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用于不锈钢方管的切割装置,在机体上设滑道,滑道上置基板,基板一侧端设锯台,另一侧设油(气)压缸,锯片下设夹座,在机体后端设承板,在承板及滑道上设触动开关,基板凸出于机体的上端面,夹座分为两个,锯片位于两夹座间槽缝中,夹座与锯台间设纵向槽轨,锯台后方设使锯台作纵向移位的油(气)压缸,锯片280齿,转速60/120转。通过改变切割点,锯片齿数与转速,配合锯台在定点的移位,以降低产生凹陷面的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的锯切装置。不锈钢方管被广泛应用。通常,不锈钢方管是将接缝处焊连而成的不锈钢圆型管经挤压成型,并由切割机裁切成所需的长度。已有的不锈钢方管切割机主要包括机体、基板、锯台、油(气)压缸、锯片、夹座、承板和触动开关等。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机体(1)上设一滑道(11),该滑道可供一略为凹下于机体上侧面的基板(12)作横向移位。在基板上一侧端固设一锯台(13),该锯台可被基板另一侧的油(气)压缸(14)带动作下压及上抬的动作,以对管体(2)进行切割。同时,在锯片(131)下方的基板处固设一夹座(15),该夹座也受油(气)压缸(16)所操控,可对在其中央通过的管体作夹固或放松的动作。且在机体的后端设以承板(17),该承板可随所需的长度作横向移位,并与承板处设一触动开关(1a)。另外在锯台的外侧壁,分别于机体起端的油压缸(14)下方和滑道中适当处及滑道末端皆设有触动开关(1b,1c,1d)。当欲进行切割的管体抵触到承板后,即触发触动开关(1a)而使夹座因油(气)压开关(16)的动作而将管体夹紧。同时锯台也被油(气)压缸(14)带动向下压进行锯断的工作,而基板开始带动锯台沿着滑道前移,当锯片锯断管体时,基板恰好碰触触到触动开关(1c),而触使夹座的油(气)压缸(16)杆体收回令夹座松开,则锯断的管体即掉落于一承接架来收集。又基板再继续带动锯台前移,直到其碰触滑道末端的触动开关(1d),就转而向后回位至滑道起端,并在碰触动触动开关(1b)后使基板停止,此时向前伸的新的管体又正好以端头抵触于承板以便重复前述切割的工作,以达到自动化加工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上,锯片在被油(气)压缸(14)带动下压锯切时,其行进方向如图2所示,是假设锯切时将其区分为A、B、C、D四点,因为使锯片下切的油(气)压缸为等速的收缩,故将之等分后AB、BC、CD、各为相同的速度。但锯切时是由管体的上端角(E)直至下端角(F),且此段距离较与二侧端角(G)、(H)为长,则锯片变成作一加速度的下降(如图C’D’〉A’B’)。另外,如图3所示,在锯片由EF向切下时,锯片的齿型角度会产生和管面HF卡入之现象,在锯片为加速度下降情况下,会造成在管面HF形成凹入之型态。另外,当锯切时,由于因油压缸迫使锯片向下的垂直力以及锯片旋转时向左的水平力,造成45°角的分力产生(见图4),使管面凹陷的机会增加,并会令凹陷加深。上述情况一直困扰着不锈钢管制造者。因为钢管切面具有凹陷,钢管孔径缩小,必需先将该凹陷面以钳子扳平,或将该处以手锯锯掉,始可进行与加工物结合或其它的施工,从而延长工时,减少钢管长度,使加工成本增加。虽然也有人尝试以无锯齿的锯片来进行切割,但却会在切割面之端缘,产生由于高温而形成的黑褐色迹。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藉助切割点的改变,配合锯台在定点的移位,锯片齿数和转速的改变,从而将产生凹陷的不良率减到最低,达到提高成品品质,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本技术包括机体、基板、锯台、油(气)压缸、锯片、夹座、承板和触动开关,机体上设滑道,滑道上置可于其上滑行作横向移位的基板,锯台设于基板上一侧端,油(气)压缸设于基板的另一侧,在锯片下方设夹座,承板设于机体后端,触动开关分别设于承板处以及滑道的起端、中段和近末端。所说的基板凸出于机体的上端面;所说的夹座由中间分为两个,分别受两油(气)压缸控制,锯片位于两夹座中间的槽缝中;在夹座与锯台间设一纵向槽轨,在锯台座体后方并设推动锯台作纵向移位的油(气)压缸。锯片的齿数为240~280齿,最好为280齿。同时锯片的转速最好由通常的30/60转改为60/120转。本技术通过改变切割点,锯片齿数和转速,配合锯台在定点的移位,变更切割起点,从而降低了产生凹陷面的不良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图1为已有不锈钢方管切割机的立体图。