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折叠座椅的行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598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行走辅助装置的可折叠座椅。可折叠座椅包括用于附加稳定性的刚性固定的腿。可折叠座椅还构造成从位于所述行走辅助装置的支承区域中的使用位置移动到存放区域,该存放区域使得可折叠座椅对于处于支承区域中的用户的干涉最小。该可折叠座椅以所述座椅保持大致平行于地面的方式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行走辅助装置的可折叠座椅。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助行车的可折叠座椅。仍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用于助行车的可折叠座椅,该可折叠座椅为该助行车提供刚性支承和结构上的变化以提高支承。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老年人和体弱人员通常在行走时需要辅助。本领域充斥许多不同类型的行走辅助装置。一种具体类型的行走辅助装置是助行车。助行车通常具有四个支承腿,这些支承腿构造成使得由该四个支承腿形成四边形底座。于是,用户利用把手以在底座的后面或中间的限定的支承区域中行走。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提出提供用于助行车的座椅,以允许用户休息而不需要寻找座椅。然而,这些设计中的大多数是有问题的。第一类型的提议座椅被建造成结合到助行车的底座中。用于这些类型的座椅的设计在于2003年12月9日公布的授权给Hallgrimsso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659,478以及于2009年2月5日公布的Bradshaw等人名下的美国专利公布2009/0033052中被描述。与这些类型的设计相关的问题在于,用户必须转过身并且回到座椅并且通常不具有来自行走辅助装置的支承。这对于老年人和体弱人员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依赖于该行走辅助装置以便支承。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其他技术人员提出提供一种可折叠座椅,该可折叠座椅允许座椅定位在行走辅助装置的支承区域中,以允许用户在试图就座在该座椅上时利用该辅助装置以便支承。这类座椅通常必须被折叠,使得该座椅能够被存放在不与支承区域干涉的位置,以便在行走时防止阻碍用户的运动。在2007年5月17日公布的OGGiken Co. Ltd名下的日本专利公布20050314923以及在2005年I月27日公布的OGGiken Co. Ltd名下的日本专利公布20030189423提供了构造成用于助行车的这种可折叠座椅的两个示例。在这些公布文献中,所述座椅借助两个可动杆被附接到助行车,这两个可动杆被固定到形成助行车的底座的支承件。在所述的这些实施方式中,不存在位于就座表面下方的支承件。因此,该座椅在使用中可能不稳定,当老年人或体弱人员使用该座椅时,这可能导致事故。为了矫正该问题,这些公布文献还提出添加活塞,该活塞被连接到座椅的底部以及连接到供连接可动杆的支承件。因此,该支承件不直接位于所公开的折叠座椅下面,这在使用期间仍可使得这些座椅不稳定。为了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其他技术人员提出具有可折叠腿的可折叠座椅。通常,这些腿必须能够折叠,以在座椅被折叠到存放位置中时防止这些腿延伸到支承区域中。这类可折叠座椅的示例在于2010年10月21日公布的Catton名下的美国专利公布2010/023697中被描述。与该方案有关的问题在于,体弱人员可能难以操作可折叠腿。此外,如果腿未被适当地折叠,那么座椅可能仍保持不稳定的或者引起对用户的伤害。鉴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原因,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改善结合行走辅助装置使用的可折叠座椅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行走辅助装置的折叠座椅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并且实现本领域的发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一个优势在于,设置与座椅的底部刚性地附接的腿,以在使用时对于所述座椅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第二优势在于,该座椅以与当所述座椅被使用时相同的构造在存放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所述存放位置与所述使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椅所需的操作量被最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第三优势在于,该座椅总是处于用户的视野内。因此,当用户向前移动以安装座椅时失足的风险被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第四优势在于,用户在安装该座椅时始终能够抓住支承把手。因此,当安装时助行车和/或座椅移动的风险被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第五优势在于,该座椅能够借助锁定机构固定在存放位置。因此,提供在四个支承腿之间的敞口空间,该敞口空间允许用户站立在助行车框架内。该敞口空间允许疲劳的用户在站立时休息,而不需要就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座椅的第六优势在于,该座椅装置能够被联接到大多数行走辅助装置并且能够从大多数行走辅助装置脱离。因此,用户能够根据其需要使用一种类型的行走辅助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被附接到行走辅助装置的可折叠座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行走辅助装置是助行车。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助行车以如下方式构造成。设置四个支承腿,使得在这些支承腿之间形成四边形支承区域。第一撑杆在第一前部支承腿与第二前部支承腿之间延伸。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助行车还包括U形撑杆,该U形撑杆将第一后部支承腿连接到第二后部支承腿。该U形撑杆能够以如下方式构造成。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后部支承腿朝向所述第一前部支承腿延伸。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后部腿朝向所述第二前部支承腿延伸。于是中间部在所述U形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以提供在所述四个支承腿之间的敞口区域。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支承把手被固定到所述第一前部支承腿和所述第一后部支承腿之间的支承件。第二支承把手也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前部支承腿和所述第二后部支承腿之间的支承件。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承把手和所述第二支承把手每个都是大致筒形的并且大致垂直于四个支承腿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台面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位于所述第一前部支承腿和所述第二前部支承腿之间的支承件上,并且位于所述支承件的与所述支承区域相反的侧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篮子在所述台面下方被安装到所述支承件上。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助行车包括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前部支承腿的底端上的至少一个轮子以及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前部支承腿的底端的轮子。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轮子可被附接到所述四个支承腿中的每个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座椅以如下方式构造成。该座椅具有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提供就座区域。腿刚性地固定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底面并且从该座椅的该底面大致垂直地向下延伸。安装件能够被固定到所述行走辅助装置的所述第一撑杆。第一可动杆和第二可动杆被连接在安装夹具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第一可动杆具有与所述座椅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并最接近所述底面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安装夹具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可动杆具有与所述座椅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并最接近所述底面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安装夹具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杆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可动杆与所述第一可动杆共平面并且平行,并且所述第二可动杆位于所述第一可动杆与地面之间。这允许所述第一可动杆和所述第二可动杆旋转,以便将所述座椅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存放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所述腿的一端接触地面,在所述存放位置中,所述腿在保持所述座椅大致平行于地面的同时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可动杆和所述第二可动杆。所述腿以支承在所述存放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构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构造可包括第二可动杆,该第二可动杆的长度大于第一可动杆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构造可包括彼此偏离的所述座椅和/或安装夹具上的多个枢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提供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响应于所述座椅处于第二位置而保持所述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可动杆和所述第二可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基菲郭道俊璜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南洋理工学院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