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桶装水生产线中的空桶消毒装置,包括存放消毒液的消毒液储液罐、进桶输送带、推桶气缸、注液气缸、加液管、注液阀、抽液泵、抽液管、排液气缸、输送平台。加液管的一端通过注液阀与消毒液储液罐的出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注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离开桶口;抽液管的一端通过抽液泵与消毒液储液罐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排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桶底或抽出桶口。通过翻桶装置的翻转倒置,进一步倒出桶内残留液。该空桶消毒装置解决桶装水生产线上空桶消毒不彻底、容易产生卫生死角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桶消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用桶装水生产线中的空桶消毒装置。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桶装水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桶主要为回收桶。这就要求对桶进行彻底可靠的清洗和消毒。目前的桶装水生产线上大多采用倒置喷淋消毒液的方法对空桶进行消毒。比如公开号为CN2201832824U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桶自动消毒系统。这种消毒方式喷洒后桶内不积存消毒液,消毒效果受喷头型式、消毒泵工作状态等影响。由于目前通常使用的五加仑桶内壁为不规则状, 还有合模接缝等因素,容易产生卫生死角。这种消毒系统管路复杂,不能彻底地杀死微生物 (比如容易存在的蓝藻菌),消毒不彻底,容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消毒不彻底、容易产生卫生死角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套可以彻底消除空桶消毒中的卫生死角,能可靠灭杀可能的微生物的空桶消毒装置。本技术的空桶消毒装置,包括有消毒液储液罐、进桶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桶气缸、注液气缸、加液管、注液阀、抽液泵、抽液管、排液气缸、输送平台,其中所述注液气缸垂直安装在所述进桶输送带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一个目标消毒桶的注液工位;所述排液气缸垂直安装所述输送平台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一个目标消毒桶的排液工位;所述推桶气缸水平安装在注液工位旁,用于将所述注液工位上的目标消毒桶推送至所述输送平台上;所述消毒液储液罐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 ;所述加液管的一端通过注液阀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的出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注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离开目标消毒桶桶口 ;所述抽液管的一端通过抽液泵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排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目标消毒桶桶底或抽出桶口。为排尽桶里面遗留的消毒液,要进行倒置排出,还增加一台带有机械夹和转轴的翻桶装置连接在输送平台的末端,通过转轴转动带动机械夹对桶进行翻转倒置和复位。为回收接纳桶倒置时排出的残留消毒液,设置一个的接液槽。用于回收的消毒液抽回储液罐重复使用。为使桶达到一定的静置消毒时间,输送平台采用步进式传送机构。消毒时间可根据实际作调整。抽液完毕,抽液管在排液气缸带动下拔出桶口后,后续的装满消毒液的桶移动一步。即每步的静止时间大于抽液时间和拔管时间之和。为提高效率,配合生产线生产速度,可做成多个工位同时进行消毒。比如每个工序3有4个桶同时进行消毒。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能可靠消灭空桶中的卫生死角,降低桶装水的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消毒装置示意图。图2为翻桶装置示意图。图3为4个桶同时进行注液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回收回来的目标消毒桶3,经初步清理后,桶口朝上,由进桶输送带12送到注液气缸4下面指定的注液工位;由注液气缸4缸杆下移,把加液管5插入桶口 ;打开注液阀6,储液罐7内的消毒液2注入桶3内;注满桶3后,关闭注液阀6,由注液气缸4拔出加液管5 ; 推桶气缸I动作,把注满消毒液的桶3推送到输送平台11上;输送平台11以步进的方式运动,把桶送到排液气缸10下面的排液工位后,排液气缸10带动抽液管9插入桶底;启动抽液泵8,把桶内消毒液抽回储液罐7 ;抽液完毕,排液气缸10把抽液管9拔出;输送平台11 再运动一次,把抽完消毒液的桶送入翻桶装置,完成一次消毒。为排净桶内遗留的消毒液,把空桶送入翻桶装置16上,机械夹13在转轴14的带动下,夹住桶颈部,进行翻转倒置。排放完残留的消毒液后,转轴14反转,空桶复位,机械夹打松开,空桶送进入一道工序。为回收接纳桶倒置时排放的残留消毒液,增加一个接液槽15。回收的消毒液达到一定量后,抽回储液罐7重复使用。为提高效率,配合生产线生产速度,可做成每个工位多个目标消毒桶3同时进行消毒。如图3所示每个工序可有四个目标消毒桶3同时进行。分配管17在加液气缸4带动下,插进四个桶桶口,同时对四个空桶注入消毒液;灌满桶后,加液气缸4向上运动,拔出分配管17,推桶气缸I通过推杆18把四个桶同时送入输送平台11上。抽液时也通过一根分配管同时插入四个桶的桶底进行抽液。四个桶同时进入翻桶装置进行翻转、倒置和复位, 完成消毒过程,空桶送进入一道工序。权利要求1.