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357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柔性电路板和透明触控感应层,柔性电路板与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端部相连接,透明触控感应层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且若干个电极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电极包括若干个第一、二电极,每一个第一电极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相互垂直;第一、二电极分别由若干个第一、第二感应单元通过相应的第一、第二透明导电线依次串联构成;第一、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是由互相平行的第一直条和第三直条,以及垂直于第一直条和第三直条的第二直条构成,且第二直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条和第三直条的中央部位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好、且触控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属于触摸屏
技术背景现有的触摸屏作为输入设备广泛用于游戏机、手机、GPS等电子设备终端上,所述触摸屏包括红外线式触摸屏、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接触导电薄膜时产生的电容差来检查触摸位置,实现了多点触控以及便于操作的放大、缩小、旋转功能,因此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的电极所具有的感应单元多为菱形,当然也有十字形、三角形、矩形或六角形的感应单元,上述形状的感应单元在使用时会出现均匀性和一致性不好的情况,存在抗干扰能力差、触控灵敏度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抗干扰能力好、而且触控灵敏度高的电容式触摸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柔性电路板和透明触控感应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与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端部相连接,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且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的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其改进在于a、所述电极包括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勻布置的第二电极,每一个第一电极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相互垂直;b、所述第一电极由若干个第一感应单元通过第一透明导电线依次串联构成;C、所述第二电极由若干个第二感应单元通过第二透明导电线依次串联构成;d、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e、所述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是由互相平行的第一直条和第三直条,以及垂直于第一直条和第三直条的第二直条构成,且第二直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条的中央部位和第三直条的中央部位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外表面还复合有保护层,且保护层与透明触控感应层粘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还包括第一透明绝缘基材,以及第一透明绝缘基材的一面设有的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勻布置的第二电极均设在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表面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还包括第二透明绝缘基材,以及第二透明绝缘基材的两面分别设有的第二透明导电膜和第三透明导电膜;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均设在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表面上,所述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均设在第三透明导电膜的外表面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还包括第四透明绝缘基材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以及第四透明绝缘基材的一面设有的第四透明导电膜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的一面设有的第五透明导电膜;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均设在第四透明导电膜的外表面上,所述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均设在第五透明导电膜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透明绝缘基材、第四透明导电膜、第一电极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 第五透明导电膜、第二电极粘接为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是沿着第一电极的工字型中心轴线相连接的;第二透明导电线是沿着第二电极的工字型中心轴线相连接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与第二透明导电线相互垂直,且第一透明导电线的中点%与第二透明导电线的中点Idci的连线^bci,既垂直于第一透明导电线,又垂直于第二透明导电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工字型形状的第一感应单元的宽度L与长度 H的比例与第二电极的工字型形状的第二感应单元的宽度L’与长度H’的比例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相邻的第一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极的相邻的第二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工字型形状的第一感应单元的宽度L与长度 H的比例为O. 5^2 ;所述第二电极的工字型形状的第二感应单元的宽度L’与长度H’的比例为O. 5 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相邻的第一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为riOmm; 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的第二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为riO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透明绝缘基材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或者同为透明薄膜基材,或者同为透明玻璃基材;或者第四透明绝缘基材为透明薄膜基材,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为透明玻璃基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透明绝缘基材的第四透明导电膜与第五透明绝缘基材的第五透明导电膜为同向,或者为相向,或者为反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MCU控制器、滤波电路、电源保护电路和连接器,若干个第一电极和若干个第二电极分别与MCU控制器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MCU控制器分别与滤波电路和连接器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所述MCU控制器与连接器还分别与电源保护电路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感应单元采用了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而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的两侧面积较大,并且