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包含有: 一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二导轨平行伸设且其两端分别接近所述平台前端与所述平台后端,所述平台顶面可供台锯机配置; 至少一滚动件,轴枢于所述平台前端处,且所述滚动件部分环面突露于所述平台前端外部; 二第一支脚,分别具有一头端与一末端,所述头端分别轴枢于所述平台前端的两旁,所述末端则朝下伸设,所述第一支脚可相对所述平台在一支撑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扳动; 二第二支脚,分别具有一头端与一末端,所述头端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与所述二导轨结合,所述末端朝下伸设,所述第二支脚随着所述第一支脚位置改变而相对在一支撑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扳动,在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头端位于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平台后端处,在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头端位于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平台前端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锯切机,特别是关于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
技术介绍
一般的台锯机因体积大且整体重量笨重不易搬动而以定点方式被放置在工作场合中,因此,当欲变更进行裁切的场所或是欲进行清洁而需搬移该台锯机时,便显得不甚方便且不易。为此,部分业者便在台锯机底部增设有滚轮结构以改善上述缺点。如图1所示,习式台锯机具有一基座1、一工作平台2设于基座1上方、一支撑脚架3固接于基座1下方、二滚轮4轴枢于支撑脚架3前方两侧处,在推动整个台锯机时,将台锯机一端抬起使滚轮4触地单独形成支撑即可推移台锯机。但是这种结构的滚轮4平时便已成为支撑基座1的一部分,因此在台锯机加工使用过程中,容易因加工震动或是误碰而使台锯机整体产生晃动。如图2所示,另一种可移动的台锯机结构,其具有一基座5、一工作平台6、二滚轮7、一可收折的脚架8以及一握把9,其中二滚轮7分别轴枢于基座5底部且位于基座5前端两旁,脚架8由二前支脚8a与二后支脚8b构成,各支脚8a、8b一端以枢接方式连接于基座5底部,当其呈竖立状态时可支撑且架高基座5,而当收折后可靠置在基座5的底面,据此得以使二滚轮7触地并握持握把9而推动整个台锯机。然而,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下列缺点,即1、当欲推移台锯机而将各支脚变为收折之前,必须先把整个台锯机扳倒以方便支脚的收折作业,一般而言,台锯机在被扳倒时必须二人合力方能顺利且稳定地将笨重的台锯机扳倒,然而这种必须由二人合力才能实现的方式存在人力不足时扳倒作业困难的缺点。2、当必须以一人的力量扳倒台锯机时,使用者必须以一脚部靠抵于前支脚8a的内侧形成固定支点,接着将台锯机设有握把9的一端缓慢地向上抬起直至滚轮7触地为止,然而,由于前支脚8a枢接端位于相对握把9的另一侧,因此,常发生台锯机还在被扳倒的过程中即因前支脚8a无法有效支撑住台锯机整体的重量,致使基座5与前支脚8a以轴枢点而产生快速夹合的情形,其容易导致前支脚8a相对使用者的脚部发生滑脱并造成伤害,反之,在扳起台锯机时也可能发生相同的滑脱情形。3、上述结构为有效掌控且方便地将台锯机扳倒,必须增设握把结构,但是突出的握把为避免妨碍锯切加工必须设计有收藏结构,从而增加了结构复杂性及制作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其具有可推动滑行的功效且对台锯机提供稳固的支撑效果,并且脚架在扳倒或是扳起时操作稳定且安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其利用二组支脚彼此轴枢连接且呈交叉设置,以及一组支脚一端定点轴枢设置,另一组支脚一端以可滑移的方式设置而达到操作快速且安全的目的。另外,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其以一人之力即可进行扳倒或是扳起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台锯机使用的脚架,其包含有一平台,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二导轨平行伸设且其等两端分别接近所述平台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平台顶面可供台锯机配置;至少一滚动件,轴枢于所述平台前端处,且所述滚动件部分环面突露于所述平台前端外部;二第一支脚,分别具有一头端与一末端,其头端分别轴枢于所述平台前端的两旁,其末端则朝下伸设,所述支脚可相对所述平台在一支撑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扳动;二第二支脚,分别具有一头端与一末端,其头端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与所述二导轨结合,其末端朝下伸设,所述第二支脚随着前述第一支脚位置改变而相对于一支撑位置与一收合位置间扳动,在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支撑位置时,其头端位于导轨近平台后端处,在第二支脚位于收合位置时,其头端位于导轨近平台前端处。