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234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9:00
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光圈调节装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PCB接线板、与所述PCB接线板连接的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位于所述杯形骨架内部的转子磁钢、套设于所述杯形骨架外侧的导磁圈、设置于所述杯形骨架外壁上的磁铁,以及位于所述转子磁钢中心的转轴;所述光圈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背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间的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拨片与所述背板之间用于调整光圈的若干枚叶片,所述转子磁钢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拨片转动的拨杆,所述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与所述背板依次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将调整装置设置于电磁阀内部,耐冲击性良好,在工作温度内不易退磁,增加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相机镜头的自动光圈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传统的调整光圈大小的装置主要包括驱动装置与调整装置,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弹簧回位机构,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调整装置转动调节光圈的大小,并通过弹簧复位机构返回,传统的光圈调整装置存在安装复杂、电磁驱动装置体积大,且复位弹簧外露耐冲击性差、弹簧易产生疲劳变形等问题,寿命受弹簧疲劳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光圈调整装置采用复位弹簧将调整装置进行复位,安装复杂、电磁驱动装置体积大,且复位弹簧外露耐冲击性差、弹簧易产生疲劳变形,影响弹簧使用寿命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以达到简单装配工艺,且将调整回位装置设置于电磁驱动装置内部,耐冲击性良好,用永磁体作为回位力来源,增加使用寿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光圈调节装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PCB接线板、与所述PCB接线板连接的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位于所述杯形骨架内部的转子磁钢、套设于所述杯形骨架外侧的导磁圈、设置于所述杯形骨架外壁上的磁铁,以及位于所述转子磁钢中心的转轴; 所述光圈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背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间的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拨片与所述背板之间用于调整光圈的若干枚叶片,所述叶片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能够随所述拨片移动; 所述转子磁钢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拨片转动的拨杆,所述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与所述背板依次固定。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电磁驱动装置与所述光圈调节装置有效定位的定位装置。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盖形骨架下方的至少一根定位柱,以及位于所述背板上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卡孔。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拨杆与所述拨片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优选的,所述拨片一侧与所述拨杆对应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拨片与所述拨杆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尺寸。优选的,所述盖形骨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径向定位的立柱,所述杯形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立柱相匹配的定位孔。优选的,所述拨片上还固定设置有驱动柱,所述各叶片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柱配合作用并随所述驱动柱移动调节光圈尺寸的调节孔。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拨片的环状突起以及位于所述环形突起内侧用于支撑所述叶片的凸缘。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驱动柱穿过的槽形孔,所述背板中心处还设置有一豁口。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与光圈调节装置,通过对PCB接线板进行通电,使得线圈对转子磁钢产生扭力,围绕转轴偏转一定角度,并通过拨杆将动力传递给拨片,从而保证拨片带动多枚叶片同时向光圈通光孔外侧运动,光圈孔径变大,当电压降低,线圈产生的扭力不足以克服回位力时,转子磁钢由杯形骨架上的定位磁铁吸附回位,多枚叶片同时向光圈通光孔中心运动,光圈孔径缩小。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各部件之间固定方式简便可靠,且将回位部件设置于电磁驱动装置内部,耐冲击性良好,用永磁体作为回位力来源,增加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的分解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中背板、盖形骨架与杯形骨架的机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1、PCB接线板12、杯形骨架13、盖形骨架14、转子磁钢15、转轴16、导磁圈17、T形槽; 21、底板22、背板23、拨片24、叶片25、拨杆26、通孔27、卡孔28、弧形孔29、连接孔30、连接件31、凸沿32、立柱33、定位柱34、槽孔35、驱动柱36、轴心孔37、凸柱38、环状突起39、凸缘40、槽形孔41、螺钉孔42、定位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以达到简单装配工艺,且将回位部件设置于电磁驱动装置内部,耐冲击性良好,用永磁体作为回位力来源,增加使用寿命的目的。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光圈调节装置,电磁驱动装置包括PCB接线板11、与PCB接线板11连接的杯形骨架12、盖形骨架13、以及位于杯形骨架12内部的转子磁钢14,转子磁钢14内侧还固定设置有转轴15 ;杯形骨架12外侧还套设有导磁圈16,杯形骨架12的外壁上设置有T型槽17,用于放置定位磁铁(未视出),不存在电流时,由于异性磁极相互吸附,使得转子磁钢14与杯形骨架12间相互吸引,当PCB接线板11通电后,线圈对转子磁钢14产生扭力,使其围绕其内部的转轴15运转,当断电后,由于吸引力的作用,转子磁钢14复位。通过将定位磁铁设置于电磁驱动装置内部,受到金属材质的导磁圈16的保护,所以耐冲击性良好,同时永磁体不会出现力学疲劳,增加了使用寿命。其中放置定位磁铁装置除为T形槽外,还可为矩形等多种形状,具体不做限制。光圈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21、背板22以及位于底板21与背板22间的拨片23,拨片23与背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光圈的若干枚叶片24 ;叶片24 —端的轴心孔36固定于底板21的凸柱37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叶片24上设置有调节孔,调节孔为槽孔34,拨片23上固定设置有与槽孔34配合作用的驱动柱35,驱动柱35穿过槽孔34 ;驱动柱35随拨片转动,从而使得其能够在槽孔内滑动。还包括固定设置于转子磁钢14上用于带动拨片23转动的拨杆25,转子磁钢14带动拨杆25转动,拨杆25带动拨片23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驱动柱35沿其所在圆周转动,并通过槽孔与驱动柱的配合作用,带动叶片向内向外移动,调节光圈的尺寸。其中,叶片的调节孔除为槽孔外还可为矩形孔等,具体不做限制。还包括将电磁驱动装置有效定位的定位装置。背板22上设置有通孔26,通孔26与盖形骨架13在同一中心线上,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盖形骨架13下方的至少一根定位柱33,以及位于通孔26圆周上的与定位柱33相匹配的卡孔27,卡孔数量为对称设置的2个,卡孔27数量与定位柱数量一致,除此之外,卡孔的数量还可为1、3或多个,具体不做限制。通过卡孔与定位柱的配合作用,将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与背板间进行径向定位,防止其产生转动,保证装置的稳定性。背板22上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光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光圈调节装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PCB接线板、与所述PCB接线板连接的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位于所述杯形骨架内部的转子磁钢、套设于所述杯形骨架外侧的导磁圈、设置于所述杯形骨架外壁上的磁铁,以及位于所述转子磁钢中心的转轴;所述光圈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固定的底板、背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间的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拨片与所述背板之间用于调整光圈的若干枚叶片,所述叶片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能够随所述拨片移动;所述转子磁钢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拨片转动的拨杆,所述杯形骨架、盖形骨架与所述背板依次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骢齐维政鲍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