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重心超重体空间两点力矩分配吊装方法,步骤如下:使用计算机对吊装系统进行模拟和计算;确定吊车的工作区域;启动A吊车和B吊车;将偏重心超重体吊出距地面一定高度,A吊车和B吊车回转大臂,完成出坑吊装;增加两条柔性吊带,分别绑在偏重心超重体的头部和尾部,同时启动C吊车和D吊车;将A吊车和B吊车的吊带旋转至预定角度,A吊车和B吊车同时起吊,对两点力矩进行转动;完成侧翻后将其安放在运输车上,运至安装目的地后反向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传统单机大吨位吊车吊装偏重心超重体时起吊下落不稳,立姿放置在运输车上无法平稳进行运输以及采用钢丝绳绑扎时损坏外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荷载吊挂领域,特别是一种对偏重心超重的艺术品进行的空间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艺术品被带进城市生活之中,放置在公共场所的大型艺术品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成果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品的产生需要进行制作、运输和安装等过程,安装过程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一、传统的形状规则重心不发生偏离的结构,其吊装过程一般采用单机大吨位吊车垂直起吊下落,由于只有一个吊点,势必要准确确定重心的位置,悬挂点需在重心正上方。而当代的大型艺术品由于美学的需要往往设计成结构不规则、偏重心、体积大、重量大的偏重心超重体,不易确定重心的位置。使用传统的吊装方法时,一旦此超重体的悬挂点不在重心正上方,超重体就会发生旋转,重的一侧下降,轻的一侧上升,还能引起一定的摆动,在放下超重体时也会带来很大不便。特别是不合适的吊装方法将引起艺术品在吊装过程中产生损坏,影响美观。二、大型艺术品的制作地点往往离城市中心较远,需要进行一定的运输工作。将其立姿放置在运输车上容易引起艺术品的重心不稳,产生无法平稳固定在运输车上进行运输的问题,且沿途桥洞的高度所限,需对此艺术品进行角度旋转,平躺放置在运输车上,使运输工作顺利进行。传统的单机大吨位吊车的起吊方法,无法完成艺术品的带角度空间旋转操作。三、传统方法进行单机大吨位起吊时一般采用钢丝绳绑扎,钢丝绳的缺点是在吊装过程中摩擦艺术品表面,容易损坏艺术品的外观,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传统单机大吨位吊车吊装偏重心超重体时存在起吊下落不稳,立姿放置在运输车上无法平稳进行运输以及采用钢丝绳绑扎时损坏外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步骤如下 步骤一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吊装系统和待吊的偏重心超重体进行模拟和受力计算,确定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重心位置以及四台吊车各自承担的负载,并依此来选择吊车的型号、吊索的长度和吊带的捆绑位置; 步骤二 根据起吊现场的吊装环境,确定吊车的可移动区域和吊车最大的工作幅度以及吊车的工作位置,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中部绑扎柔性吊带,使A吊车和B吊车的吊点合力作用点与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重心位置保持一致,将所述偏重心超重体按原始姿势吊出距地面一定高度; 步骤三所述偏重心超重体吊运至空地上方,C吊车和D吊车进场到位和打腿,进行全荷载接替吊装;增加两条柔性吊带分别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头部和腿部,启动C吊车和D吊车绷紧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头部和腿部的柔性装带,使两吊点的合力作用点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重心位置上,C吊车和D吊车的两柔性吊带形成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步骤四待C吊车和D吊车全部承受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荷载后,将A吊车和B吊车的两柔性吊带旋转至一定角度,使A吊车和B吊车的两个吊点相对所述旋转中心线形成力矩,完成两点力矩分配; 步骤五A吊车和B吊车同时起吊,对两点力矩进行转动,循环A吊车和B吊车的吊索起钩升起与C吊车和D吊车的吊索落钩调整的动作,直至所述偏重心超重体的荷载由C吊车和D吊车传回至A吊车和B吊车上,完成90°翻转; 步骤六松掉C吊车和D吊车的吊索,通过A吊车和B吊车将完成侧翻后的所述偏重心超重体,安放在运输车上,运至安装目的地后,按步骤三至步骤七将所述偏重心超重体起吊、翻转至竖立姿势,安放在待安装位置上,安装完成。所述的柔性吊带为尼龙丝柔性吊带,柔性吊带采用自然平衡法绑扎,把柔性吊带的中间套挂于吊车吊索的吊钩或吊耳上,当所述柔性吊带受力时,能够自然地在所述吊钩或吊耳的表面滑动,使所述柔性吊带受力均匀。步骤二中,所述A吊车和B吊车起吊所述偏重心超重体前须先试吊,试吊时尚地闻度不得大于O. 