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铰链,括由门侧臂板、框侧臂板、连接板构成的U型转体,框侧臂板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弯头端部具有门框铰接部,门侧臂板端部边缘具有门体铰接部,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内层翻板通过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门侧臂板上,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的凹槽叠置、底壁开有螺孔,螺孔内螺接有定位螺丝,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内层翻板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持门体大角度开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铰链
本技术涉及门、窗类部件的铰支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铰链。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门窗上使用的是合叶式铰链,少量防盗门上也有使用截面形状大致为U形的铰链即U型转体,但这些铰链由于其自身结构和安装位置的局限,都无法满足门窗大角度的开启,通常只能开启90度,尤其是防盗门上安装此类铰链,由于开启角度的限制, 开启后门窗处在于与墙体大致垂直的位置状态,如果这些门窗设置在公共走道范围内,这无疑将严重影响公共走道的畅通,即便是设置在公共人流量较小的住宅楼的住户各家的防盗门上,由于其开启角度较小,也将影响自家人员的出入以及大件物品的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持门体大角度开启的新型铰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铰链,包括由门侧臂板、框侧臂板、连接所述门侧臂板和框侧臂板的连接板所构成的U型转体,所述框侧臂板的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所述弯头的端部具有用以铰接于门框内的门框铰接部,其中,所述门侧臂板的端部边缘具有用以铰接于门体内的门体铰接部,所述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 所述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所述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所述内层翻板通过所述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所述门侧臂板上,所述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在所述外层翻板的安装部上,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叠置于所述外层翻板的凹槽中,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与外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于对应彼此的位置上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用以抵顶所述门侧臂板外壁的定位螺丝,所述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内层翻板和门侧臂板间连有供所述翻板轴转后复位的扭簧。作为优选,所述门框铰接部、门体铰接部均为轴套、所述臂板铰接部为转轴,所述扭簧一端抵卡在所述外层翻板上、中段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抵卡在所述门侧臂板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支持门体大角度开启,使门体在180度角度范围内可以随意转动,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妨碍走廊畅通、同时也切实的方便了大件物品的进出搬运,此外,定位螺丝的作用在于可调伸缩以控制抵顶门侧臂板的程度,除具有挡止件作用可以防止翻板复位过度的同时也具有复位减震和支撑门体保持平衡的作用,非常实用。具体而言,门体依靠U型转体本身可以实现90度之内的开启,而后通过翻板可以继续加大门体的打开角度直至开门角度达到180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门体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门体半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门体全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I、门侧臂板;2、框侧臂板;3、连接板;4、门框铰接部;5、门体铰接部;6、内层翻板;7、臂板铰接部;8、安装部;9、扭簧;10、弯头;11、门框;12、门体;13、定位螺丝;66、外层翻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铰链,包括由门侧臂板I、框侧臂板2、连接所述门侧臂板和框侧臂板的连接板3所构成的U型转体,所述框侧臂板的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10,所述弯头的端部具有用以铰接于门框11内的门框铰接部4,其中,所述门侧臂板的端部边缘具有用以铰接于门体12内的门体铰接部5,所述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6,所述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66,所述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所述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7,所述内层翻板通过所述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所述门侧臂板上,所述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8、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在所述外层翻板的安装部上,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叠置于所述外层翻板的凹槽中,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与外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于对应彼此的位置上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用以抵顶所述门侧臂板外壁的定位螺丝13,所述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内,所述内层翻板和门侧臂板间连有供所述翻板轴转后复位的扭簧9,所述门框铰接部、门体铰接部均为轴套、所述臂板铰接部为转轴,所述扭簧一端抵卡在所述外层翻板上、中段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抵卡在所述门侧臂板上。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铰链,包括由门侧臂板(I)、框侧臂板(2)、连接所述门侧臂板和框侧臂板的连接板(3)所构成的U型转体,所述框侧臂板的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10),所述弯头的端部具有用以铰接于门框内的门框铰接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侧臂板的端部边缘具有用以铰接于门体内的门体铰接部(5),所述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66),所述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所述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7),所述内层翻板通过所述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所述门侧臂板上,所述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8)、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在所述外层翻板的安装部上,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叠置于所述外层翻板的凹槽中,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与外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于对应彼此的位置上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用以抵顶所述门侧臂板外壁的定位螺丝(13),所述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板和门侧臂板间连有供所述翻板轴转后复位的扭簧(9)。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铰接部、门体铰接部均为轴套、所述臂板铰接部为转轴,所述扭簧一端抵卡在所述外层翻板上、中段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抵卡在所述门侧臂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铰链,括由门侧臂板、框侧臂板、连接板构成的U型转体,框侧臂板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弯头端部具有门框铰接部,门侧臂板端部边缘具有门体铰接部,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内层翻板通过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门侧臂板上,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的凹槽叠置、底壁开有螺孔,螺孔内螺接有定位螺丝,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内层翻板的凹槽内。本技术支持门体大角度开启。文档编号E05D5/02GK202810443SQ20122052955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卞理锋 申请人:卞理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铰链,包括由门侧臂板(1)、框侧臂板(2)、连接所述门侧臂板和框侧臂板的连接板(3)所构成的U型转体,所述框侧臂板的端部具有内倾的弯头(10),所述弯头的端部具有用以铰接于门框内的门框铰接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侧臂板的端部边缘具有用以铰接于门体内的门体铰接部(5),所述门侧臂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内层翻板(6),所述内层翻板的外壁上叠置有外层翻板(66),所述内层翻板于边缘对应所述门体铰接部的位置处设有臂板铰接部(7),所述内层翻板通过所述门体铰接部和臂板铰接部的铰接可轴转的连接在所述门侧臂板上,所述内层翻板和外层翻板均为沿翻转的轴向两翼延展形成安装部(8)、中段凹陷形成凹槽的U型板,所述内层翻板的安装部对应装接在所述外层翻板的安装部上,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叠置于所述外层翻板的凹槽中,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与外层翻板的凹槽底壁于对应彼此的位置上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用以抵顶所述门侧臂板外壁的定位螺丝(13),所述门侧臂板和臂板铰接部均位于所述内层翻板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理锋,
申请(专利权)人:卞理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