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水泥碱性环境中具有分子结构活性,从而具有双层作用驱动力的聚羧酸类水泥混凝土分散剂,属于混凝土外加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系列包括大型桥梁、核电、水电、超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时间需求越来越长,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中国地域因素导致各地的建筑材料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同地区的砂石集料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现象更加严重。因此也就要求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在提高保坍能力方面有更好的性能,同时对其混凝土材料的相容性和适应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聚羧酸系超塑化剂依靠其掺量低、减水率高、保坍能力比萘系等传统减水剂强、制备过程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制备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关键组分, 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梳形结构的聚羧酸超塑化剂基本上都是由羧基、羟基、磺酸基等基团组成的主链和聚亚烷基二醇醚大分子组成的侧链构成。主链上的极性阴离子基团对带正电性的水泥颗粒产生静电吸附,提供聚羧酸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该超塑化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70,000,其是由单体A和单体B在水溶液中、在氧化还原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的,单体A:单体B的摩尔比为2~10:1,所述单体A用通式(1)表示:其中,R1为H或CH3;x=0或1,y=0或1,且x,y不同时为0或1;所述单体B用通式(2)表示:其中,R2为H或CH3;R3为H或1~4个碳原子的烷基,X=O、CH2O或CH2CH2O;p为20~200的整数。FDA00002522017700011.jpg,FDA00002522017700012.jp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羧酸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该超塑化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Γ70,000,其是由单体A和单体B在水溶液中、在氧化还原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的,单体A :单体B的摩尔比为2 10:1,所述单体A用通式(I)表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羧酸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选自丙烯酸羟乙酯磺酸、丙烯酸羟丙酯磺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磺酸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磺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羧酸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B选自乙烯基聚乙二醇醚、烯丙基聚乙二醇醚、3-丁烯-I-醇基聚乙二醇醚、甲代烯丙基聚乙二醇醚、3-甲基-3- 丁烯-I-醇基聚乙二醇醚、甲氧基封端的乙烯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亚烧基乙~■醇酿、丙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亚烧基乙_■醇酿、丁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亚烧基乙_■醇酿、甲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亚烧基乙_■醇酿、乙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亚烧基乙_■醇酿、丙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亚烧基乙_■醇酿、丁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亚烧基乙_■ 醇醚、甲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丙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丁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甲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亚烷基乙二醇醚、丙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亚烷基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梁,冉千平,刘加平,杨勇,刘金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姜堰市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