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JMS专利>正文

医疗用药液移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598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4:23
插入到药液容器(70)的筒状体(30)、连接注射器(40)的连接口(15)以及与输液袋(100)的接口(110)连接的连接器(50)与移送器主体(10)的内腔(11)连通。在筒状体的药液流路(31)与内腔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允许从药液流路向内腔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的第一止回阀(21)。在连接器与内腔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允许从内腔向连接器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的第二止回阀(22)。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柱塞(45),能够高效地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72)移送到输液袋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安瓿瓶(ampoule)或瓶(vial)等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时使用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
技术介绍
当用点滴将安瓿瓶或瓶等药液容器内的抗癌剂等药液给药至患者的静脉中时,通常在此之前用注射器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大容量的输液袋内来调制。药液的移送通过如下所述来进行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针插入到药液容器内并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吸入到注射器内,然后将该针穿刺到输液袋的接口的橡胶塞并将药液注入到输液袋内。基于患者的体重或者体表面积等来决定向患者给药的药液量。根据决定后的药液量来决定所需的药液容器的数量。操作者必须将所需数量的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例如,当药液是抗癌剂时,药液容器的数量超过10瓶是并不少见的。当用小容量的注射器来移送药液时,从药液容器向输液袋的药液移送操作次数增多。即,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橡胶塞的次数增多,移送操作变得烦杂。如果用大容量的注射器来移送药液,将多个药液容器内的药液连续吸入注射器内,然后将药液一起注入输液袋内,则能够减少将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橡胶塞的次数。但是,由于一般大容量的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需要大的力,所以操作者的肉体负担增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4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171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6798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10338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平8-506881号公报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0 / 06174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0 / 06174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33899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体,具有药液流路,插入到药液容器;连接口,连接注射器;连接器,连接到输液袋的接口 ;移送器主体,在内部形成内腔,该内腔与上述药液流路、上述连接口以及上述连接器连通;第一止回阀,设置在上述药液流路与上述内腔之间的流路上,允许从上述药液流路向上述内腔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第二止回阀,设置在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内腔之间的流路上,允许从上述内腔向上述连接器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注射器前端的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输液袋的橡胶塞的操作,所以能够高效地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穿刺瓶之前的瓶针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3B是表示穿刺瓶之后的瓶针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其他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上述筒状体保持在上述移送器主体上,并且上述连接口设置在上述移送器主体上。由此,能够将注射器、移送器主体和筒状体作为一体物来处理(操作)。因此,当筒状体是例如套管时,能够容易地在将套管插入到安瓿瓶的状态下进行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另外,当筒状体是例如瓶针时,能够容易地在将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状态下向上方举起瓶并进行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等操作。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注射器与上述筒状体配置于同轴上。由此,当筒状体是例如套管时,在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时易于保持套管的位置和姿势。另外,当筒状体是例如瓶针时,能够以与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以往的操作实际上相同的感觉进行将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操作。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连接口上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在锁定部上形成的内螺纹螺合,该锁定部包围上述注射器前端的鲁尔公接头。由此,在连接口与注射器能够分离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能够降低药液在连接口与注射器的连结部分漏出的可能性。较为理想的是,经由具有柔软性的管将上述连接器连接到上述移送器主体。由此, 能够将连接了连接器的输液袋配置在任意的位置并进行药液的移送操作。另外,在移送操作中能够自由改变药液容器或注射器等的位置和姿势。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器具有管状体,能够插入到在上述输液袋的上述接口上设置的隔片(s印turn)的缝隙。由此,能够向接口反复插拔连接器。另外,由于在连接器上没有使用金属针所以能够防止核化。在此,“核化”是指由锐利的金属针刮除橡胶塞的材料并进入金属针内,进而混入药液内。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中,上述连接器还具有管状体用护罩,至少覆盖上述管状体的前端,并且具有挠性。这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管状体的上述前端所对置的上述管状体用护罩部分形成有缝隙。由此,能够降低在连接器未连接到输液袋的接口时,药液从连接器的管状体漏出的可能性。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连接器具有锁定杆,具有与上述输液袋的上述接口卡合的卡爪,并且能够弹性移位。由此,能够使接口与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稳定并予以保持。因此,能够降低由于例如施加外力等来,连接器从接口分离,从而漏药液的可能性。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一止回阀以及上述第二止回阀当中的至少一个是鸭嘴型止回阀。更为理想的是,第一止回阀以及第二止回阀这两者都是鸭嘴型止回阀。通过使用鸭嘴型止回阀能够实现小型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也可以在上述连接口上一体设置有注射器的外筒。由此,能够降低药液从连接口与外筒的连结部分漏出的可能性。上述筒状体也可以是插入到作为上述药液容器的安瓿瓶的套管。由此,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注射器前端的金属针交替扎入安瓿瓶和输液袋的橡胶塞的操作,所以能够高效地将安瓿瓶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另外,由于不用具有锐利的前端的金属针作为筒状体,所以不会产生金属针的误穿刺和核化。因此,能够安全地将安瓿瓶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套管具有柔软性。由此,容易在安瓿瓶内使套管任意地变形来无残留地吸出安瓿瓶内的药液。另外,在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时,能够降低套管碰撞安瓿瓶从而安瓿瓶倒下、弄洒药液的可能性。或者,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筒状体也可以是穿刺作为上述药液容器的瓶的橡胶塞的瓶针。这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瓶针除具有上述药液流路之外还具有气体流路。而且,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时,上述药液流路与上述瓶的内部连通,并且经由上述气体流路,上述瓶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由此,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注射器前端的瓶针交替扎入瓶和输液袋的操作,所以能够高效地将瓶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中,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外界之间设置有第三止回阀,该第三止回阀允许从上述外界向上述气体流路的气体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由此,能够降低穿过气体流路的药液漏出到外界的可能性。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三止回阀是鸭嘴型止回阀。通过使用鸭嘴型止回阀能够实现小型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外界之间设置有疏水性过滤器,该疏水性过滤器使气体通过但实际上不使药液通过。由此,能够降低穿过气体流路的药液漏出到外界的可能性。较为理想的是,还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山忠立崎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JMS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