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首端剪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能够保证最后剪切阶段的正常、安全进行,延长推链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中,在副刀座(7)导向斜面上增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6)。修改自控程序,将抓头(1)的抓爪收拢提前到主副压紧后退前执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首端剪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立式送料剪切机料筒内的抓头,经装料井将安放于元件提升机上的组件抓入料筒至料筒最高位,抓头带组件慢降碰零位板,确定剪切前“零位”,完成装料工序。通过送料装置将组件平移至剪切装置剪切井口上方,并推开滑动盖板,料筒定位销上升插入下料筒底面法兰两侧的两个定位孔内,气路系统给充气垫圈充气,完成剪切装置与料筒的对接与密封。剪切准备完成。装料后的送料系统将组件按照预定剪切长度送料到位后,主副压紧小车前进并使其上的主副压紧块压紧组件,直至达到主副压紧液压系统达到设定的压紧溢流压力后,剪切小车前进,组件被其上安装的梯形刀具整束切断,剪切小车退回至最大退回位,送料系统再次送料,周而复始,直至完成组件的全部剪切。当组件活性段已经被完全切除后,系统自动进入扔上端头工序,抓头气路胶管送气,抓头执行块上升收拢抓爪,使上端头与抓头脱离并落入端头接收斗。截至目前的剪切机调试均以大亚湾组件为对象,组件由上端头、下端头、组件管、 控制棒、通量测量管、定位格架、弹簧、端塞等组成,根据组件的结构特性及活性段分布范围,将剪切操作分为下端头剪切、正常剪切、最后剪切和端头处理。最后剪切剪切阶段送料时,在抓头下降与副压紧配合后退进行送料过程中,设有抓头护板底边与副压紧块斜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5_的条件判断,以防止燃料管向外倾斜窜出抓头护板,导致送料阻力过大引发故障的可能,同时也避免抓头护板底边与副压紧块顶部斜面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在压紧过程中,主压紧块压紧组件,副压紧块辅助扶持,防止可能脱离上端头束缚的燃料管残段掉落。由于主压紧块直接压至组件由副压紧压紧形成的斜面上,产生较大的向上分力,迫使组件残段整体上移。为防止推链受损,送料到位后,在主压紧压紧组件之前,液压马达反向动作,释放30_的推链旷量。剪切全程推链旷量定义(图I推链旷量示意图)。带有模拟组件上端头残段的抓头下降至上端头残段断面与固定挡板接触后,抓头慢升。通过机体摄像头观察,当上端头残段断面离开固定挡板的瞬间抓头停止上升,记录此时抓头的行程,然后推链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推动抓头下降,随着压力的逐渐升高,推力渐增,推链的链节与链节之间,在推链导轨与链轴两侧的滚轮之间的间隙内堆积屈折,同时, 每链节的链轴均被压至链板两端孔之间的最小实体尺寸位置,当推链推力达到设定的最大推力后,抓头行程持续不变时,认为推链链轴与轨道、链轴与链板之间的间隙均被消除后, 停止下降,记录此时抓头的行程,两者的差值即为剪切全程旷量。此外,由于组件残段整体上移导致实际剪切长度随机变化,在每一刀剪切后增加了抓头行程校准,以送料结束后的抓头实际行程与预设的剪切结束后抓头行程对比,判断剪切是否结束,即活性段是否被完全切除。剪切结束后,主副压紧装置及剪切装置均退回初始位置。上端头处理阶段扔上端头时,端头接收斗在气压驱动装置作用下,前进到剪切机机体下方的接收位置,抓头抓钩收拢脱离组件上端头,上端头通过刀架小车上固定挡板的开孔,落入端头接收斗内。当接收完所剪组件上、下端头后,端头接收斗退至冲洗位置。端头接收斗上小盖板中央的冲洗喷头对上、下端头表面的放射性粉尘进行冲洗后,通过远距离操作打开小盖板,将上、下端头放入端头废物桶内。冷铀组件剪切调试过程中,曾在端头处理阶段出现抓头掉落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最后剪切完成后,抓头下降到接近扔上端头位置时,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下边缘与副刀体斜面开始出现干涉现象,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在与副刀体斜面分析认为,故障的根本诱因与推链的磨损有直接关联。抓头脱离上端头操作时,主副压紧均已退回最大位置,与组件上端头残段完全不接触。此时,推链处于完全伸展状态, 链条的各链节节距均处于最大尺寸,即链条此时处于最大尺寸状态。抓头下降脱离上端头的位置是在原推链旷量基础上计算确定的,若推链旷量增加A,则抓头脱离上端头的实际位置相对于设定位置下移A。由于链条的磨损量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前期的组件剪切试验中, 并未出现该故障。当磨损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链条的最大尺寸状态,导致抓头下降至脱离上端头的实际位置已经超过设定位置,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底部不可避免的与副刀座顶部斜面相干涉,干涉接触过程中,在推链下推力的作用下,对两个半环产生向外的作用力克服了两个半环之间安装的弹簧拉力,迫使其打开,使抓头连接体处于释放状态,造成抓头与吊块脱离,并在副刀体斜面上造成八字形压擦痕迹,相对应的两个半环底部边缘也已被挤压变形(图2抓头送料示意图抓头单、双铰半环与副刀体干涉示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 能够保证最后剪切阶段的正常、安全进行,延长推链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中,在副刀座导向斜面上增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如上所述的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中,修改自控程序,将抓头的抓爪收拢提前到主副压紧后退前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增加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向下移动的结构空间,保证了最后剪切阶段的正常、安全进行。2.增大了剪切全程推链磨旷量的允许限值,延长了推链的使用寿命。3.通过推链磨损累积量的情况对剪切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抓头与副刀体的安全距离。4.即使因剪切全程推链旷量的增加,最终实际造成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向下移动,并与副刀座表面接触,也会被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结构所限制,不会出现使抓头连接体处于释放状态,造成抓头与吊块脱离的故障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I是推链旷量示意图;图2是抓头送料示意图;图3是图3副刀体导向斜面增加导向限位槽示意图;图中1.抓头,2.抓头护板,3.上断头残段,4.导轨,5.单、双铰半环,6.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7.副刀座,8.副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进行介绍如图I所示,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中,在副刀座7导向斜面上增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6。所述的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中,修改自控程序,将抓头I的抓爪收拢提前到主副压紧后退前执行。对副刀座进行设计修改,在副刀座导向斜面上增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通过合理的限位槽深度设计,达到既满足最后剪切阶段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向下移动可能的下移空间;通过合理的限位槽宽度及平面底部的结构设计,限制了抓头连接体上安装的单铰半环与双铰半环的张开程度,避免了其因受到异常外力作用而被非正常打开的故障发生。同时修改自控程序,将抓头抓爪收拢提前到主副压紧后退前执行。权利要求1.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副刀座(7)导向斜面上増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修改自控程序,将抓头(I)的抓爪收拢提前到主副压紧后退前执行。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首端剪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能够保证最后剪切阶段的正常、安全进行,延长推链使用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切机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切机副刀体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副刀座(7)导向斜面上增加抓头半环导向限位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正茂,吴华,万新平,欧阳立华,杨颖姝,孟俊红,何勃,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