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用滤镜光源模组及该影像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234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用的滤镜光源模组以及该影像撷取装置,此滤镜光源模组是装设于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的入光口处,并且包括中空套筒、发光单元、滤镜以及无螺纹组接单元。上述中空套筒形成有前端部、后端部、内表面以及外表面;其中,发光单元是设置于其内表面上,而滤镜则设置于中空套筒的入光口和发光单元之间,藉由无螺纹组接单元,形成一可快速装卸的滤镜,提升使用上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用滤镜光源模组及该影像撷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源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滤镜的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微距取像主要用以撷取一般相机镜头或放大镜无法观察微小东西的影像,早年主要应用在动植物的生态观察与科学研究,近来则多应用于美容医疗、工业检测、刑事鉴定或防伪辨识,如金属焊线品质检测、指纹辨识、纸钞防伪辨识、甚至侦测体液中的荧光蛋白从而找寻血迹或体液。其中,非破坏性检测为工业检测或刑事鉴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测方法。非破坏性检测包含有荧光检测及磷光检测等,其中荧光检测亦可以用来检测金属表面难以用肉眼分辨的刮痕及裂痕,并量测裂痕的大小。一般是先在被检测物体外层喷上荧光染剂,使染剂 渗入裂痕,再透过紫外光等光源照射,并使用适当的滤镜以进行观察或摄影。传统荧光检测所使用的滤镜及光源呈分离状,使用者需依检测物的不同,选择不同形式的滤镜及相对应的光源,在使用上极为不便。至于刑事鉴定,通常于案发现场是由鉴识人员一手拿着紫外线灯照射指纹或血迹,再另持照相机拍摄紫外光源下的照片,并且还需拍摄正常光源下的照片,以便进行交叉比对。有时还需要由两人共同执行,不仅不便,更可能因为更换光源或在照相机前方加装或拆卸滤光片,造成两张相片并不完全对应,降低证据的品质。而通常在这类短距离摄影时,由于紫外光直接照射,荧光反应的强度通常远低于直接反射的紫外光强度,因此特别需要加装紫外线滤镜,以提高讯号/杂讯比,从而获得正确的荧光影像资料,目前一般滤镜都是在镜头前端形成标准尺寸的内螺纹,滤镜则利用外螺纹而与镜头螺合。相对地,一旦要取得对照资料而变换拍照光源为自然光时,必须将紫外线滤镜取下,然而如前所述,当被拍照的物体距离镜头仅数公分时,要在数公分范围内,伸手旋开滤镜,一方面并不方便,再方面更容易因为拆卸滤镜而改变拍照条件,而在拍照距离仅数公分时,些微距离改变都可能让对照的照片失真。更进一步,若是利用显微镜一类的影像撷取装置,如果是将拍照与补光分离在两个完全独立的机构装置,在拍照操作过程,无论就补光的角度或变更光源与拍照条件,都相当不便;并由于其灵敏度极高,即使是轻微的触碰,都可能导致原本聚焦的位置完全偏离,更遑论需利用旋转而拆装滤镜的剧烈动作。因此,如何利用方便的工具,让美容医疗的医师、工业检测的技术人员、以及刑事鉴定及侦查人员能于最短时间内方便且确实地取得证据(例如指纹搜集)或供研判的资料,就成为光学器材研发中重要的环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式的光学影像撷取装置,不仅将用以补光的发光单元与影像撷取装置一体化,也让滤镜可以轻易地拆卸及组装,以便利于单人拍摄工作的进行,不仅不需动用到额外人力,也让变更拍照时光照条件,保持在同一位置重复撷取影像更为便利可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的滤镜光源模组,让补光的发光单元与影像撷取装置可以一体化。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螺纹组接单元的滤镜光源模组,供轻易组装及拆卸滤镜,以确保更换滤镜的过程不致改变原先的拍摄位置。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调节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的滤镜光源模组,让补光可以正确聚焦在短距离拍照的被照物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用滤镜光源模组,前述光学影像撷取装置具有一个入光口,该滤镜光源模组是供装设于对应该光学影像撷取装置入光口处,并包括一个供组装至该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的中空套筒,该中空套筒形成有一个前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端部、并对应前述入光口的后端部,一个连接该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内表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一组发光单元,包括复数设置于该内表面、并使其发光至少部分由该前 端部射出的发光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中空套筒、位在前述入光口和上述发光元件间的滤镜。