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可推移的台锯机立体示意图图2是另一习用可推移的台锯机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脚架与台锯机结合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底面暨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脚架扳倒后各支脚收合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脚架扳倒后各支脚完全收合时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脚架与台锯机被推移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的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台锯机使用的脚架100,其组成包括有一平台10由二长形边框11与二较短边框12围设构成,其具有一前端13与一后端14,其中二长形边框11内面分别凹陷形成有一直向延伸的导轨15,各导轨15两端分别接近前端13与后端14,各长形边框11近前端13处具有一穿孔16,并在偏靠后端14处各具有一缺口17。如图5所示,平台10利用若干螺栓18自底部穿过对应的通孔19而将一台锯机200锁固于顶面,且平台10藏设在台锯机200的底部。如图3所示二第一支脚20分别具有一头端21与一末端22,在头端21与末端22之间设有一贯孔23、一穿置孔24与一第一勾孔25,贯孔23接近头端21,第一勾孔25邻近穿置孔24,又在其中一第一支脚20末端底面具有一螺孔26,以及各第一支脚20近末端22的部位分别形成可供手部握抵的握持部27。一枢杆30同时穿过第一支脚20的贯孔23与平台10的穿孔16,使得二第一支脚20位于平台10长形边框11的外侧,且第一支脚20可相对平台10在一支撑位置P1(如图5所示)与一收合位置P2(如图8所示)间扳动,枢杆30两端穿过第一支脚20而突露于外。二为滚轮40的滚动件,分别组接在枢杆30的两端位于平台10前端13,且滚轮40的部分轮面突露于平台10前端13及底面外部。如图3所示,二第二支脚50分别具有一头端51与一末端52,各第二支脚50分别具有一朝外突出的插销53并在插销53附近设有一第二勾孔54。一横杆55连接在二第二支脚50头端51之间,且横杆55两端突伸于第二支脚50外部,二导块56分别设置于横杆55的两端处,一支杆57两端分别连接二第二支脚50且位于横杆55下方,一第一勾耳58固设于横杆55上,一第二勾耳59固设于支杆57上。组装时,使各导块56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嵌置于对应的导轨15中,且第二支脚50的插销53对应插入上述第一支脚20的穿置孔24中,至此,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50彼此轴枢连接且呈交叉设置,并且当第一支脚20位置改变时可连动第二支脚50相对在一支撑位置P3(如图5所示)与一收合位置P4(如图8所示)间扳动,在第二支脚50位于支撑位置P3时,导块56抵止于导轨1 5近平台10后端14处(如图6所示),在第二支脚50位于收合位置P4时,导块56抵止于导轨15近平台10前端13处。如图3所示,二为卷簧60的弹性件,在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50组装过程中即已分别套置于对应的插销53上且设置于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50之间,二卷簧60的两端分别勾扣在第一勾孔25与第二勾孔54中,其提供的一撑张的作用力促使第一支脚20与第二支脚50处于支撑位置时的展开状态更为稳固。一勾扣件70以可扳动的方式轴枢于平台10后端14处,其具有一拨板71与一卡勾72,一卷簧73促使卡勾72维持在一勾扣位置。当第二支脚50位于支撑位置P3时,卡勾72勾住第一勾耳58(如图6所示),当第二支脚50位于收合位置P4时,卡勾72勾住第二勾耳59。如图3所示,一脚垫80为具有一触地端81的螺杆,其具螺纹一端穿过一弹簧82后锁入第一支脚20的螺孔26中,脚垫80相对螺孔26以旋进/旋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江,
申请(专利权)人:圣杰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