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椅,包含有一架体,一设于该架体上的背垫,以及一设于该架体上且与该背垫相邻的坐垫;该架体由扶手架、坐垫架、背垫架及前脚架等结构组成,同时该扶手架、坐垫架、背垫架间相互枢接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支撑点,且利用该第一、二、三支撑点设计以获得稳固支撑,而提供使用者能安稳乘坐其上外,再者适时配合该扶手架的设计,以呈现出不同使用型态以供乘坐,更增加多功能使用变化及使用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椅。
技术介绍
现有椅子种类众多,各有其型态与功能,但不外包含有一架体,一设于该架体上的背垫,一设于该架体上且与该背垫相邻的坐垫,以及一连设于架体下的脚架等构件;而依其使用状态,大致可分为家居用椅、海滩椅、躺椅等;而前述的座椅,不论椅背是否可调整,其功能都只是提供坐或躺的功用而已,再者,人们对于休闲活动逐渐重视,为求休闲的舒适, 通常会携带椅子外出,所以椅子均力求重量轻及携带容易,但不论是家居用椅、海滩椅、躺椅,除其重量、造型在携带上都造成携带者相当的不便外,同时家居用椅、海滩椅、躺椅都没有其他附加的功能,所以实用性上也有所限制,有待改进。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椅子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椅,其可提供多型态的变化,以供使用者能依所需进行变化,达到多功能使用状态,更增加使用的方便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椅,其包含有一架体,一设于该架体上的背垫,以及一设于该架体上且与该背垫相邻的坐垫;该架体包括有一扶手架,一供该坐垫固设且枢设该扶手架的坐垫架,一供该背垫固定且枢设该扶手架上的背垫架,以及一设于该坐垫架上且相反于该扶手架另一端的前脚架;其中,该扶手架包括有一后脚段,两分别由该后脚段两端向上延伸的支撑段,以及分别设于该等支撑段末端的扶手;另,该背垫架分别枢设于该坐垫架与该支撑段上,而该背垫架与坐垫架枢接处形成一第一支撑点,而该被垫架与该支撑段枢接处形成一第二支撑点;又,该支撑段与该背垫架相互枢接,且该枢接处形成一第三支撑点,并且该第一、二、三支撑点位置排列成三角形态,以及该第一支撑点位于第二、第三支撑点之间。上述扶手套合于该支撑段上,并且于该扶手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另, 该支撑段上另设有一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伸置入该定位孔内,借此将该扶手固定于该支撑段上。上述每一扶手向外延伸有一顶靠段。上述坐垫架上枢设有一托架。上述坐垫架两侧装设有转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多功能椅,其主要在于架体由扶手架、坐垫架、背垫架及前脚架等结构组成,同时该背垫架、坐垫架、背垫架间相互枢接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 第三支撑点,且利用该第一、二、三支撑点设计以获得稳固支撑,而提供使用者能安稳乘坐其上外,再者适时配合该扶手架的设计,以呈现出不同使用型态以供乘坐;当然,更可搭配增设有该托架及该等转轮的设计,其可呈现出不同的型态以供乘坐及其他用途外,更增加多功能使用变化及使用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至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6本技术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图7为本技术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多功能椅31架体32背垫33坐垫34扶手35限位件36托架37转轮311扶手架312坐垫架3111后脚段3112支撑段313背垫架314前脚架341定位孔342顶靠段Al第一支撑点A2第二支撑点A3第三支撑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I、图2,本技术多功能椅3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多功能椅3包含有一架体31,一设于该架体31上的背垫32,以及一设于该架体31上且与该背垫32相邻的坐垫33 ; 其中,该架体31包括有一扶手架311,一供该坐垫33固定且与该扶手架311枢设的坐垫架 312,一供该背垫32固定且枢设该扶手架311上的背垫架313,以及一设于该坐垫架312上且相反于该扶手架311的另一端的前脚架314,而前述该扶手架311包括有一后脚段3111, 两分别由该后脚段3111两端向上延伸的支撑段3112,以及分别设于该等支撑段3112末端的扶手34。