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径双向液压内毛刺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50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清除焊管内焊缝毛刺的轴径双向液压内毛刺清除装置。主要由轴、径向液压缸、联杆机构和刀具高低调整机构组成。特点在于装有径向液压支撑辊的径向液压缸支撑板通过支撑板轴装在芯棒头端部,径向液压缸安装在芯棒头上,装有刀具的刀座通过刀座头紧固板也装在芯棒头上,刀具切入高度调整螺杆与芯棒头和径向液压缸支撑板相联。其优点是工作平稳可靠、操作简便、刀具寿命长,焊管内毛刺清除合格率高于92%。(*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除直径为273.1mm及其以上ERW电阻直缝焊管内毛刺的轴、径双向液压内毛刺清除装置。内毛刺清除技术是决定ERW焊管产品质量高低,使用领域和范围的关键核心技术。焊管内毛刺清除质量低下,将无法满足石油、天然气、石油钻井、锅炉、矿浆输送等行业的使用要求;这类技术一直是日本、美国等制管工业发达国家的专利。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正是我国引进的原联邦德国和美国联合制造的16″ERW直缝焊管机组所附带的内毛刺清除装置。该装置在使用中的技术缺陷主要在于①结构不合理,工作状态不稳定。由于它只设置了一个轴向位置液压缸,工作状态动力臂短,阻力臂长,在工作负荷大时,刮削内毛刺需要较大油泵压力,而液压高一则会引起液压管件损坏,二则往往造成液压系统油温过高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②因阻力臂长而使装置本身易振动,刮削毛刺后管内壁不平整,且刀具容易受到冲击而损坏,寿命短;同时由于阻力臂长,刚性差,易刮偏,可靠性也差。③刮削毛刺的高度要通过调整尾座高度或刀具高度来实现,操作复杂。上述技术缺憾造成焊管内毛刺的清除质量差、效率低,经实测合格率仅有60-70%。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正是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径双向液压内毛刺清除装置,它包括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的芯棒定位调整杆(28)、芯棒液压联接座(27)、芯棒杆26、芯棒头支架固定座(25)、轴向液压缸(24)、芯棒头支架(23)、轴向行程与导向调整装置(22)、联杆机构(21)、装有下支撑辊(29)的托辊支架(15)及芯棒头(14);其特征在于:装有径向液压缸支撑辊(5)的径向液压缸支撑板(6)通过径向液压缸支撑板轴(13)装在芯棒头(14)的端部,径向液压缸(4)安装在芯棒头(14)上,同时装有刀具(1)的刀座(2)通过刀座头紧固板(3)也装在芯棒头(14)上,刀具切入高度调整螺杆(12)与芯棒头(14)和径向液压缸支撑板(6)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介升旗李根源刘永平罗燕飞赵坤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石油钢管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