将上述滤镜光源模组装设于光学影像撷取装置后,一方面可将补光与影像拍摄一体化,方便近距离影像撷取,并且可以进一步调节补光角度,让被照物受到正确补光,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尤其可藉由无螺纹组接单元,让拆装滤镜更方便,让不同光源拍摄时,其他相关条件可以尽量减少变动,藉此大幅度地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而达成所有上述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滤镜光源模组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说明无螺纹组接单元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包括转接座的滤镜光源模组。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电池盒及反射镜的设置。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发光单元中的不同发光元件。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滤镜光源模组I、I”、I””外螺纹部10、10”中空套筒11、11’、11’”、11”” 前端部 111后端部112内表面113、113’倾斜段1130外表面 114、114’、114””对称轴115发光单元12、12”、12’”开关单元120””发光元件121、121’”驱动电路122滤镜13、13’无螺纹组接单元14、14’第一磁性部件141第二磁性部件142棘爪件143’按压开关144’角度调节单元15电源单元17”、17’”传输线171’”反射镜18’”镜头2、2”内螺纹部20、20”入光口 21机身3、3”、3’”转接座 4”螺纹部40”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图1及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滤镜光源模组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在光学影像撷取装置上的立体图以及剖面示意图。在此例释为单眼相机的光学影像撷取装置主要包括镜头2 及机身3。为便于说明起见,在此定义镜头2前方为入光口 21,所有影像光束都是由入光口 21进入;本专利技术的滤镜光源模组I也因此对应装设于入光口 21处。本专利技术的滤镜光源模组I并包括中空套筒11、发光单元12以及滤镜13。中空套筒11为一圆形管体,实际实施时则不以此为限;上述中空套筒11形成有前端部111、相反于前端部111并对应前述入光口 21的后端部112、连接前端部111和后端部 112的内表面113、以及相对于内表面113的外表面114,为便于说明,此处所谓内表面113, 并非只是沿着中空套筒11前后方向延伸的内侧表面,而是广义定义由前端部111以后,直到后端部112均属之。在本例中,上述的中空套筒11的后端部112处的外壁面上更形成有一外螺纹部10,使滤镜光源模组I能与一般相机镜头2入光口处的标准内螺纹部20对应螺合,而得以相容地组装在一般光学影像撷取装置上。发光单元12则包括复数个发光元件121以及一驱动电路122,且在本例中,驱动电路122在弯折部分更包括一组软性电路板;如上所述,本例中的内表面113在接近前端部111处,形成有梯级形状的倾斜段1130,而例释为LED的发光元件121即装设于此倾斜段 1130处,使其受到驱动电路122致能后,发光的照射方向与中空套筒11的走向倾斜,并且主要由前端部111射出,从而聚焦在一个固定的短距离,例如镜头前方八公 分处,并且,由于聚焦的光斑有一定的焦深,使得例如镜头前五公分至十二公分之间,都形成有补光区域,而可以获得补光照明。由于本例中的发光元件121是以例如八颗发光二极管为例,且选择设计为四颗白光LED与四颗紫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用滤镜光源模组,前述光学影像撷取装置具有一个入光口,该滤镜光源模组是供装设于对应该光学影像撷取装置入光口处,并包括:一个供组装至该光学影像撷取装置的中空套筒,该中空套筒形成有一个前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端部、并对应前述入光口的后端部,一个连接该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内表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一组发光单元,包括复数设置于该内表面、并使其发光至少部分由该前端部射出的发光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中空套筒、位在前述入光口和上述发光元件间的滤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之逸
申请(专利权)人: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