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花生栽培装置,它设有中空不透水的主体,主体包括沿主体中心轴对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设有灌有玻璃胶的缝隙;主体的一端设有封闭膜,封闭膜外部由固定绳扎紧而将主体的端部封闭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花生栽培系统,它设有上方带遮雨棚的栽培池,栽培池内部放置上述花生栽培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花生栽培装置的抗旱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精确测定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随生育进程而发生变化的量化指标,对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从而鉴定抗旱型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且整个花生栽培装置及系统结构简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精确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旱型花生品种的鉴定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花生栽培装置、系统及抗旱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集中产区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河道故道、丘陵坡地等地。干旱成为我国花生生产上分布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限制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干旱引起的花生减产率在20%以上,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除减产外,干旱还是花生收获前黄曲霉素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和鉴选抗旱型花生品种是促进花生生产进一步发展必须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干旱来临时根系最先感知,迅速产生化学信号向地上部传递来促使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并通过自身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调整适应变化后的水分环境。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是一个“感知系统”,面对各种各样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惊人的可塑性。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植物的根系构型可能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并进而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抗旱育种是干旱条件下提高花生产量经济有效的手段。因此,对抗旱型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鉴定,能够为花生的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目前,对花生根系形态的研究由于根土系统的非直观性和根系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展缓慢,虽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但是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I)主要集中在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苗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干旱胁迫对花生整个生育期内根系生长发育的研究报道不多;2)通常通过根钻法挖取根系研究根系分布规律,对花生整体根系形态发育没有进行研究。鉴于上述缺点,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抗旱型花生品种整个生育期内整体根系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从而为花生抗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花生栽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生栽培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旱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生栽培装置,它设有中空且由不透水材料制成的主体,所述的主体包括沿主体的中心轴方向分离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的缝隙内灌有玻璃胶;所述的主体的一端设有封闭膜,所述的封闭膜的外部由固定绳扎紧而将主体的端部封闭住。所述的主体的外壁上设有钢卡。所述的封闭膜的外部和固定绳之间还设有尼龙网。所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的不透水材料为PVC材料。所述的主体是圆柱状。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生栽培系统,所述的花生栽培系统设有四周由防水水泥墙筑成且底部由防水材料铺设的栽培池,所述的栽培池的内部放置有如上任一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所 述的栽培池的上方设有遮雨棚。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在栽培池内为阵列式排列。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旱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按照田间土壤状况装土入如上任一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内,按照如上所述的花生栽培系统排放花生栽培装置,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的周围用土填实,灌水沉实,使花生栽培装置内的土壤状况与大田土壤状况尽可能一致,再播种于花生栽培装置的主体内;2)隔天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保证土壤水分状况处于胁迫程度;3)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拆开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切割主体,分层取土壤内根系,以获得不同土层内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形态指标;4)对步骤3)得到的形态指标通过计算得到花生整个生育期内的生长曲线及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花生根系在不同土层内的根长密度分布比例、根系表面积比例参数;5)对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从而鉴定抗旱型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花生栽培装置及系统,利用该装置和系统,可精确测定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随生育进程而发生变化的量化指标,如根系鲜重、干重、长度、体积等,对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从而鉴定抗旱型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整个花生栽培装置及系统结构简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精确可靠。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标记如下I.主体11.第一主体12.第二主体2.缝隙3.钢卡4.封闭膜5.尼龙网 6.固定绳7.栽培池 8.轨道9.遮雨棚 10.滑轮实施例I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装置请参照图1,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设有主体1,所述的主体I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高120cm,直径40cm,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所述的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形状大小相同,以主体I的中心轴相互对称,二者之间设有轴向的缝隙2,所述的缝隙2内灌有玻璃胶,从而使得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牢固地粘合于一体,以保证主体I的侧壁不透水。所述的主体I的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钢卡3,所述的钢卡3为环形。所述的主体I的一端设有封闭膜4,所述的封闭膜4外部设有尼龙网5,所述的封闭膜4和尼龙网5的外部由固定绳6扎紧而将主体I的端部封闭住防止漏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主体I不仅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长方体状、正方体状或其他形状;所述的主体I应当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如PVC材料;所述的主体I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的大小规格,但是优选本实施例的规格,它是根据花生根系形态而定制,适合花生根系自由生长又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所述的钢卡3主要用于将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进一步牢固地绑定于一体,防止缝隙2因玻璃胶粘合不牢固而分离透水;所述的封闭膜4、尼龙网5和固定绳6可有效防止主体I的端部漏水;所述的封闭膜4可采用塑料膜;所述的尼龙网5也可省略。 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系统请参照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生栽培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花生栽培系统设有栽培池7,所述的栽培池7为矩形池子,凹陷于地表,上端平面和地平面在同一个面上。栽培池7的四周由防水水泥墙筑成,底部由防水材料铺设。所述的栽培池7的内部放置有实施例I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为阵列式排列,间距为40cm。所述栽培池7的两条相互平行边的方向上设有轨道8。所述的栽培池7的上方还设有遮雨棚9,所述的遮雨棚9的底部安装有滑轮10。所述的滑轮10与轨道8相配合,使得防雨棚9可在栽培池7的上方自由滑动。所述的防雨棚9设计成可于栽培池7上方移动的目的是保证晴天时可以推至栽培池7的旁边,令植株接受到阳光,而在下雨时可移至栽培池7上方以遮避雨水。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抗旱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按照实施例2的花生栽培系统,将实施例I所述的花生栽培装置排放于栽培池7中,排列行距与大田栽培种植行距相同(约40cm)。按照田间土壤状况装土入花生栽培装置的主体I内,花生栽培装置的周围用土填实,播种前进行灌水沉实,使花生栽培装置与大田状况尽可能一致。选用的花生品种为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选取饱满一致的种子种植于花生栽培装置内,每个花生栽培装置种植两株。设置正常供水(整个生育期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Γ859Ο和中度干旱胁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中空且由不透水材料制成的主体,所述的主体包括沿主体的中心轴方向分离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的缝隙内灌有玻璃胶;所述的主体的一端设有封闭膜,所述的封闭膜的外部由固定绳扎紧而将主体的端部封闭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猛,戴良香,丁红,宋文武,慈敦伟,康涛,符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