图2为已有切割法的锯片运动路线示意图。图3为已有切割法的锯片与不锈钢方管面相卡示意图。图4为已有切割法锯片作用力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切割点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锯片作用力分解图。以下的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突出特点作一具体介绍。如图5所示,在机体(3)上设一滑道(31),滑道上可供一基板(32)于其上作前后之横向移位,但该基板凸出于机体上端面,基板上一侧同样设一锯台(33),但锯台较已有的切割机略为后缩,锯台之锯片(331)受一马达带动,并经油(气)压缸(34)杆体控制,而可作旋转之切割运动,且在锯片下方设以夹座(35),该夹座由中间分为二部分,并分别受二油(气)压缸(34,36)控制,以作夹合、放松之动作。同时二夹座(35)中间之槽缝可容锯片(331)通过来进行切割之工作,并于夹座与锯台间设一纵向槽轨(37),而锯台(33)座体后方并设一油(气)压缸(38),令锯台经其杆体推动,来作短程的纵向移位。当然在机体(3)后端也设一承板(39),该承板(39)可视需要于V型轨槽中调整位置。另外于承板处也设一触动开关(3a),又于滑道(31)起端、中段适当处及近末端处也分别设有触动开关(3b)(3c)(3d),且于触动开关(3b)(3c)间适当处增设另一触动开关(3e)。另外,锯片(331)之齿数为240~280齿,最好为280齿,同时锯片之转速亦由通常的30/60转改为60/120转。本技术由于锯台(33)较已有的切割机略为后移,使得当管体(2)输送到承板(39)处,而触及触动开关(3a),导致油(气)压缸(34)杆体收缩迫使锯片(331)下压进行切割动作时(见图6),锯片由管面GE之中间销下方开始切割起;而当基板(32)沿滑道(31)行进至滑道中段,致使基板外侧下垂之触杆碰触到触动开关(3e)时,锯片恰好切割到管面FH处H点稍下方,而锯台由于触动开关(3e)触使油(气)(38)动作,导致锯台被其杆体推动而沿着槽轨(37)缓顺地前进,使锯片切割点偏离,并配合锯片齿数的增加以及转速的提高来使单位时间内通过切削点的齿数增加,以减少齿的切削量,消除锯片的齿牙卡入管面FH的现象。同时藉由锯台之向右移位,也可抵消一些向左的水平力,如图7所示。使切割加工中减少产生不良品,提高了成品品质,降低制造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包括机体、基板、锯台、油(气)压缸、锯片、夹座、承板和触动开关,机体上设滑道,滑道上置基板,锯台设于基板上一侧端,油(气)压缸设于基板的另一侧,在锯片下方设夹座,承板设于机体后端,触动开关分别设于承板处以及滑道的起端、中段和近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板凸出于机体的上端面;所说的夹座由中间分为两个,分别受两油(气)压缸控制,锯片位于两夹座中间的槽缝中,在夹座与锯台间设一纵向槽轨,在锯台座体后方另设推动锯台作纵向移位的油(气)压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锯片的齿数为240~280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锯片的齿数为280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锯片的转速为60/120转。专利摘要提供用于不锈钢方管的切割装置,在机体上设滑道,滑道上置基板,基板一侧端设锯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方管切割装置,包括机体、基板、锯台、油(气)压缸、锯片、夹座、承板和触动开关,机体上设滑道,滑道上置基板,锯台设于基板上一侧端,油(气)压缸设于基板的另一侧,在锯片下方设夹座,承板设于机体后端,触动开关分别设于承板处以及滑道的起端、中段和近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板凸出于机体的上端面;所说的夹座由中间分为两个,分别受两油(气)压缸控制,锯片位于两夹座中间的槽缝中,在夹座与锯台间设一纵向槽轨,在锯台座体后方另设推动锯台作纵向移位的油(气)压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麟,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