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在水中种植水稻及其他植物的种植床,它同时具备湖泊农业生产和水质净化的双重作用。属于湖泊农业和水质治理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湖泊水上种植水稻提供一种种植床。种植床为水稻和人为活动提供浮力,同时种植床能积聚水中的营养物质供水稻生长,还能为水稻着根提供附着基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湖泊水稻种植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在水中种植水稻及其他植物的种植床,它同时具备湖泊农业生产和水质净化的双重作用。属于湖泊农业和水质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人类种植水稻的历史已有15000年左右,种植在水田中,在水上种植水稻还是近几十年的事。目前所用的载体主要依靠塑料泡沫提供浮力,根直接生长于水中。塑料泡沫大量使用不够环保,根系直接长到水中,无法聚集更多的营养物质。能不能够提供一种载体, 既能提供浮力,又能收集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水稻根系着根牢固,便是能否大面积发展水上水稻种植的关键所在了,而本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技术所述的漂浮颗粒比重只有O. 5左右,每立方能提供500公斤的浮力,同时漂浮颗粒能截留水中的有机碎屑形成生物膜系统,并通过其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为无机物,以供水稻更好的生长。生物膜系统同时可吸收转化水中的氮、磷,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很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水稻的根系可以粘于漂浮颗粒表面,不仅有利于营养物的吸收,还能使水稻植株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湖泊水上种植水稻提供一种种植床。种植床为水稻和人为活动提供浮力,同时种植床能积聚水中的营养物质供水稻生长,还能为水稻着根提供附着基质。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它包括水稻植物层,种植篮、承重板层、提供浮力与植物根细生长的漂浮层。所述的水稻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种植篮镶嵌在承重板层中,承重板层置于漂浮层上方;所述的漂浮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层由提供浮力的漂浮颗粒和包裹漂浮颗粒的玄武岩纤维格栅组成。所述的承重板层能够提供收割植物等人为活动的区域,所述的漂浮层能够产生不使承重层和人体下沉的浮力。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其制作方法如下所述承重板层由天然材料制成,吸水率低于15%,使用年限大于10年,比重小于I. 5,厚度为5-10臟,在其上有直径80mm 种植孔,孔心间距为20-25cm,种植篮置于种植孔中,种植篮由竹编织而成。所述的漂浮颗粒由粉煤灰、粘土等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内部有中空的气室,外部裹一层封闭层,其直径在10-20mm之间,比重在O. 4-0. 6之间。封闭层外部结构毛糙,能截留水中的营养物质。 所述的玄武岩纤维格栅由玄武岩拉丝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网孔为O. 5-1. 0_。所述的一种湖泊水稻种植床,除栽种水稻以外,还可以栽种其他适应于水中生长的植物,用以净化水质。其制作方法如下I.漂浮颗粒的制造将粉煤灰、粘土等材料利用烧陶工艺制作后能一直漂浮于水中,直径为15mm左右,容重小于600kg/m3的粒子。在粒子表面裹上一层表面毛糙的防水层,以便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2.漂浮层的制作将玄武岩纤维编织成网状,网孔为5-10mm,将此网做成箱型,箱体高度在300-500mm,将漂浮颗粒倒入其中。3.承重板层制作选择强度在20mp以上,水中使用年限10年以上,比重小于I. 5, 由环保材料制成厚度为5-10mm的板。在板上开直径12cm的孔,空心间距为20_25cm,将竹编种植篮固定在孔中,种植篮深度10-20cm。将承重板层放在漂浮层之上,并进行连接。4.水稻栽种将稻秧置于种植篮内,并用稻草在种植篮内固定秧苗。将种植床推入水中进行水稻培育。水稻的养护将种植床推入水中进行水稻培育,水稻根部需接触水体。说明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于技术的结构和制用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中可看出水稻种植床外表分四层水稻及其他植物种植层I,种植篮2,承重板层3,漂浮层4。图2中可看出漂浮层又可分玄武岩纤维格栅层5,漂浮颗粒6。一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它包括水稻植物层、种植篮、承重板层、提供浮力与植物根细生长的漂浮层;所述的水稻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种植篮镶嵌在承重板层间,承重板层置于漂浮层上方;所述的漂浮层由提供浮力的漂浮颗粒和包裹悬漂浮颗粒的玄武岩纤维格栅组成;所述承重板层厚度为5-10mm,在其上有直径80mm种植孔,孔心间距为20_25cm,种植篮置于种植孔中,种植篮由竹编织而成,深度10-20cm。所述的漂浮颗粒由粉煤灰、粘土等加工而成,其内部有中空的气室,外部裹一层封闭层;其直径在10-20mm之间,比重在O. 4-0. 6 之间;封闭层外部是能截留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毛糙结构;所述的玄武岩纤维格栅是由玄武岩拉丝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网孔直径O. 5-1. 0_。本技术具体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I.漂浮颗粒的制造将粉煤灰等材料利用烧陶工艺制作出能一直漂浮的,直径为 15mm左右,容重小于600kg/m3的粒子。在粒子表面裹上一层表面毛糙的防水层,以便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2.漂浮层的制作将玄武岩纤维编织成网状,网孔为5-10_,将此网做成箱型,箱体高度在300-500mm,将漂浮颗粒倒入其中。3.承重板层制作选择强度在20mp以上,水中使用年限10年以上,比重小于I. 5, 由环保材料制成厚度为5-10mm的板。在板上开直径12cm的孔,空心间距为20_25cm,将竹编织的种植篮固定在孔中,种植篮深度10-20cm。将承重板层放在漂浮层之上,并进行连接。4.水稻的栽种将稻秧置于种植篮内,用稻草在种植篮内固定秧苗。将种植床推入水中进行水稻培育。5.水稻的养护将种植床推入水中进行水稻培育,水稻根部需接触水体。权利要求1.一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它包括水稻植物层、种植篮、承重板层、提供浮力与植物根系生长的漂浮层;所述的水稻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种植篮镶嵌在承重板层间,承重板层置于漂浮层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层由提供浮力的漂浮颗粒和包裹悬漂浮颗粒的玄武岩纤维格栅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层厚度为5-10mm,在其上有直径80mm种植孔,孔心间距为20_25cm,种植篮置于种植孔中,种植篮由竹编织而成,深度10_20c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颗粒由粉煤灰、粘土加工而成,其内部有中空的气室,外部裹ー层封闭层;其直径在10-20mm之间,比重在O. 4-0. 6之间;封闭层外部是能截留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毛糙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纤维格栅是由玄武岩拉丝纤维编织成的网状结构,网孔直径O. 5-1. 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在水中种植水稻及其他植物的种植床,它同时具备湖泊农业生产和水质净化的双重作用。属于湖泊农业和水质治理领域。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湖泊水上种植水稻提供一种种植床。种植床为水稻和人为活动提供浮力,同时种植床能积聚水中的营养物质供水稻生长,还能为水稻着根提供附着基质。文档编号A01G9/02GK202799758SQ20122034732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方根生, 韩璐, 岳冬梅, 夏孝叶 申请人:上海市崇明水生水环境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湖泊水稻种植床,它包括水稻植物层、种植篮、承重板层、?提供浮力与植物根系生长的漂浮层;所述的水稻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种植篮镶嵌在承重板层间,承重板层置于漂浮层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层由提供浮力的漂浮颗粒和包裹悬漂浮颗粒的玄武岩纤维格栅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根生,韩璐,岳冬梅,夏孝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崇明水生水环境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