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92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固定在剪切机、剪后V型辊之间,其特征是:齐头挡板是1个“L”金属板,尾部下方与固定铰支点相连,中部下方与活动铰支点相连,弯曲的头部是1个长方形平面板,厚度20mm,宽度1.1B,高度1.3H,B、H是剪切机上、下刀刃的宽度和开口距离;固定在地基上的固定铰支点,低于下刀刃水平面;与气缸相连的活塞杆,另一端与活动铰支点相连;安置在固定铰支点、剪切机之间的气缸,最高点低于下刀刃水平面。工作时:压缩空气进入气缸,使活塞杆、活动铰支点上升,绕活动铰支点转动的齐头挡板,头部上升,使进入下刀刃的待剪切棒材齐头、切头长度定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实现了热轧金属棒材切头长度的准确定量剪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轧钢生产的辅助装置,尤其是指用于热轧金属材的齐头装置。
技术介绍
冶金行业金属成品材的热加工成型,可分为轧钢机轧制和锻压机锻制。轧钢机热加工轧制,就是将高温(≥1000℃)金属坯(钢坯),不断地通过轧钢机轧辊之间的不同孔型,将金属坯轧制成横截面符合规格要求的热轧金属材(棒材、线材);最后,热轧金属材到达轧钢机生产线终端的冷床、剪切机,剪切机对金属棒材进行头部和长度的定尺分段(剪切,也就是说分断),生产出端部质量(轧钢机热加工轧制过程中,端部存在缺陷是正常的)、长度尺寸(为提高钢材的有效使用,用户单位往往提出钢材长度的定尺要求,以减少零件机加工时的落料浪费,降低金属原材料的消耗)、横截面规格符合要求的热轧成品金属棒材(高速线材则经过水冷段进入吐线机再入标准斯太尔摩冷却线,然后收集打包)。热轧金属棒材剪切前,为保证热轧金属棒材头部、定尺长度的正确剪切,须进行棒材的齐头操作。目前,棒材的齐头操作方式主要有二种(1)冷床床面上布置齐头辊道装置进入冷床收集的热轧金属棒材,在冷床床面行进过程中(一般来说,热轧棒材在进入冷床床面矫正槽时,其端头是不可能排列整齐的),到达齐头装置,使排列不整齐的棒材端头,一端齐头,然后,齐头的待剪切棒材进入剪切机剪头、定尺分段。(2)床面上无齐头装置的,则冷床上若干支供待剪料,经过专用步进移出机构送入带孔型(V型)剪前辊道,在即将进入刀刃前期对棒材进行齐头操作,尔后再切头,定尺分段。其不足之处在于上述两种齐头操作方式均存在切头长度难以控制的弊病(剪头长度的控制显得较为盲目,完全靠操作工手感,眼观来判断切头长度,然后再按下剪切按钮对棒材进行切端头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切头长了,金属收得率低,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切头短了,则端头缺陷没有切清,容易造成对棒材的表面及内在质量上的威胁,有时甚至会因为端头质量缺陷而引发钢材用户的质量异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固定安置在剪切机、剪后V型辊11之间,用于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端头剪切,其剪切特点是热轧金属棒材9剪切前,圆弧形升降的齐头挡板1抬高,使进入剪切机下刀刃8的待剪切棒材9齐头,齐头挡板1下降,剪切机上刀刃7下降,对棒材9端头进行剪切。该齐头装置设计合理、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生产操作容易。棒材9端头剪切时,可实现切头长度的准确定量剪切,解决了棒材9切头长度控制难的问题,金属收得率稳定,产品质量高,满足热轧金属材的正常生产要求。本技术提供的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固定安置在剪切机、剪后V型辊11之间,其特征在于齐头挡板1是1个“L”金属板,尾部下方与固定铰支点2相连,中部下方与活动铰支点5相连,头部呈弯曲状,弯曲的头部是1个长方形平面板,厚度h=(5~20)mm,宽度B1=(1~1.20)B2,高度H1=(1.1~1.50)H2,B2是剪切机上刀刃7或下刀刃8的宽度,H2是剪切机上刀刃7、下刀刃8的开口距离;与齐头挡板1尾部下方相连的固定铰支点2,固定在地基上,固定铰支点2的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金属活塞杆4,一端与齐头挡板1中部下方的活动铰支点5相连,另一端与气缸3内的活塞6相连;安置在固定铰支点2、剪切机之间的气缸3,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气缸3内腔上部有1个与金属活塞杆4相连的活塞6,内腔尾部有1个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的进气孔;上述结合构成本技术。固定铰支点2,可以是锁轴,方便齐头挡板1沿锁轴转动。气缸3,可以是一个单作用气缸3。与气缸3进气孔相连的压缩空气管道,可以采用普通电磁阀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安装、制作方便,维护容易;3.