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86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休闲折叠椅。目的是提供的折叠椅应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功能多样的特点。技术方案是: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包括底座、水平布置的坐板、底架及靠背,其特征在于:每个底架各通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所述底座连接,两条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底架的前部,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后部,与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坐板左侧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布置,其中两条第一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靠背铰接;坐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一活动腿板,折叠椅还设有高度调整机构,分别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以及滚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椅,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休闲折叠椅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的折叠椅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附加功能越来越多。大多数折叠椅利用座板和靠背之间的转动副来实现椅子和床的功能变换,这些折叠椅一般只是通过卡位来实现几个角度的调节,很多折叠椅不能直接靠墙展开成床,椅背不能平稳地下降,椅子和床变化功能时使用不方便。并且调节到每个角度时需要人工制动,不能实现自锁,操作极其不方便。某些折叠椅只能安放固在定位置,移动时需要人力搬运,费时费力,折叠椅搬运灵活性能有欠缺。折叠椅的附加功能虽然越来越多,但是都比较固定和传统化,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休闲折叠椅,该折叠椅应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功能多样的特点。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包括底座、水平布置的坐板、固定在坐板左右两侧的底架以及铰接在坐板后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每个底架各通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所述底座连接,两条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底架的前部,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后部,与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坐板左侧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布置,其中两条第一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靠背铰接;所述坐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一活动腿板,该腿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滑轨安装在所述两个底架上;坐板的后部固定着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前后滑移的驱动机构;所述折叠椅还设有高度调整机构,该机构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布置,分别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以及滚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底架的后侧铰接,第五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腿板的前侧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又分别铰接在所述滚轮的转轴上,两个滚轮的底部均与底座接触,并且两个滚轮的共用同一根转轴,该转轴沿着底座的左右方向水平伸展。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坐板上的电机,该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一沿前后方向水平伸展的丝杆转动,该丝杆的前端安装在所述腿板底部的螺套内。所述底架的顶部设有沿前后方向伸展的滑轨,折叠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可滑动的扶手安装在所述滑轨内。所述扶手的顶部铰接有可翻转的支撑板。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处于“椅子”到“床”的过程中,使电机转动,通过齿轮带动丝杆转动动作,腿板朝着前侧滑出从而拉动第五连杆朝前运动,第五连杆、滚轮、第四连杆的下端铰接在一起,使得滚轮在底座上往前滑动从而往下拉动底架,底架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作用下水平下降;同时第三连杆带动靠背转动;当第三连杆和靠背位于同一直线时,坐板、靠背和第三连杆出现死点,可实现躺椅功能,绕过此死点还可以进行一些角度调节,在最终位置处可以实现床的功能;处于“床”的状态时,使电机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丝杆动作,腿板朝后运动从而回缩内移,底架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作用下上升(靠背一起上升,并且靠背上侧边缘沿着同一垂直直线上升,水平方向的位移为零),第三连杆带动靠背转动,从而拉动靠背使其角度发生变换,操作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任意角度停止动力传输,整个机构由于丝杠的自锁会锁定位置,当腿板的前端与座板的前端相齐时,最终达到椅子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无需人工卡位,可以自动在任意角度进行锁定,操作方便简单,更符合人性化;该折叠椅除了椅子和床两个状态之外,可以通过丝杠的无级调节和自锁作用实现到任意角度调节,作为躺椅使用,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是本技术的机构运动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包括设有行走轮11的底座10、水平布置的坐板18、固定在坐板左右两侧的底架15以及铰接在坐板后侧的靠背I。所述底架的顶部设有沿前后方向伸展的滑轨(图中省略不画),折叠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可滑动的扶手19安装在所述滑轨内,每个扶手的顶部可以铰接一块支撑板20,将支撑板翻平时可以当做茶几或电脑桌使用。每个底架各通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与所述底座连接,两条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底架的前部,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后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坐板左侧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布置,其中两条第一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三连杆2与所述靠背的中部铰接;所述坐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一活动腿板6,该腿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滑轨安装在所述两个底架之间;坐板的后部固定着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前后滑移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坐板后侧的电机5,该电机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3带动一沿前后方向水平伸展的丝杆4转动,该丝杆的前端安装在所述腿板底部的螺套4-1内。所述折叠椅还设有高度调整机构,该机构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布置,分别包括第四连杆7、第五连杆8以及滚轮9,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底架的后侧铰接,第五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腿板的前侧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又分别铰接在所述滚轮的转轴上,两个滚轮的底部均与底座接触,并且两个滚轮的共用同一根转轴以保持运动的同步,该转轴沿着底座的左右方向水平伸展。本技术中,所有连杆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图中还有导线23、开关22,可以方便地用手控制电机的运转。所述折叠椅的靠背在状态转换过程中可实现水平方向零位移功能,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配合腿板、坐板、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进行联合制约运动,可实现当椅背角度增大下降时,平行四边形机构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变小,进而引起座板整体位置的下降及向前运动,并将腿板推出,通过靠背板长的合理设计,实现了椅子变成床的过程中靠背上侧边缘沿着同一垂直直线上 升,水平方向的位移为零,当床变成椅子时反向运动,同样原理也可以实现水平方向零位移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包括底座(10)、水平布置的坐板(18)、固定在坐板左右两侧的底架(15)以及铰接在坐板后侧的靠背(1),其特征在于:每个底架各通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与所述底座连接,两条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底架的前部,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后部,与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坐板左侧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布置,其中两条第一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靠背铰接;所述坐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一活动腿板(6),该腿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滑轨安装在所述两个底架上;坐板的后部固定着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前后滑移的驱动机构;?所述折叠椅还设有高度调整机构,该机构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布置,分别包括第四连杆(7)、第五连杆(8)以及滚轮(9),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底架的后侧铰接,第五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腿板的前侧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又分别铰接在所述滚轮的转轴(12)上,两个滚轮的底部均与底座接触,并且两个滚轮的共用同一根转轴,该转轴沿着底座的左右方向水平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休闲折叠椅,包括底座(10)、水平布置的坐板(18)、固定在坐板左右两侧的底架(15)以及铰接在坐板后侧的靠背(1),其特征在于每个底架各通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与所述底座连接,两条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底架的前部,下端铰接在底座的后部,与底座、底架一起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坐板左侧和右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布置,其中两条第一连杆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靠背铰接; 所述坐板下方平行设置有一活动腿板(6),该腿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滑轨安装在所述两个底架上;坐板的后部固定着用于驱动所述腿板前后滑移的驱动机构; 所述折叠椅还设有高度调整机构,该机构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布置,分别包括第四连杆(7)、第五连杆(8)以及滚轮(9),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底架的后侧铰接,第五连杆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彩顾益楠国树森张帅宣建强武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