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菁专利>正文

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16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一种稳固性高、且加工速度快的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该模切装置主要系于一中空的下层外筒上套设一上层外筒,且下层外筒内利用限位螺栓固设有一内筒,该内筒端面设有两向上延伸的导柱,且于内筒上利用导柱依序设有系列第一、二刀模,其中第一、二刀模中心分别具有成型齿轮的齿孔,而各第一刀模或第二刀模的下方切齿部大于上方切齿部,以渐次成型齿轮的齿槽,而可达到成型稳固性佳的目的,同时可加速齿轮的成型。(*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涉及一种齿轮成型的模切
,藉由其利用第一、二刀模的切齿部呈交错间隔的特殊设计,而可减轻齿轮成型模切时的负载,藉以解决现象齿轮成型装置稳固性不足及成型速度慢的问题,进一步可延长模切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其生产的经济效益。
技术介绍
传统的齿轮系由一齿轮加工件经由加工专用机来切削车制而成,但这类的加工方式,其齿轮的精密度均掌握在加工专用机的间隙及操作人员的技术上,因此一旦其中某一条件发生问题,则极容易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不良品,再者其加工速度也较慢,故其生产效率不佳,不适合大量的生产,同时齿轮需经多次加工切削才能完成,故其不论系半成品的摆置或加工专用机的摆设等,均极占空间,再者其维修费用亦居高不下,故越来越少人采用此一加工方式;为此有新的加工方式产生,其主要系将齿轮加工件以一体成型方式来制造粗胚体后,再进行去除毛边及细部修整的工作。而完成一般的齿轮,上述的加工方式减少前述需多次切削加工的不便,但其由于仍需进行二次加工,故其整体的生产量还是不大,一样不适合大量生产;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有人发展出一种新的齿轮成型方式,例如专利公报第549167号“齿轮成型的刀模结构”新型专利案,其主要系由一组夹具、定位刀模座、数刀模座及锁合元成所组成,该组夹具相对枢接面两侧均穿通相对称的螺孔,可供相组装锁固一体之用,于锁固一体的使该组夹具间恰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位于该组夹具两侧壁面各形成有一凸体,而容置空间恰可供外径相等的定位刀模座及数刀模座来容置的同时,该定位刀模座及数刀模座外径相对称位置所设的凹槽恰与凸体相嵌合之,以形成定位及防上转动作用,该数刀模座同轴心位置各穿制相等径的内孔,且每一内孔内孔径的凹凸刀齿大小均不相同;然而上述的专利案前案,单纯利用刀模与两侧刀模座的卡合,其虽可避免旋转,但无法克服上、下晃动的问题,故其加工时稳固性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加工精准度及加工效率,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益。经由上述可知,由于现有的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的设计上未臻完善,而普遍存在有上述稳固性差及操作不便等问题与缺点。而无法有效提升经济价值,故实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克服现有产品的上述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该模切装置包括一固定座上设有一下层外筒,该下层外筒内又凸设一内筒,该内筒顶面凸设有导柱,可依序供若干刀模结构套置;各刀模结构其中心缘适处成型有齿孔,而其外围适处则设有对应该导柱的插孔,令该等刀模结构受该导柱穿套而定位、结合于该内筒上缘,同时,再以一上层外筒及覆体套覆、固定;该上层外筒顶缘成型有定位部,可套覆于该内筒外缘,而该覆体则系设于该上层外筒顶缘,其上贯设有固定孔,可供定位件穿设而锁设于该定位部处,用以紧固该等刀模结构;籍此,可使齿轮成型模切装置的结构组装更为稳固且简便。下层外筒顶缘凸伸有一阶段状的凸环缘,凸环缘上至少形成有两对应的限位螺孔,用以供限位螺栓锁设,又上层外筒底缘形成有一对应凸环缘的凹环缘,让上层外筒可组设于下层外筒顶端,及该凹环缘适处另设二内外贯通,而可供该限位螺栓穿设的限位螺孔,用以将该上层外筒与下层外筒锁固结合。该等刀模结构的齿孔系为非相同大小的结构,而系由上往下呈渐次缩小的构态。各该刀模结构亦可由一第一及第二刀模相互堆叠构成,系令相叠二刀模中心缘适处成型的齿孔分别呈对半的错开构态,而以上、下相对的错开结构组成各该刀模结构,以减轻每一刀模结构成型作业时的压力负担。