齐头及剪头长度动作一体完成,使端头剪切可以达到恒长度剪切,即切清端头又不浪费金属;4.可操作性强,动力仅用一支汽缸及电磁阀控制升降,省却了在冷床面上设置庞大及复杂的齐头辊道装置,或剪前撞头齐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上海某钢铁公司轧钢车间,实施本技术专利,该装置固定安置在剪切机(2940KN冷剪机)、剪后V型辊11之间,用于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9端头的齐头剪切。其特征在于齐头挡板1是1个“L”金属板,尾部下方与固定铰支点2相连,中部下方与活动铰支点5相连,头部呈弯曲状,弯曲的头部是1个长方形平面板,厚度h=(5~20) mm=10mm,宽度B1=(1~1.20) B2=1.1×B2,高度H1=(1.1~1.50) H2=1.4×H2,B2是剪切机上刀刃7或下刀刃8的宽度,H2是剪切机上刀刃7、下刀刃8的开口距离;与齐头挡板1尾部下方相连的固定铰支点2,固定在地基上,固定铰支点2的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金属活塞杆4,一端与齐头挡板1中部下方的活动铰支点5相连,另一端与气缸3内的活塞6相连;安置在固定铰支点2、剪切机之间的气缸3,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气缸3内腔上部有1个与金属活塞杆4相连的活塞6,内腔尾部有1个与压缩空气管道(采用普通电磁阀控制)相连的进气孔。工作(热轧金属棒材9剪切)时(1)开启电磁阀,压缩空气经电磁阀出气孔、气缸3进气孔,进入气缸3内腔,使气缸3内的活塞6上升,带动金属活塞杆4、活动铰支点5同步上升,齐头挡板1绕活动铰支点5转动,齐头挡板1头部的长方形平面板上升,使进入剪切机下刀刃8的待剪切棒材9(数量不大于12支、端头不整齐的待剪切棒材9从冷床床面进入移出机构后,送进剪前V型输送辊道10,在剪前V型辊10的带动下,待剪切棒材9水平进入剪切机下刀刃8上表面),达到齐头(利用剪前V型辊道10上金属料9前进动力,对金属棒材9进行齐头)和切头长度的定量控制(齐头挡板1头部的长方形平面板与剪切机刀刃口距离是固定的;(2)齐头完毕后,按下剪切机按钮,电磁阀连锁关闭,齐头挡板1头部的长方形平面板下降;剪切机上刀刃7下降,对棒材9端头进行剪切,完成切头动作后,后继棒材9继续进行定尺剪切分段;(3)周而复始,继续热轧金属棒材9的端头剪切。一般说来,棒材9切头长度是保持不变的,若变更切头长度,只需调换一块齐头挡板1即可以了。本技术设计合理、制造容易、安装方便,具有切头长度定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金属棒材剪切时,整个从金属料在输送辊道上作向前运动,端头被整齐撞齐,齐头挡板1落下,金属棒材被切断,端头落下,动作相当连贯一起呵成,实现了热轧金属棒材切头长度的准确定量剪切。解决了棒材切头长度控制难的问题,金属收得率稳定,产品质量高,满足热轧金属棒材端头剪切的高质量要求。权利要求1.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固定安置在剪切机、剪后V型辊(11)之间,其特征在于齐头挡板(1)是1个“L”金属板,尾部下方与固定铰支点(2)相连,中部下方与活动铰支点(5)相连,头部呈弯曲状,弯曲的头部是1个长方形平面板,厚度h=(5~20)mm,宽度B1=(1~1.20)B2,高度H1=(1.1~1.50)H2,B2是剪切机上刀刃(7)或下刀刃(8)的宽度,H2是剪切机上刀刃(7)、下刀刃(8)的开口距离;与齐头挡板1尾部下方相连的固定铰支点(2),固定在地基上,固定铰支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待剪切热轧金属棒材的新型齐头装置,固定安置在剪切机、剪后V型辊(11)之间,其特征在于:齐头挡板(1)是1个“L”金属板,尾部下方与固定铰支点(2)相连,中部下方与活动铰支点(5)相连,头部呈弯曲状,弯曲的头部是1个长方形平面板,厚度h=(5~20)mm,宽度B1=(1~1.20)B2,高度H1=(1.1~1.50)H2,B2是剪切机上刀刃(7)或下刀刃(8)的宽度,H2是剪切机上刀刃(7)、下刀刃(8)的开口距离;与齐头挡板1尾部下方相连的固定铰支点(2),固定在地基上,固定铰支点(2)的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金属活塞杆(4),一端与齐头挡板(1)中部下方的活动铰支点(5)相连,另一端与气缸(3)内的活塞(6)相连;安置在固定铰支点(2)、剪切机之间的气缸(3),最高点低于剪切机下刀刃(8)的水平面,气缸(3)内腔上部有1个与金属活塞杆(4)相连的活塞(6),内腔尾部有1个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的进气孔;上述结合构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宪平陆汉刚马永贞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