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返流误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为单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体、三个气囊及相应的导气管、气囊充气阀及指示气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导管芯、胃管口、门齿线;所述三个气囊围绕在胃管管体外壁,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所述的胃管管体插入端有2-5个侧口;所述的胃管管体上设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段标有门齿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胃管施行急诊饱胃手术的麻醉时,因其具有导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个气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诱导时返流误吸的发生,为饱胃患者麻醉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装置和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返流误吸型胃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胃管,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防止饱胃患者返流误吸的胃管。
技术介绍
在急诊患者中饱胃患者占了很大比例,急诊饱胃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发生呕吐、返流、误吸是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返流误吸的发生是麻醉医生最为棘手及关心的问题。如果在麻醉诱导前先插入该新型胃管,可以有效预防饱胃患者返流误吸的发生,同时对于急诊饱胃患者在插胃管时不能给予配合的患者, 可以在导引管芯的帮助下快速插入胃内,从而减少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在急诊饱胃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没有有效预防返流误吸的措施而设计提供的一种操作简单、插入成功率高的防返流误吸的胃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胃管,所述胃管特征为单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体、气囊、充气管、充气阀及指示气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导管芯,三个气囊围绕在胃管外壁,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胃管管体外设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及门齿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简单,方便实用,采用本技术的胃管施行急诊饱胃手术的麻醉时,因其具有导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个气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诱导时返流误吸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胃管上设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端标有门齿线,门齿线在标识刻度45cm处,所述胃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 40cm处,食道下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25cm处,食道颈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15cm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方便准确,胃气囊压迫于胃底贲门入口处,食道下段气囊位于食道第二狭窄处,食道颈段气囊位于食道第一狭窄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囊有三个,分别位于胃管的外壁,其横截面为环状的气囊套,其纵向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胃管插入端有2 5个侧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胃内容物引流出来。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内有引导管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可灵活地塑成一定弯弧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导困难胃管准确快速地置入。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透视图;图3为图I中沿A-A线的剖视图。在图I、图2和图3中,I、胃管管体;2、胃气囊;3、食道下段气囊;4、食道颈段气囊; 5、胃气囊导气管;6、食道下段气囊导气管;7、食道颈段气囊导气管;8、胃气囊充气阀及指示气囊;9、食道下段气囊充气阀及指示气囊;10、食道颈段气囊充气阀及指示气囊;11、胃管活塞;12、胃管引导管芯;13胃管口 ;14门齿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胃管,所述胃管管体I表面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及门齿线;管内有可灵活地塑成一定弯弧形的胃管引导管芯12 ;所述胃管管体I的外壁有胃气囊2、食道下段气囊3、食道颈段气囊4三个气囊,胃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40cm处,食道下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25cm处,食道颈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15cm处,所述气囊横截面为环状的气囊套,其纵向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三个气囊与分别与各自的充气管相连,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单通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以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使用(I)用时先将胃气囊2、食道下段气囊3、食道颈段气囊4三个气囊放气,随后用石蜡油润滑插入部分,方便顺利通过鼻腔,如果插入有困难时可放入胃管引导管芯12,灵活地塑成一定弯弧形方便插入。(2)胃管插入到门齿线处,经过检查确知已达胃腔,向胃气囊2注气,一般胃囊注气200-300ml,轻拉确定胃气囊2固定于胃底后再依次向食道下段气囊3、食道颈段气囊4注气。(3)经胃管口 13抽胃内容物后开始麻醉诱导。(4)气管插管成功后可依次将食道颈段气囊4、食道下段气囊3、胃气囊2放气,以免气囊长时间压迫导致食道粘膜缺血坏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返流误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为单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体、气囊、充气管、充气阀及指示气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导管芯,三个气囊围绕在胃管外壁,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插入端有2 5个侧ロ。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有三个气囊,每个气囊有独立的充气管、充气阀及指示气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上设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端标有门齿线,门齿线在标识刻度45cm处。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内有引导管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分别是胃气囊、食道下段气囊及食道颈段气囊,胃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40cm处,食道下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25cm处,食道颈段气囊位于距离门齿线15cm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胃管的外壁,其横截面为环状的气囊套,其纵向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可充入水或气体。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内引导管芯具有一定的弾性和柔韧性,可灵活地塑成一定弯弧形,方便引导困难胃管准确地置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返流误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为单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体、三个气囊及相应的导气管、气囊充气阀及指示气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导管芯、胃管口、门齿线;所述三个气囊围绕在胃管管体外壁,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所述的胃管管体插入端有2-5个侧口;所述的胃管管体上设有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胃管的末段标有门齿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本技术的胃管施行急诊饱胃手术的麻醉时,因其具有导引管芯,不但能快速有效的插入,而且在三个气囊的有效密封下,可以完全避免麻醉诱导时返流误吸的发生,为饱胃患者麻醉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装置和方法。文档编号A61M25/10GK202802477SQ20122040703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丁素春 申请人:丁素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返流误吸型胃管,所述胃管特征为单腔三囊管,包括胃管管体、气囊、充气管、充气阀及指示气囊、胃管活塞、胃管引导管芯,三个气囊围绕在胃管外壁,气囊分别通过各自的充气管与充气阀及指示气囊相连,胃管末端有胃管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素春,
申请(专利权)人:丁素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