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纹修复装置,包括机床(1)、移动工作台架(5)和大导向角的铰刀(3),移动工作台架(5)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芯棒(2),旋转芯棒(2)的一端由机床(1)的卡盘固定,铰刀(3)与芯棒(2)固定连接,铰刀(3)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1~1.2,移动工作台架(5)上具有固定钢管(7)的V型槽(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修整后的钢管的内壁完全达标,经过超声波探伤检查,报警消失,达到预期目的,可大大降低钢管的废品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紋修复装置,'属于钢管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在钢管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和生产过程的失控,在成品钢管的内壁会产生横向裂紋,深度不一,在0.1^0.5mm之间,导致超声波探伤报警。如果整根净殖, 则造成浪费,为此设计制造一种专用加工装置,对钢管内表面裂纟丈进行修复。 在可控的内3U^差范围内,使其超声波探伤合格。可大大降低废品率,提高钢 管的可利用率。常规孔的金属切削加工有钻、镗、扩、铰、拉等方法,但对于 长度达8 13米、弯曲度0.1%的钢管内孔来说,普通的机床根本无法装夹加工。 且部分加工方法的内孔精度无法iiJij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钢管废品率的钢管内表面裂紋修复 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紋修复装置,包括机床、 移动工作台架和大导向角的铰刀,移动工作台架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上,还包 括旋转芯棒,旋转芯棒的一端由机床的卡盘固定,铰刀与芯棒固定连接,铰刀 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 1~1.2,移动工作台架上具有固定钢 管的V型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钢管固定在V型槽中只进行纵向移动,芯棒由机 床卡盘夹紧,并在机床主轴的带动下旋转,芯棒带动铰刀旋转,并对待^4冈管 进行切削运动,由于铰刀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 1,可以保 证在钢管的直度不能符合要求时,最大P艮度保护刀具不损坏和产生断刀堵管现 象,由于铰刀对孔的加工精度可达0.8,因此虽然考虑刀具的磨损及其他因素, 但修整后的钢管的内壁完全达标,经it^声波探伤检查,报警消失,iiJ)J预期 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3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f见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铰刀伸入待小M岡管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 3所示, 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紋修复装置,包括C6132或C620普通 机床1、移动工作台架5和大导向角的铰刀3,铰刀3的外径按待^4岡管7内孔 +0.10~0.50计算,前角、后角及刃倾角按标准由工具磨床磨出,移动工作台架 5可移动地安M导轨6上,还包括旋转芯棒2,旋转芯棒2的一端由机床1 的卡盘固定,铰刀3通过芯棒束节与芯棒2固定连接,芯棒束节是两头M16*1.5 内螺紋的连接杆, 一头与铰刀3的外螺纟丈连接,另一头和旋转芯棒2的外螺紋 连接,通iti^接预紧后传递动力,铰刀3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 为1: 1~1.2,移动工作台架5上具有固定钢管7的V型槽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利用普通机床1的三爪卡盘将芯棒2的 一头夹紧,再将V型槽4中的钢管7向右移动套在芯棒2上直至露出芯棒2的 另一头,拧上芯棒束节2-1和铰刀3,形成铰制动力总成和工作准备,芯棒2 可通过机M架1-1提高其定位的准确性,在机床主轴的带动下芯棒和刀具形 成旋转动力。工作台架5緩慢向左移动,铰刀3在完成导向阶段的空行程后进 入切削阶段,直至走完钢管7全长的总行程后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在此加工中由于切削量不大,因此排削不存在问题,考虑到刀具的温度, 加工中在钢管7的一头设置一喷油管,油压0.5Mpa,对管内进行冷却和排屑。钢管7的纵向移动要匀速均匀,可采用直流电才;U也动,铰刀的旋转速度因 切削量的大小进4亍适当调整。工作台架5必须向左移动,使芯棒2在工作中受拉应力而不M应力,提 高工作的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纹修复装置,包括机床(1)、移动工作台架(5)和大导向角的铰刀(3),移动工作台架(5)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芯棒(2),旋转芯棒(2)的一端由机床(1)的卡盘固定,铰刀(3)与芯棒(2)固定连接,铰刀(3)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1~1.2,移动工作台架(5)上具有固定钢管(7)的V型槽(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纹修复装置,包括机床(1)、移动工作台架(5)和大导向角的铰刀(3),移动工作台架(5)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芯棒(2),旋转芯棒(2)的一端由机床(1)的卡盘固定,铰刀(3)与芯棒(2)固定连接,铰刀(3)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1~1.2,移动工作台架(5)上具有固定钢管(7)的V型槽(4)。本技术修整后的钢管的内壁完全达标,经过超声波探伤检查,报警消失,达到预期目的,可大大降低钢管的废品率。文档编号B23D77/00GK201239828SQ20082003898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平亚栋 申请人: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内表面裂纹修复装置,包括机床(1)、移动工作台架(5)和大导向角的铰刀(3),移动工作台架(5)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芯棒(2),旋转芯棒(2)的一端由机床(1)的卡盘固定,铰刀(3)与芯棒(2)固定连接,铰刀(3)的导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长度比为1∶1~1.2,移动工作台架(5)上具有固定钢管(7)的V型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亚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