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包括滑块座1—1、滑块A1—2、滑块B1—3及驱动部分1—4,其中滑块B1—3装于滑块A1—2与驱动部分1—4之间,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滑块A与滑块B均与驱动部分相连接,所述滑块A与所述滑块座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B与滑块A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与滑块A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与滑块B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A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a、滑块B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b、滑块B驱动角θ,之间的约束关系满足以下条件:θ≥50°;a-b≤40°。实现了当一个区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冲压方向的工艺内容需要完成时,一次完成两个不同角度的工艺内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部件生产的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在生产汽车覆盖件及相关冲压件(后面统称为制件)的用途广泛,制件冲压模具的制造包括了很多步骤,主要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实型制作、铸造及机加装调等一系列工作来完成。在工艺分析中,工艺人员会根据制件的特点进行工艺工序的设计与排布,制定此制件的工艺文件,确定生产此制件需要的模具数量。对于有些制件,会存在一个区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冲压方向的工艺内容需要完成,且所要完成的工艺内容所使用设备机床冲压方向无法实现,模具结构上需要使用斜楔机构。由于一般的斜楔机构只能实现一个角度的冲压,针对此类制件目前的工艺大多是在工艺分布时将其分在不同的模具工序中进行。对于上类制件,受模具中斜楔机构的限制,工艺设计中经常会因此而使制件工序增加从而增加模具数量;由于此类结构限制的影响而使工艺人员不能对制件工艺进行更合理的设计与排布。模具开发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当一个区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冲压方向的工艺内容需要完成时,一次完成两个不同角度的工艺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包括滑块座1-1、滑块A1-2、滑块B1-3及驱动部分1-4,其中滑块B1-3装于滑块A1-2与驱动部分1-4之间,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滑块A与滑块B均与驱动部分相连接,所述滑块A与所述滑块座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B与滑块A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与滑块A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与滑块B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A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a、滑块B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b、滑块B驱动角0,之间的约束关系满足以下条件0 >50° ;a_b <40°。进一步,所述滑块A冲压方向与滑块B的驱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5°进一步,所述滑块座包括固定座I、滑板AA2、导板3,所述固定座上方用于与上模固定连接,固定座下方安装导板3,固定座左右两侧制有凹槽,滑板AA固定安装在凹槽上;所述滑块A上制有与滑板AA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滑板AA镶入滑块A对应的凹槽内;所述导板3、滑板AA共同对滑块A进行限位和滑配;所述固定座前后两端有限制滑块A行程的限位装置。所述滑块座上还包括回程限位块4、弹性元件5,所述回程限位块4、弹性元件5分别安装在固定座前后两端;回程限位块4、弹性元件5与导板3相配合,约束滑块A的移动行程。所述弹性元件5也可以安装在滑块A上,弹性元件5可为弹簧、氮气缸、聚氨酯等。进一步,所述滑块A包括滑块6、滑板BB7、拔钩AS、导板9,所述滑块6上方与滑块座滑配;所述滑块6下方通过滑板BB7、导板9与滑块B滑配,并有限制滑块B行程的限位装置;所述驱动部分1-4上有导板A16,所述滑块6通过拔钩AS、导板A16与驱动部分1_4滑配。所述滑块A还包括回程限位件10、弹性元件5,弹性元件11,所述回程限位件10、弹性元件11、导板9共同对滑块B进行限位和滑配;所述弹性元件5设置在滑块A与滑块座之间,为滑块A提供回位所需的力。进一步,所述滑板B通过滑板BB7安装在滑块A上,所述滑块B包括滑块12、拔钩B13,所述滑块12与滑块A滑配;所述驱动部分1-4上有导板B14,所述滑块12通过拨钩B13、导板B14与驱动部分1_4滑配,所述滑块B还包括弹性元件11,所述弹性元件11设置在滑块B与滑块A之间,为滑块B提供回位所需的力。