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17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包括中部的接轴体,接轴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半联轴器,另一端通过安全联轴器连接有第二内齿半联轴器,第一外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轧机侧出轴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半联轴器,第二内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减速机出轴相配合的第二外齿半联轴器。所述安全联轴器与第二外齿半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弹性销。所述接轴体的端面设置有与轧机侧出轴上导向销相配合的导向孔,导向孔内部设置有缓冲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分离与接合,无需人员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具有过载保护装置,无论是对执行机构还是原动机、传动系统等能提供保护作用,免受意外事故的损坏;取消了接轴托架,代之以接轴箱,简化了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用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属于冶金设备

技术介绍
在轧钢生产车间,往往将轧机与减速机用可拆卸式接轴连接。当需要换辊或者维护时,将轧机与减速机脱开;换辊或者维护完成后,再将轧机与减速机重新连接。传统用的接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新连接时需要人工对正,耗时较长。在换辊后,需要操作人员将轧辊的扁头扳动,对正接轴的扁孔,这样才能安装到位;二是接轴无过载保护装置,遇到事故时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三是为了支撑接轴,往往设置接轴托架,托架上还设置液压缸来进行操作控制,结构复杂;四是接轴一般用干油润滑,高速时发热量较大,许用转速低,不适宜高速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自动快速安全接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轴包括中部的接轴体,接轴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半联轴器,另一端通过安全联轴器连接有第二内齿半联轴器,第一外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轧机侧出轴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半联轴器,第二内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减速机出轴相配合的第二外齿半联轴器。为了避免分离与接合时的刚性碰撞,所述安全联轴器与第二外齿半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弹性销。为了方便在自动分离与接合时的快速导向,所述接轴体的端面设置有与轧机侧出轴上导向销相配合的导向孔。为了保证接轴啮合部位的润滑和温度,所述接轴的外部设置有接轴箱,接轴箱的两端设置有喷嘴,接轴箱的下部设置有回油管。为了减少冲击,所述导向孔内部设置有缓冲胶垫。本技术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分离与接合,无需人员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具有过载保护装置,无论是对执行机构还是原动机、传动系统等能提供保护作用,免受意外事故的损坏;取消了接轴托架,代之以接轴箱,简化了结构;采用稀油强制喷射润滑,同时能带走大量热量,因此接轴许用转速较通用接轴高;接轴设置的弹性装置,在接合时能起到缓冲作用,免去可能由碰撞造成的损坏;具有的导向结构,在拆装时能自动对正,无需人工干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轧机侧出轴,2为喷嘴,3为第一外齿半联轴器,3'为第二外齿半联轴器,4为第一内齿半联轴器为第二内齿半联轴器,5为导向销,6为缓冲胶垫,7为接轴体,8为接轴箱,9为安全联轴器,10为弹性销,11为减速机出轴,12为回油管,13为减速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第一外齿半联轴器3、第一内齿半联轴器4、接轴体7、安全联轴器9相互固连,构成中间传动接轴,中间传动接轴通过第二内齿半联轴器4'再与第二外齿半联轴器:T啮合形成整个接轴,用来传递扭矩。同时,接轴的一侧与轧机侧出轴I配合,另一侧与减速机出轴11配合,这样,接轴就实现了将减速机侧的扭矩传递到轧机侧的目的。安全联轴器9在此处起过载保护的作用,如果轧机侧负载过大,超过设计值,则安全联轴器空转,扭矩无法从减速机出轴11传递到轧机侧出轴I,这样对轧机和电机都起到保护作用。为了支撑和保护整个接轴,减速机13上固连有接轴箱8,同时接轴箱8内部有适量的空间,允许整个接轴有轴向位移。接轴箱对接轴体进行支撑,取代了复杂的接轴托架设计,同时构成密闭腔体,为稀油循环润滑提供条件。为了满足高转速要求,接轴的两端具有喷嘴2,两个喷嘴分别固连在轧机上和减速机上。其作用一是喷射润滑油以润滑接轴啮合部位;作用二是带走传动啮合所产生的热量,以便达到更高的转速。为了方便润滑油流出,接轴箱8的下部还具有回油管12。轧机侧出轴I固连有导向销5,相应的接轴体上设置有导向孔,方便了在自动分离与接合时的快速导向。安全联轴器9上设置具有收缩功能的弹性销10,以起到缓冲作用,在分离与接合时避免刚性碰撞。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轴包括中部的接轴体,接轴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半联轴器,另一端通过安全联轴器连接有第二内齿半联轴器,第一外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轧机侧出轴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半联轴器,第二内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减速机出轴相配合的第二外齿半联轴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联轴器与第二外齿半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弹性销。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轴体的端面设置有与轧机侧出轴上导向销相配合的导向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轴体的外部设置有接轴箱,接轴箱的两端设置有喷嘴,接轴箱的下部设置有回油管。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内部设置有缓冲胶垫。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包括中部的接轴体,接轴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半联轴器,另一端通过安全联轴器连接有第二内齿半联轴器,第一外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轧机侧出轴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半联轴器,第二内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减速机出轴相配合的第二外齿半联轴器。所述安全联轴器与第二外齿半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弹性销。所述接轴体的端面设置有与轧机侧出轴上导向销相配合的导向孔,导向孔内部设置有缓冲胶垫。本技术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分离与接合,无需人员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具有过载保护装置,无论是对执行机构还是原动机、传动系统等能提供保护作用,免受意外事故的损坏;取消了接轴托架,代之以接轴箱,简化了结构。文档编号B21B35/14GK202803767SQ20122026540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杨虎成, 陈莹卷, 李图学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快速安全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轴包括中部的接轴体,接轴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半联轴器,另一端通过安全联轴器连接有第二内齿半联轴器,第一外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轧机侧出轴相配合的第一外齿半联轴器,第二内齿半联轴器连接有与减速机出轴相配合的第二外齿半联轴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成陈莹卷李图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