锥状壳周围设有多组风孔,锥状壳下有底板与炉体内壁相连,底板中间开有落灰口,燃气管的下风管进入匀风罩,下风管端头封闭,上侧及两侧各开有风孔。所说的匀风罩有一个上粗下细的锥状壳,锥状壳周围设有多组风孔,锥状壳下有底板与炉体内壁相连,底板中间开有落灰口,燃气管的下风管分为两个支叉进入匀风罩,每个支叉管的外端封闭,外侧及上侧开有风孔。所说的炉体装在外厢内。所说的气化室内插有导热管,导热管外端伸出炉体之外,且装有温控器,温控器与风机开关及下控阀开关相联系。所说的导热管装在落料杆上。所说的水套上设有防爆安全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一供氧源向分别上下供氧,可国家燃烧状况确定供氧量, 燃料气化稳定,燃烧充分,无风量损失,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秸杆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利用,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燃气头的主视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燃气头的俯视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匀风罩的主视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匀风罩的俯视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9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10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图11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12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俯视图13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主视图14是第六种实施例的控制框图。图中可见炉体I,水套2,气化室3,烟道4,热水管5,燃烧室6,炉口 7,燃气头8, 检查孔9,燃气管10,上风管11,上控阀12,送风管13,风机14,下控阀15,下风管16,清灰门17,匀风罩18,回水管19,碗状罩20,立柱21,压板22,摆转管23,锥状壳24,风孔25,底板26,落灰口 27,落料柄28,落料杆29,套管30,落料爪31,叉管32,外厢33,导热管34,温控器35,防爆安全阀36。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这种双控秸杆气化炉包括炉体1、气化3室和燃烧室6,燃烧室6上方有炉口 7和检查孔9,一侧有烟道4。炉体I周围设有双层水套2,水套2向外接出热水管5和回水管19,热水管5和回水管19可接到市内暖气片的两端,构成供热回路。气化室3内设有竖立的燃气管10,燃气管10上端进入燃烧室6,燃烧室6内设有燃气头8。结合图3图4可见,燃气头8的外侧是一个碗状罩20,碗状罩20 —侧有摆转管23与燃气管10转动连接,碗状罩20内有支柱21,支柱21上面设有压盖22,压盖22周围与碗状罩20的上边缘之间有间隙。气化室3下方设有匀风罩18,结合图5、6可见,匀风罩18有一个上粗下细的锥状壳24,锥状壳24周围设有多组风孔25,锥状壳24下有底板26与炉体I内壁相连,底板26 中间开有落灰口 27。炉体I外侧设有一支竖立的送风管13,送风管13中部接通风机14,送风管13上段装有上控阀12,下段装有下控阀15,送风管13的上端有上风管11折入气化室3接通燃气管10,送风管13下端有下风管16与匀风罩18外侧相对。工作时,把燃烧室6内的燃气头8摆到一边,拿开气化室3的上盖,装入粉碎的秸杆燃料并点燃。一般情况下,氧气可以通过清灰门17以及匀风罩18底板26中间的落灰口 27进入气化室3,燃烧一段时间后,关闭清灰门17,气化室3内缺氧,秸杆处于不灭也不着的状态下,温度保持在秸杆裂解的温度,适合秸杆的裂解,产生可燃气体。可以保证燃烧室的燃烧。显然,当气化室3的氧气供应过多,秸杆就会迅速燃烧,不能持续的利用。当气化室的温度过低,秸杆就会停止裂解,甚至完全熄灭。因此,可以根据燃烧室的燃烧状况调整供氧量。可是,燃烧一段时间后,秸杆的间隙度就会降低,落灰口 27也被淤堵,仅靠开启清灰门17来补充氧气是不够的,此时即可开动风机14,并且放大下控阀15,强行向气化室3 注入助燃风。注入的风力在匀风罩18的外围积累后从周围各个风孔25均匀进入气化室3, 使气化室3内的燃烧均匀一致。当燃烧室6的燃烧正常时,即可适当关闭风机14,此时多余的风即从上风管11进入燃烧室6,起到助燃的作用,不会造成浪费。第二种实施例图7介绍的炉具与第一种实施例的炉具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炉体的中部,即相对气化室3的位置装有一套落料装置,这种落料装置有一支落料杆29横穿气化室3,落料杆29外面套有套管30,套管30的外面装有多支落料爪31,落料杆29的一端伸出炉体1,装有一支落料柄28。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由人摇动落料柄28,即可使气化室3内的秸杆抖落灰烬,增加孔隙度,利于均匀供氧和稳定的分解。第三种实施例如图8图9介绍的炉具与第一种实施例的炉具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下风管19直接插入气化室3下面的·匀风罩18内,下风管16的外端密闭,两侧和上侧各开四个风孔25,也能够均匀的向气化室3内提供氧气。第四种实施例图10介绍的炉具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下风管19直接插入气化室3下面的匀风罩18内,不同的是下风管16分成两支叉管32,两支叉管32的外端密闭,外侧和上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控秸秆气化炉,包括炉体(1)、气化室(3)和燃烧室(6),炉体(1)周围设有双层水套(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化室(3)内设有竖立的燃气管(10),燃气管(10)上端进入燃烧室(6),气化室(3)下方设有匀风罩(18),炉体(1)外侧设有一支竖立的送风管(13),送风管(13)中部接通风机(14),送风管(13)上段装有上控阀(12),下段装有下控阀(15),送风管(13)的上端有上风管(11)折入气化室(3)接通燃气管(10),送风管(13)下端的下风管(16)与气化室(3)下方的匀风罩(18)相联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开鲁县四福节能设备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