仍续前述,至于该背垫架313于该多功能椅3摊开时,该背垫架313的一端恰可抵触于该坐垫架312上,以形成第一支撑点Al,而该支撑段3112与坐垫架312的枢接处形成第二支撑点A2,支撑段3112与背垫架313的枢接处形成第三支撑点A3,并且该第一、二、三支撑点A1、A2、A3位置排列成三角形态,借此使该多功能椅3呈固定状态;配合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该扶手34可套合于该支撑段3112上,并且于该扶手34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341,另,该支撑段3112上另设有一限位件35,该限位件35可伸置入该定位孔 341内,借此可将该扶手34固定于该支撑段3112上,同时该扶手34向外延伸有一顶靠段 342。参阅图2,使用时,当该扶手架311、坐垫架312及背垫架313展开时,并透过该第一、第二、第三支撑点Al、A2、A3互相制衡下,而使该多功能椅形成一稳固得展开状态,进而稳固地支撑使用者的乘坐重量,而让使用者坐在上面时更加安稳、放心,同时使用者的手部也可以借由该扶手34的顶靠段342获得支撑。仍续前述,参阅图3,借由该扶手34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341,以及该支撑段3112上的限位件35,使得该扶手34可与该支撑段342伸缩调整,以供使用者自己调整该扶手34的使用高度与舒适度外;再者,参阅图4,当使用者欲进行阅读书籍时,或者趴睡时,可透过该限位件35、定位孔341的设计,将该等扶手34的顶靠段342旋转,以形成如图中两相对的状态,如此,将可提供使用者阅读书籍时手部的支撑,或者使用者可以直接借由该顶靠段342供该手部支撑而趴睡于上,借此呈现出多状态的变化与使用状态,进而达到多用途的实用性功效。最后,参阅图5,当用户欲将该多功能椅3收折时(为清楚图中收折的状态表现,故图中省略坐垫及背垫绘制),可先透过该限位件35脱离该定位孔341内,而将该扶手34往该支撑段3112内收藏后,使得该限位件35嵌入该定位孔341内而将该扶手34固定,而后依序旋转该前脚架314、扶手架311、背垫架312至与该坐垫架312呈平行后,即为图中折迭收折的状态,以方便收放或外出携带。参阅图6,本技术多功能椅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仍包含有架体31、背垫32及坐垫33,且前述的构件与欲达成的功效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恕不详述;特别是,本实施例该坐垫架312上枢设有一托架36,同时该坐垫架312两侧装设有转轮37 ;配合参阅图7,当该多功能椅3收折时,其可借由该托架36及该等转轮37的设计,使该多功能椅3形成一可放置物品的推车进行使用,更佳达到多用途的实用性功效。归纳前述,本技术多功能椅,其主要在于架体由扶手架、坐垫架、背垫架及前脚架等结构组成,同时该背垫架、坐垫架、背垫架间相互枢接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支撑点,且利用该第一、二、三支撑点设计以获得稳固支撑,而提供使用者能安稳乘坐其上外, 再者适时配合该扶手架的设计,以呈现出不同使用型态以供乘坐;当然,更可搭配增设有该托架及该等转轮的设计,使收折后将行程一可放置物品的推车进行使用,更增加多功能使用变化及使用的方便性。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椅,其包含有一架体,一设于该架体上的背垫,以及一设于该架体上且与该背垫相邻的坐垫;其特征在于:该架体包括有一扶手架,一供该坐垫固设且枢设该扶手架的坐垫架,一供该背垫固定且枢设该扶手架上的背垫架,以及一设于该坐垫架上且相反于该扶手架另一端的前脚架;其中,该扶手架包括有一后脚段,两分别由该后脚段两端向上延伸的支撑段,以及分别设于该等支撑段末端的扶手;另,该背垫架分别枢设于该坐垫架与该支撑段上,而该背垫架与坐垫架枢接处形成一第一支撑点,而该被垫架与该支撑段枢接处形成一第二支撑点;又,该支撑段与该背垫架相互枢接,且该枢接处形成一第三支撑点,并且该第一、二、三支撑点位置排列成三角形态,以及该第一支撑点位于第二、第三支撑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苍荣,
申请(专利权)人:薛苍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