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的生产方法,该产品属于化肥领域,生产该产品使用的原料有:含氮量大于46%、颗粒度直径在2.00-4.75毫米之间的大颗粒尿素,含硫量大于99.9%硫磺,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该肥料和普通肥料相比具有养分利用率高、增产效果好、施用次数少、省时省力的优点,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该肥料施用后既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也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大颗粒尿素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控释肥是指能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度的新型肥料,使肥料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通常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份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份的规律相一致的包膜肥料被为控释肥。控释肥种类繁多,本专利技术产品可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是控释肥料的一种,生产该产品以大颗粒尿素和硫磺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工艺来生产出成品,该肥料是一种具有控释效果的包裹型肥料,可依据作物需要养分模式的不同,通过调节包裹层厚度和成分来控制氮素的阶段性释放,使氮的供应能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和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有如下优点1.提高肥效,由于控释肥料氮素在土壤中释放缓慢,在较长时间内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期对氮素的需求,试验表明普通尿素的养分利用率在30% -35%,而控释肥料的养分利用率将达70% -80%,肥效利用率可提高I倍以上,还可减少普通尿素在流失时形成的氨的挥发,既减少了经济损失,又保护了环境;2.可以减轻农作物病害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农作物病害和农产品品质与氮肥用量有关,控释肥通过包膜控制氮素释放,可以防止农作物对氮素的过量吸收,使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平稳而有规律,避免了作物的脱肥与徒长,进而起到抑制病害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促进增产增收;3.节约成本,省时省力,控释肥料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大部分作物都可以实现一季作物只施一次肥,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省时省力;4.杀菌驱虫效果明显,控释肥的包膜材料采用硫磺制成,硫磺包衣中的硫元素具有杀菌驱虫作用,每袋肥料可起到5-10千克杀菌剂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农作物病害的发生率,同时硫元素也是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控释肥释放完的空壳破碎后可被作物吸收,尤其适应于缺硫土壤;5.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控释肥养分释放完后的空壳在未破碎前能蓄水保墒,使长期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具有通气保肥功能,改善土壤通透性;6.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进而减少土壤盐分对植物幼苗的毒害。为了克服普通尿素施用后养分利用率低、增产效果差、施用次数多、费时费力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产的肥料具有养分利用率高、增产效果好、施用次数少、省时省力的优点,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该肥料施用后既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也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该方法以大颗粒尿素、硫磺、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为原料,(硫磺是一种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分子量为32. 06,熔点为119°C,沸点为444.6°C,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工艺是用熔化了的硫磺包裹预热的尿素颗粒,硫磺在温度为119°C以上时熔化,具体生产时可根据需要及工艺条件调温度为119°C -200°C之间,把硫磺变成熔融状态,然后把熔融状态的硫磺喷涂到尿素颗粒上成膜,这是基本的包衣过程;第二层喷涂石蜡质密封剂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作用是密封尿素颗粒外硫磺包膜上存在的裂孔,作用是防水并减少微生物对硫膜的降解。生产该产品使用的原料有含氮量大于46%、颗粒度直径在2. 00-4. 75毫米之间的大颗粒尿素,含硫量大于99. 9%硫磺,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可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1.将颗粒尿素先通过网眼为2毫米的筛,筛去直径在2. 00毫米以下的颗粒,再通过网眼为4. 75毫米的筛,筛除直径在4. 75毫米以上的颗粒,以获得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2.将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送入流化床预热器,调流化床预热器内温度为63°C _67°C,预热时间为O. 5小时。3.将硫磺送入第一融化罐,调罐内温度为148°C -152°c,0. 5小时后硫磺成为熔融状态,立即将熔融状态的硫磺送入压力罐,调罐内压力为7-10Mpa。4.将预热后的尿素颗粒借重力喂入涂硫转鼓并使尿素颗粒随转鼓转动,立即将压力罐内的熔融硫磺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20-25微米,得到涂硫尿素颗粒。5.将涂硫尿素颗粒降温至70°C左右时送入密封剂转鼓并使涂硫尿素颗粒随转鼓转动,将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送入第二融化罐,加热至60°C -70°C时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变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涂硫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5-10微米,喷涂结束降温至常温即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以大颗粒尿素、硫磺、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为原料工业化生产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的方法,其优点是生产的肥料具有养分利用率高、增产效果好、施用次数少、省时省力,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该肥料施用后既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也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颗粒尿素先通过网眼为2毫米的筛,筛去直径在2. 00毫米以下的颗粒,再通过网眼为4. 75毫米的筛,筛除直径在4. 75毫米以上的颗粒,以获得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将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送入流化床预热器,调流化床预热器内温度为63°C,预热时间为O. 5小时;将硫磺送入第一融化罐,调罐内温度为152°C,O. 5小时后硫磺成为熔融状态,立即将熔融状态的硫磺送入压力罐,调罐内压力为7Mpa ;将预热后的尿素颗粒借重力喂入涂硫转鼓并 使尿素颗粒随转鼓转动,立即将压力罐内的熔融硫磺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20微米,得到涂硫尿素颗粒;将涂硫尿素颗粒降温至70°C左右时送入密封剂转鼓并使涂硫尿素颗粒随转鼓转动,将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送入第二融化罐,加热至60°C时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变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涂硫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10微米,喷涂结束降温至常温即得成品。实施例2将颗粒尿素先通过网眼为2毫米的筛,筛去直径在2. 00毫米以下的颗粒,再通过网眼为4. 75毫米的筛,筛除直径在4. 75毫米以上的颗粒,以获得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将直径为2. 00-4. 75毫米之间的尿素颗粒送入流化床预热器,调流化床预热器内温度为65°C,预热时间为O. 5小时;将硫磺送入第一融化罐,调罐内温度为150°C,O. 5小时后硫磺成为熔融状态,立即将熔融状态的硫磺送入压力罐,调罐内压力为8. 5Mpa ;将预热后的尿素颗粒借重力喂入涂硫转鼓并使尿素颗粒随转鼓转动,立即将压力罐内的熔融硫磺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22. 5微米,得到涂硫尿素颗粒;将涂硫尿素颗粒降温至70°C左右时送入密封剂转鼓并使涂硫尿素颗粒随转鼓 转动,将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送入第二融化罐,加热至65°C时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变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多个液压喷嘴均匀的喷涂到涂硫尿素颗粒上,其喷涂厚度约为7. 5微米,喷涂结束降温至常温即得成品。实施例3将颗粒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生物降解智能控释肥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以含氮量大于46%、颗粒度直径在2.00?4.75毫米之间的大颗粒尿素,含硫量大于99.9%硫磺,可生物降解天然石蜡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得到产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飞,宋永俊,孙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欣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