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化学去除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7621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51
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方法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对玻璃包覆非晶金属微丝进行浸泡处理,将玻璃连同油污一并去除,在去除玻璃包覆的同时,不影响非晶金属微丝的表面质量及性能。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腐蚀液,由硫脲类、吡啶类、尿嘧啶类、乌洛托品、巯基苯骈噻唑等有机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硫氰酸盐、表面活性剂、氢氟酸、水复配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腐蚀液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去除玻璃包覆层时对非晶金属芯丝表面形貌和性能无影响。经过处理的非晶金属微丝,容易焊接,可低成本高效率制备金属裸丝,应用于高精度、重复性好的敏感元器件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玻璃腐蚀液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玻璃包覆熔融纺丝法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可制备直径为5 100微米的玻璃包覆金属微丝,金属微丝的制备与玻璃绝缘层涂覆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同时完成,是一种短流程高效制备方法。利用熔融纺丝法制备的非晶金属微丝,具有直径小、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电磁特性优异的特点,可被用来制作各种微型传感及换能元件,在电工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然而,玻璃包覆层的存在,容易造成焊接方面的问题,使得敏感元件精度降低、一致性差。将玻璃包覆层去除,可为低成本高效率制备微型高精度敏感元件开辟新途径。目前,玻璃包覆层的去除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如机械碾压、超声破碎容易造成非晶金属微丝的应力损伤,影响其电磁性能,化学法一般采用氢氟酸进行腐蚀,但由于氢氟酸与非晶金属微丝中的铁、钴、硅等元素有较强的化学反应,容易对金属芯丝产生腐蚀,影响芯丝的表面质量及性能,尤其是玻璃包覆层的厚度延长度方向上有波动,包覆层较薄处的玻璃较早的被腐蚀掉,导致该处芯丝较长时间暴露于氢氟酸而造成过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硫脲类、吡啶类、尿嘧啶类、乌洛托品、巯基苯骈噻唑等有机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硫氰酸盐、表面活性剂、氢氟酸、水复配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硫脲类占0.02%~2%、吡啶类占0.02%~2%、尿嘧啶类占0.02%~2%、乌洛托品占0.01%~1%、巯基苯骈噻唑0.02%~3%、硫氰酸盐占0.02%~2%、表面活性剂占0.02%~2%、氢氟酸占10%~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硫脲类、吡啶类、尿嘧啶类、乌洛托品、巯基苯骈噻唑等有机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硫氰酸盐、表面活性剂、氢氟酸、水复配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硫脲类占0. 02% 2%、吡啶类占0.02% 2%、尿嘧啶类占0. 02% 2%、乌洛托品占0. 01% 1%、巯基苯骈噻唑0. 02% 3%、硫氰酸盐占0. 02% 2%、表面活性剂占0. 02% 2%、氢氟酸占10% 4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及腐蚀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硫脲类有机缓蚀剂包括1-N-(1’ -I’,2’ 4’ -三氮唑))乙酰基-4-N-(3’,5’ - 二甲基)苯甲酰基氨基硫脲、I- N-(l’ -I’,2’ 4’ -三氮唑))乙酰基-4-N-苯甲酸基氨基硫服。3.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非晶金属微丝玻璃包覆层的化学去除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松王芬李晓春潘金杰教晓冬张东南韩跃余勇雷卫武
申请(专利权)人:浩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