每一个第一电极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相互垂直,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重叠面积极小;在触控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摸屏时,透明触控感应层会形成静电场,即在使用者多点触控时,通过检测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的第一感应单元分别与相应的沿着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的第二感应单元,相互垂直交叉处的耦合电容的变化,以此识别使用者的触控位置;若手指触摸时,则耦合电容也会减小,若手指均匀左右移动的时候,则手指与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的接触面积能够实现均匀的减小或者增大,达到了接触面积均匀变化的目的,使得触控位置识别的准确性高;因而本技术的电场阻值更加均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且触控灵敏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I的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透明导电膜上的排布示意图;图5为图I中第一电极的结构意图;图6为图I中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I部放大不意图;图9为图4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透明触控感应层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电路原理方框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摸屏触控时的数学抛物线模型图; 图。图17为本技术的第一透明导电线与第二透明导电线立体的空间布置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如图1、2、3、4、5、6、7、8、9所示,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柔性电路板I和透明触控感应层2,所述柔性电路板I与透明触控感应层2的端部相连接,(即柔性电路板I通过异方导电胶与透明触控感应层2的端部粘接,)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且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分别通过银浆线与柔性电路板I的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 所述电极3包括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勻布置的第一电极3-1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勻布置的第二电极3-2,每一个第一电极3-1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3-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柔性电路板(1)和透明触控感应层(2),所述柔性电路板(1)与透明触控感应层(2)的端部相连接,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且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分别与柔性电路板(1)的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a、所述电极(3)包括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3?1)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3?2),每一个第一电极(3?1)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3?2)相互垂直;b、所述第一电极(3?1)由若干个第一感应单元(3?1?1)通过第一透明导电线(3a)依次串联构成;c、所述第二电极(3?2)由若干个第二感应单元(3?2?1)通过第二透明导电线(3b)依次串联构成;d、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1)和第二感应单元(3?2?1)均是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e、所述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是由互相平行的第一直条(31)和第三直条(33),以及垂直于第一直条(31)和第三直条(33)的第二直条(32)构成,且第二直条(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条(31)的中央部位和第三直条(33)的中央部位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柔性电路板(I)和透明触控感应层(2),所述柔性电路板(I)与透明触控感应层(2)的端部相连接,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且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电极(3)分别与柔性电路板(I)的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a、所述电极(3)包括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3-1)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勻布置的第二电极(3-2),每一个第一电极(3-1)同时与每一个第二电极(3-2)相互垂直; b、所述第一电极(3-1)由若干个第一感应单元(3-1-1)通过第一透明导电线(3a)依次串联构成; C、所述第二电极(3-2)由若干个第二感应单元(3-2-1)通过第二透明导电线(3b)依次串联构成; d、所述第一感应单元(3-1-1)和第二感应单元(3-2-1)均是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 e、所述工字型形状的感应单元是由互相平行的第一直条(31)和第三直条(33),以及垂直于第一直条(31)和第三直条(33)的第二直条(32)构成,且第二直条(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条(31)的中央部位和第三直条(33)的中央部位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外表面还复合有保护层(10 ),且保护层(10 )与透明触控感应层(2 )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还包括第一透明绝缘基材(5),以及第一透明绝缘基材(5)的一面设有的第一透明导电膜(4);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3-1)和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3-2)均设在第一透明导电膜(4)的外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还包括第二透明绝缘基材(6),以及第二透明绝缘基材(6)的两面分别设有的第二透明导电膜(7)和第三透明导电膜(7’);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3-1)均设在第二透明导电膜(7)的外表面上,所述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3-2)均设在第三透明导电膜(7’)的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2)还包括第四透明绝缘基材(8-1)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8-2),以及第四透明绝缘基材(8-1)的一面设有的第四透明导电膜(9-1)和第五透明绝缘基材(8-2)的一面设有的第五透明导电膜(9-2);所述若干个沿着宽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一电极(3-1)均设在第四透明导电膜(8-1)的外表面上,所述若干个沿着长度方向且均匀布置的第二电极(3-2)均设在第五透明导电膜(9-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透明绝缘基材(8-1)、第四透明导电膜(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智葛海涛王凯军梁贵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裕成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