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并列设有耐压检测机构和跑合检测机构;所述耐压检测机构和跑合检测机构分别主要由底板、工件放置位、机架、检测结构、导轨及推拉气缸组成;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部上;所述工件放置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推拉气缸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其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工件放置位上,并驱动所述工件放置位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机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部上。本方案主要实现了对组装好的马达的通电性能以及在碰撞时是否会短路等性能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对汽车座椅马达的耐压导电及跑合性能的检测。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汽车的舒适度也有了更好的要求。通常,汽车座椅均安装了便于座椅调节的座椅马达。上述座椅马达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组装好的定子和转子装入机壳,机壳的两端分别与马达的轴承端盖及齿轮箱端盖嵌合,形成马达整体。组装好的马达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通常,需要对马达的内部线路进行导通测试,以及马达在碰撞情况下的会不会短路进行测试。而如何进行上述测试,是本专利技术要研究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压、跑合检测装置,其目的主要是检测组装好的马达的通电性能,以及在碰撞时是否会短路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并列设有耐压检测机构和跑合检测机构;所述耐压检测机构和跑合检测机构分别主要由底板、工件放置位、机架、检测结构、导轨及推拉气缸组成;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部上;所述工件放置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推拉气缸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其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工件放置位上,并驱动所述工件放置位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机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部上;所述耐压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构为导通检测结构;所述导通检测结构包括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端子导通检测结构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所述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设置在机架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分别设置于机架前部的两侧上; 所述跑合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构为跑合检测结构;所述跑合检测结构包括跑合敲打检测结构及端子导通检测结构;所述跑合敲打检测结构设置在机架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设置于机架前部的一侧上。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件放置位的前端设有挡板,该挡板上设有把手。2、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件放置位为与马达外形匹配的容置位。3、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包括导通检测气缸、导通检测板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所述导通检测气缸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通检测板上, 驱动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与所述工件接触导通。4、上述方案中,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包括导通检测气缸、导通检测板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所述导通检测气缸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通检测板上,驱动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与所述工件接触导通。5、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检测导通结构包括导通检测气缸、导通检测板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所述导通检测气缸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通检测板上,驱动导通检测板上的导通检测柱与所述工件接触导通。6、上述方案中,所述跑合敲打检测结构至少为两个,这至少两个跑合敲打检测结构并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上。7、上述方案中,所述跑合敲打检测结构包括敲打气缸、敲打板;所述敲打气缸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敲打板上,并驱动敲打板往复敲打工件。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马达组装好后,即机壳与齿轮箱端盖和轴承端盖均嵌合以后, 放入该结构中耐压检测机构的工件放置位内,然后经由推拉气缸将工件放置位拖动到机架下的耐压检测工位上,由机架两侧的绝缘检测导通结构和端子导通检测结构将马达保持通电状态,马达呈工作状态,该耐压检测结构上设有耐压测试仪,启动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的检测气缸,驱动导通检测板上的检测导柱与机壳相接触,以测试机壳是否绝缘、带电;待耐压测试仪的显示值在设定范围内时,表示该马达合格。此时,推拉气缸缩回,将工件放置位推回到起始位置,则工作人员将待测马达取出,再放入跑合检测机构的工件放置位上,再由跑合检测机构中的推拉气缸将上述工件放置位推拉到跑合检测工位上,进行跑合敲打检测,先由位于机架前部侧面的端子导通检测结构导通该马达,使其在通电,同时,启动跑合敲打检测结构的敲打气缸,驱动敲打板对机壳进行往复敲打30次以上,检测马达在重复敲打下会不会发生短路现象,若无短路发生,则表示该马达合格,完成检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装置实现了对组装好的马达的通电性能,以及在碰撞时是否会短路问题的检测,操作方便,检测准确高。同时,节省了人力、工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放大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端子导通检测结构放大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绝缘检测导通结构放大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跑合敲打检测结构放大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二;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工作台;2耐压检测机构、;3、跑合检测机构;4、底板;5、工件放置位;51、挡板;52、把手;6、机架;7、导通检测结构;71、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1、导通检测气缸;712、导通检测板;713、导通检测柱;72、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1、导通检测气缸; 722、导通检测板;723、导通检测柱;73、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1、导通检测气缸;732、导通检测板;733、导通检测柱;8、导轨;9、推拉气缸;10、跑合检测结构;11、跑合敲打检测结构; 111、打气缸;112、敲打板;12、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I 7示,一种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I上并列设有耐压检测机构2和跑合检测机构3 ;所述耐压检测机构2和跑合检测机构3分别主要由底板4、工件放置位5、机架6、检测结构、导轨8及推拉气缸9组成;所述导轨8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前部上;所述工件放置位 5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8上;所述推拉气缸9固设于所述工作台I上,其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工件放置位5上,并驱动所述工件放置位5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机架6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部上;所述耐压检测机构2的检测结构为导通检测结构7 ;所述导通检测结构7包括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 ;所述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设置在机架6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分别设置于机架6前部的两侧上;所述跑合检测机构3的检测结构为跑合检测结构10 ;所述跑合检测结构10包括跑合敲打检测结构11及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 ;所述跑合敲打检测结构11设置在机架6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设置于机架6前部的一侧上。所述工件放置位5的前端设有挡板51,该挡板51上设有把手52。所述工件放置位5为与马达外形匹配的容置位。所述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包括导通检测气缸711、导通检测板712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712上的导通检测柱713 ;所述导通检测气缸711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通检测板712上,驱动导通检测板712上的导通检测柱713与所述工件接触导通。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包括导通检测气缸721、导通检测板722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722上的导通检测柱723 ;所述导通检测气缸721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通检测板 722上,驱动导通检测板722上的导通检测柱723与所述工件接触导通。所述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包括导通检测气缸731、导通检测板732以及设于导通检测板732上的导通检测柱733 ;所述导通检测气缸731的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用耐压、跑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并列设有耐压检测机构(2)和跑合检测机构(3);所述耐压检测机构(2)和跑合检测机构(3)分别主要由底板(4)、工件放置位(5)、机架(6)、检测结构(7)、导轨(8)及推拉气缸(9)组成;所述导轨(8)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前部上;所述工件放置位(5)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8)上;所述推拉气缸(9)固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其作用端作用于所述工件放置位(5)上,并驱动所述工件放置位(5)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机架(6)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部上;所述耐压检测机构(2)的检测结构为导通检测结构(7);所述导通检测结构(7)包括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所述机壳耐压导通检测结构(71)设置在机架(6)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及绝缘检测导通结构(73)分别设置于机架(6)前部的两侧上;所述跑合检测机构(3)的检测结构为跑合检测结构(10);所述跑合检测结构(10)包括跑合敲打检测结构(11)及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所述跑合敲打检测结构(11)设置在机架(6)的中部上;所述端子导通检测结构(72)设置于机架(6)前部的一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菱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