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02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稳定屏蔽线和接地线之间的接触状态。屏蔽线的接地线连接结构是这样的连接结构,其中:屏蔽线(1)的屏蔽层(11)和接地线(3)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线(1)包括覆盖芯线(15)的绝缘层(17),形成在绝缘层(17)的外周上的屏蔽层(11),以及覆盖屏蔽层(11)的外绝缘层(13)。压接并且紧固到外绝缘层(13)已被移除的部分的屏蔽层(11)的第一压接部(27)与在该第一压接部(27)的外面被压接并固定到接地线(3)的芯线(19)的屏蔽层(11)的第二压接部(29)一体地形成,并且接地线(3)的屏蔽层(11)和芯线(19)被单独地压接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接地电缆的芯线连接到屏蔽电线的屏蔽层的技术。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将接地电缆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的连接结构,该同轴电缆被称为屏蔽电线,在该屏蔽电线中,芯线覆盖有绝缘层,通过编制软铜线而形成诸如编织线的屏蔽层设置在内绝缘层的外周并且屏蔽层覆盖有外绝缘层。在该专利文献中,允许接地电缆与屏蔽层的外周面在外绝缘层被移除的部分产生接触。允许接地电缆的屏蔽层和芯线互相抱合并且通过板状连接金具压接并固定,使得接地电缆连接到屏蔽层。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切割屏蔽电线的外绝缘层从而使其在屏蔽电线的轴向方向上移动以露出绝缘层。将移动的外绝缘层返回初始位置以松开屏蔽层并且使屏蔽层以衣领状变形。通过一对板部件保持衣领状的屏蔽层,接地电缆的芯线挤压并且固定到该板部件以将接地电缆连接到屏蔽层。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59349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文献JP-A-2006-344487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和2中,存在在屏蔽电线和接地电缆的接触状态中可能产生不均匀的担心。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由于允许接地电缆的芯线与屏蔽电线的外周面产生接触以将接地电缆连接到屏蔽电线,在压接操作期间,存在接地电缆的芯线可能从屏蔽层移位以使得接触状态不均匀的担心。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当在屏蔽电线的轴向方向上施加张力(外力)时,抗拉强度取决于屏蔽层的强度。同时,存在屏蔽层可能由于张力而变形 (衣领状恢复初始形状)从而增加阻抗的担心。本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问题是稳定屏蔽电线和接地电缆的接触状态。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是用于将屏蔽电线的屏蔽层连接到接地电缆的连接结构,屏蔽电线包括覆盖芯线的内绝缘层,设置在内绝缘层的外周的屏蔽层,以及覆盖屏蔽层的外绝缘层,其中,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一体地形成;该第一压接部压接到这样一个部分的所述屏蔽层所述外绝缘层被从该部分移除;该第二压接部压接到外表面侧中的所述接地电缆的芯线,该外表面侧与面对所述屏蔽层的所述第一压接部的内表面相对。根据该结构,由于屏蔽层和接地电缆的芯线分别被压接到一体地形成的压接部中,使得屏蔽电线可以电连接到接地电缆,能够执行分别适于压接部分的操作。因此,能够分别稳定在压接部中的屏蔽层或接地电缆的芯线的接触状态。此外,由于屏蔽层被压接以满足屏蔽层的形式,所以能够压接屏蔽层而无须使屏蔽层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分别形成压接部,使得屏蔽电线的轴向方向与接地电缆的轴向方向平行。因此,屏蔽电线和接地电缆可以布置成彼此重叠。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布线的空间。此外,第一压接部可以形成有通过将板部件的一部分弯曲成U形状而形成的第一压接片,并且第二压接部可以形成有从板部件的其它部分切割的U形状的第二压接片。例如,第一压接片被弯曲成使得第一压接片的U形状的顶部位于面向屏蔽层的内表面侧,并且第二压接片被切割为使得第二压接片的U形状的顶部位于与面向屏蔽层的第一压接部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侧。此外,形成为被弯曲成U形状的第一压接片的底部和被切割成U 形状的第二压接片的底部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将屏蔽层或接地电缆的芯线布置在每个压接片的内部。例如,分别填塞压接片使得屏蔽层和接地电缆的芯线可以被压接。此外,外绝缘层从其上被移除的部分的轴向长度可以形成为对应于第一压接部的轴向长度。因此,第一压接部邻接外绝缘层。即使当第一压接部被例如外力在轴向方向拉动时,由于能够通过外绝缘层调节第一压接部的轴向运动,所以能够提高第一压接部的抗拉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稳定屏蔽电线和接地电缆的接触状态。附图说明图I是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视图。图3 (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3 (b)是从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图3 Ca)的IIIB-IIIB线的位置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用于形成图I中的第二压接部的操作的视图。图5是示出将接地电缆压接到图3 (a)和图3 (b)中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6是示出图4中的砧座的视图。图7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屏蔽电线的绝缘层被移除的状态的视图。图8是示出用于形成图I中的第一压接部的操作的视图。图9是示出图8中的砧座的视图。图10是示出图2中的屏蔽电线的改进实例的视图。图11 (a)是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11 (b)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11 (C)是示出将接地电缆压接到图11 (b)中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11 (d)是示出图11 (b)中的连接装置的改进实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沿着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图11中的XII-XII线的位置的第一压接部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3 (a)是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13 (b)是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13 (c)是示出将接地电缆压接到图13 (b)中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14 (a)是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14 (b)是第四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14 (c)是示出将接地电缆压接到图14 (b)中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14 (d)是从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图14 (a)的XIVD-XIVD线的位置的截面图。图15A是第五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15B是第五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15C是示出将接地电缆压接到图15B中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MD是从箭头标记的方向观察的图15A的XVD-XVD线的位置的截面图。参考标记列表I屏蔽电线3接地电缆11屏蔽层13外绝缘层15芯线19芯线23压接片25压接片27压接部29压接部41压接部43压接片51压接部53压接部55压接片57压接片63压接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I至图3 (b)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电线的接地电缆连接结构包括,例如, 连接至安装在车辆上的设备的屏蔽电线1,连接至屏蔽电线I的接地电缆3,以及将接地电缆3压接至屏蔽电线I的连接装置5。屏蔽电线I形成有例如一对信号线7,设置在该一对屏蔽线7的外周的屏蔽层11以及覆盖屏蔽层11的外绝缘层13。每个信号线7包括芯线 15,来自配对连接的装置电信号供应到该芯线15,以及覆盖芯线15的绝缘层17。也就是, 设置绝缘层17作为屏蔽电线I的每个芯线15的内绝缘层。绝缘层17由例如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例如,屏蔽层11是通过编织导电性金属线形成的编织线,并且形成以分别覆盖信号线7的绝缘层17的外周面。外绝缘层13由例如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接地电缆3通过用绝缘层21覆盖芯线19形成。芯线19通过例如绞合细金属线形成。绝缘层21由例如绝缘特性的树脂形成。连接装置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的板部件形成,并且包括第一压接片23和第二压接片25,第一压接片23在外绝缘层13从其上被移除部分处被压接到屏蔽层11,第二压接片25被压接到接地电缆3的芯线19。压接片23和25通过例如一个板部件的挤压作业一体地形成。压接片23通过将板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锅田泰德伊藤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