ー种空桶消毒装置,包括有消毒液储液罐(7)、进桶输送带(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桶气缸(I)、注液气缸(4)、加液管(5)、注液阀(6)、抽液泵(8)、抽液管(9)、排液气缸(10)、输送平台(11),其中 所述注液气缸(4)垂直安装在所述进桶输送带(12)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ー个目标消毒桶(3)的注液エ位; 所述排液气缸(10 )垂直安装所述输送平台(11)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ー个目标消毒桶(3)的排液エ位; 所述推桶气缸(I)水平安装在注液エ位旁,用于将所述注液エ位上的目标消毒桶(3)推送至所述输送平台(11)上; 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设有进液ロ及出液ロ ;所述加液管(5)的一端通过注液阀(6)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的出液ロ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注液气缸(4)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离开目标消毒桶(3)桶ロ ;所述抽液管(9)的一端通过抽液泵(8)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的进液ロ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排液气缸(10)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目标消毒桶(3)桶底或抽出目标消毒桶(3)桶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桶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台带有机械夹(13)、转轴(14)的翻桶装置(16),所述翻桶装置(16)连接所述输送平台(11)末端,所述转轴(14)转动带动所述机械夹(13)对桶进行翻转、倒置和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桶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用于接纳桶倒置时排出的残留消毒液的接液槽(15)。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桶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桶消毒装置的注液エ位和排液エ位均为有4个目标消毒桶(3)。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桶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11)和进桶输送带(12)为步进传送模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桶装水生产线中的空桶消毒装置,包括存放消毒液的消毒液储液罐、进桶输送带、推桶气缸、注液气缸、加液管、注液阀、抽液泵、抽液管、排液气缸、输送平台。加液管的一端通过注液阀与消毒液储液罐的出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注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离开桶口;抽液管的一端通过抽液泵与消毒液储液罐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排液气缸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桶底或抽出桶口。通过翻桶装置的翻转倒置,进一步倒出桶内残留液。该空桶消毒装置解决桶装水生产线上空桶消毒不彻底、容易产生卫生死角的问题。文档编号B67C3/30GK202802253SQ20122031864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蔡志雄, 张友明, 张友群, 陈日源, 龙仁友 申请人: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桶消毒装置,包括有消毒液储液罐(7)、进桶输送带(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桶气缸(1)、注液气缸(4)、加液管(5)、注液阀(6)、抽液泵(8)、抽液管(9)、排液气缸(10)、输送平台(11),其中:所述注液气缸(4)垂直安装在所述进桶输送带(12)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一个目标消毒桶(3)的注液工位;所述排液气缸(10)垂直安装所述输送平台(11)末端上方,其缸杆端向下,其下方对应至少有一个目标消毒桶(3)的排液工位;所述推桶气缸(1)水平安装在注液工位旁,用于将所述注液工位上的目标消毒桶(3)推送至所述输送平台(11)上;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加液管(5)的一端通过注液阀(6)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的出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注液气缸(4)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离开目标消毒桶(3)桶口;所述抽液管(9)的一端通过抽液泵(8)与所述消毒液储液罐(7)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排液气缸(10)的缸杆上并可随着缸杆的上下移动从而插入目标消毒桶(3)桶底或抽出目标消毒桶(3)桶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雄,张友明,张友群,陈日源,龙仁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