各该刀模结构顶面系呈向中心凸起让齿孔顶缘形成切刃状的斜锥面,而底缘分别形成有两对应凹橹,以供散热之用。该覆体与最上层的刀槽结构之间另设有一导座,该导座中央形成有一对应齿孔的导孔,以方便齿轮胚件送入,而外圆侧适处则设有呈半剖状的导孔,用以与导杆套设定位。该定位件系为一锁固用的螺杆,而该定位部系可供该定位件锁设的螺孔。一种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该模切装置包含一固定座上设有一下层外筒及一上层外筒,又下层外筒内固设有一内筒,内筒顶面依序分设有若干刀模结构;各刀模结构系由一第一及第二刀模相互堆叠构成,系令相叠的二刀模中心缘适处成型的齿孔分别呈对半的错开构态,而以上、下相对又错开结构组成各该刀模结构,以减轻每一刀模结构成型作业时的压力负担;该上层外筒顶缘成型有定位部,可套覆于该内筒外缘,而该覆体则系设于该上层外筒顶缘,其上贯设有固定孔,可供该定位件穿设而结合于该定位部处,用以紧固该等刀模结构;藉此,可使齿轮成型模切装置的结构组装更为稳固且简便。下层外筒顶缘凸伸有一阶段状的凸环缘,凸环缘上至少形成有两对应的限位螺孔,用以供限位螺栓锁设,又上层外筒底缘形成有一对应凸环缘的凹环缘,让上层外筒可组设于下层外筒顶端,且该凹环缘适处另设二向外贯通,而可供该限位螺栓穿设的限位螺孔,用以将该上层外筒与下层外筒锁固结合。该等刀模结构的齿孔系为非相同大小的结构,而系由上往下呈渐次缩小的构态。各该刀模结构顶面系呈向中心凸起让齿孔顶缘形成切刃状的斜锥面,而底缘分别形成有两对应凹槽,以供散热之用。该覆体与最上层的刀槽结构之间另设有一导座,该导座中央形成有一对应齿孔的导孔,以方便齿轮胚件送入,而外圆侧适处则设有呈半剖状的导孔,用以与导杆套设定位。该定位件系为一锁固用的螺杆,而该定位部系可供该定位件锁设的螺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可达到成型稳固性佳的目的,同时生产效率高,且进一步可延长模切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其生产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组合的另一分解外观图。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系一种稳固性佳、且生产效率高的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首先请参看图1、2,该模切装置主要系于一固定座10上设一下层外筒20及一上层外筒25、且该上层外筒25并利用一限位螺栓80与下层外筒20锁固结合,同时,再于该内筒30顶面依序分设有多组刀模结构40。而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构成,请进一步搭配参阅图2-4,其中下层外筒20系设于固定座10中央,以方便成型加工时将模切装置固设于工作台上,而中空的下层外筒20顶缘凸伸有一呈阶段状的凸环缘21,该凸环缘21适处并钻设有一限位螺孔22,又,该上层外筒25底缘形成有一对应该凸环缘21的凹环缘26,让上层外筒25可组设于该下层外筒20顶端,同时,该上层外筒25于凹环缘26适当处另设一向外贯通的限位螺孔27,而其顶端又开设有两定位部28。其次,中空的内筒30系设于下层外筒20内,可供容置切屑并顶撑刀模结构40,其顶端缘凸设有二导柱35,以供刀模结构40套设、定位。该等刀模结构40系为外径相同,而内围中心适处成型的齿孔41大小各不相同的构件,各该刀模结构40其底缘形成有具散热作用的对应凹槽41,而顶面系形成向中心凸起的斜锥面42,同时,中心缘适处并形成有具齿状构部的齿孔45,而其外围周缘适处又贯设有对应该二导柱35的插孔43,令该等刀模结构40依序相叠套设于该内筒30顶端。最上层刀模结构40顶面另设有一导座60,该导座60中央形成有一对应齿孔45的导孔61,以方便齿轮胚件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成型的模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上设有一下层外筒,该下层外筒内又凸设一内筒,该内筒顶面凸设有导柱,可依序供若干刀模结构套置:各刀模结构其中心缘适处成型有齿孔,而其外围适处则设有对应该导柱的插孔,使该等刀模结构受该导柱穿套而定位、结合于该内筒上缘,同时,再以一上层外筒及覆体套覆、固定;该上层外筒顶缘成型有定位部,可套覆于该内筒外缘,而该覆体则系设于该上层外筒顶缘,其上贯设有固定孔,可供定位件穿设而锁设于该定位部处,用以紧固该等刀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菁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