或者,所述滑块B通过滑板安装在驱动部分上,在滑块B与驱动部分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在驱动部分上设置有导板和回程限位件,所述滑块B与驱动部分通过滑板、弹性元件、回程限位件、导板进行限位和滑配;所述滑块B与滑块A之间通过拨钩和导板进行滑配。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座15、导板B14、导板A16,所述导板A16、导板B14分别安装在驱动座15上,其中导板A16与滑块A滑配,导板B14与滑块B滑配。进一步,一种安装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的方法,包括I)将滑块B装于滑块A上;2)将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3)将滑块座装于上模;4)将驱动部分装于同套模具中的下模;5)将滑块A及滑块B装于驱动部分上。进一步,一种安装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的方法,包括I)将滑块B装于滑块A上;2)将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3)将滑块座装于下模;4)将驱动部分装于同套模具中的上模;5)将滑块A及滑块B装于驱动部分上。进一步,一种安装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的方法,包括I)将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2)将滑块座装于上模;3)将滑块B装于驱动部分;4)将驱动部分装于同套模具中的下模;5)将滑块A与滑块B进行滑配安装。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床向下冲压时,滑块A和滑块B受到驱动部分提供的不同角度的驱动力,从而使滑块A和滑块B分别沿着两个不同的冲压方向进行冲压。实现了同一制件相邻区域内,两个不同于机床冲压方向的工艺内容同套模具里完成。使制件的工艺工序内容得以简化,从而使模具更高效;个别情况甚至由于简化了工序而减少了制件模具的数量。此机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模具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视图图3是滑块A冲压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a彡50°情况下机构行程图图4是滑块A冲压角度与水平方向a〈50°情况下机构行程图图中I、固定座2、滑板M3、导板4、回程限位块5、弹性元件6、滑块7、滑板BB8、拔钩A9、导板10、回程限位件U、弹性元件12、滑块13、拔钩B14、导板B15、驱动座16、导板AI—I滑块座I一2滑块A I一3滑块BI一4驱动部分stI、滑块A与滑块座之间行程st2、滑块B与滑块A之间行程a、滑块A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b、滑块B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9、滑块B驱动角,一般为55° (也可做到50°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滑块座1-1、滑块A1-2、滑块B1-3及驱动部分1-4,其中滑块B装于滑块A上,滑块A装于滑块座上,滑块A与滑块B均与驱动部分相连接。所述滑块座部分带着滑块A和滑块B —起装于上模;驱动部分则装于同套模具中的下模,当上模随机床向下冲压时,滑块A和滑块B在滑块座和驱动部分的作用下完成不用角度的冲压。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还可以将所述滑块座部分带着滑块A和滑块B—起装于下模;驱动部分则装于同套模具中的上模,当上模随机床向下冲压时,滑块A和滑块B在滑块座和驱动部分的作用下完成不用角度的冲压。具体安装操作如下滑块座部分操作如下将导板3装于固定座I内,回程限位块4装于固定座I的一端。滑块A部分操作如下将弹性元件5装于滑块6的一端,在滑块6另一端孔内装入聚氨酯以减轻滑块6回程时冲击力及噪音,将导板9装于滑块6下侧,将拔钩AS装于滑块6两侧的凹槽内,一般左右侧各一个,也可只装一侧;将回程限位件10装于滑块6的下部。滑块B部分操作如下将拔钩B13装于滑块12两侧的凹槽内,一般左右侧各一个,也可只装一侧;将弹性元件11装于滑块12 —端孔内,滑块12另一端孔内装入聚氨酯以减轻滑块12回程时的冲击力和噪音。将滑块B装入滑块6的下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的多角度斜楔机构,包括滑块座(1?1)、滑块A(1?2)、滑块B(1?3)及驱动部分(1?4),其中滑块B(1?3)装于滑块A(1?2)与驱动部分(1?4)之间,滑块A(1?2)装于滑块座(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A(1?2)与滑块B(1?3)均与驱动部分(1?4)相连接;所述滑块A(1?2)与所述滑块座(1?1)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B(1?3)与滑块A(1?2)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1?4)与滑块A(1?2)组成移动副;所述驱动部分(1?4)与滑块B(1?3)组成移动副;所述滑块A(1?2)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a、滑块B(1?3)冲压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b、滑块B(1?3)驱动角θ,之间的约束关系满足以下条件:θ≥50°;a?b≤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兰,韩延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