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单机大吨位吊车吊装偏重心超重体时,容易引起起吊下落不稳的技术问题,使用两台吊车对偏重心超重体进行两点起吊,使其稳固地从制作地点吊起,也克服了偏重心超重体立姿放置在运输车上无法平稳进行运输的技术问题,偏重心超重体吊起后,增加两台吊车对其进行四机抬吊,然后在空间进行力矩分配并旋转,使其平躺放置在运输板车上安全稳定地运输至目的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施工流程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步骤三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步骤四和步骤五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车的可移动区域和吊车最大的工作幅度以及吊车的工作位置的流程 附图标记1 一偏重心超重体、2 — A吊车、3 — B吊车、4 一柔性吊带、5 — C吊车、6 —D吊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偏重心超重体I为一座不规则艺术品,例如铁狮子,在铸造坑中存放,重心位置不规则,头重脚轻,体型庞大,狮身无固定着力点,需安装至市中心的铁狮子基座上。参见图I所示,该图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施工流程;下面,结合该图I对所述的偏重心超重体I即一座空心铁狮子的吊装步骤,详细说明如下 步骤一使用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对吊装系统和待吊的铁狮子进行模拟和受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待吊的铁狮子的重心位置,确定四台吊车承担的负载,并依此来选择吊车的型号、吊索的长度和吊带的捆绑位置; 由于吊点的数量与位置的选取以及吊装过程中吊点不同步限值的确定问题,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因此狮身结构的吊点位置及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本实施例中根据狮身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确定吊点数量级位置对狮身结构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考虑铁狮子重量大,且在铸造坑中存放,故吊装方法采用双机抬吊出坑,四机抬吊空间旋转变换作业的方式,分析吊车应采用的最优的吊点数量为4个,最合理的吊点位置分别为先绑扎狮身两处,再绑扎头部和腿部两处。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计算出铁狮子在站姿和卧姿状态下的重心位置,吊点的布置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I、空间旋转90的要求;2、空间稳定;3、主吊点线为副吊点线的旋转中心;4、吊点数量受力合理。以重心垂直方向为对称轴,分别在两侧等距布置吊点,结合铁狮子的外形特点,将铁狮子分成三部分,布置两个主要起吊点比较合理,一个吊点在两前腿之间设置,另一个吊点在两后腿根前面,保证吊装过程不发生滑动,两吊车受力大小基本相同,铁狮子起吊过程正负弯矩大小基本相同,铁狮子的主要两个吊点位置确定。由于铁狮子的外形尺寸很大,利用计算机三维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吊车的选择,根据铁狮子的重心偏移情况及吊车的性能、重量及铸造坑的吊装距离,对吊车的能力进行分析。参考吊车性能参数表,确定此实施例采用四台大吨位汽车吊分别为A吊车2的型号为QAY300、B吊车3的型号为QAY200、C吊车5和D吊车6的型号为QY130K来进行吊装任务,同时,还可设两台QY50K吊车做辅助工作。由于铁狮子头重脚轻,重心不规则,设置的参与抬吊的A吊车2和B吊车3的起重性能不同,靠近头部的为起重量高的吊车,需要确保每台吊车机械负荷小于起重量的80%。步骤二 根据起吊现场的吊装环境,确定吊车的可移动区域和吊车的最大的工作幅度,并确定吊车的工作位置;该确定方法及流程参见图4所示;该图中,L为被吊物的始点位置与终点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重心超重体空间两点力矩分配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吊装系统和待吊的偏重心超重体进行模拟和受力计算,确定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重心位置以及四台吊车各自承担的负载,并依此来选择吊车的型号、吊索的长度和吊带的捆绑位置;步骤二:根据起吊现场的吊装环境,确定吊车的可移动区域和吊车最大的工作幅度以及吊车的工作位置,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中部绑扎柔性吊带(4),使A吊车(2)和B吊车(3)的吊点合力作用点与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重心位置保持一致,将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按原始姿势吊出距地面一定高度;步骤三: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吊运至空地上方,C吊车(5)和D吊车(6)进场到位和打腿,进行全荷载接替吊装;增加两条柔性吊带(4)分别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头部和腿部,启动C吊车(5)和D吊车(6)绷紧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头部和腿部的柔性装带(4),使两吊点的合力作用点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重心位置上,C吊车(5)和D吊车(6)的两柔性吊带形成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步骤四:待C吊车(5)和D吊车(6)全部承受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荷载后,将A吊车(2)和B吊车(3)的两柔性吊带旋转至一定角度,使A吊车(2)和B吊车(3)的两个吊点相对所述旋转中心线形成力矩,完成两点力矩分配;步骤五:A吊车(2)和B吊车(3)同时起吊,对两点力矩进行转动,循环A吊车(2)和B吊车(3)的吊索起钩升起与C吊车(5)和D吊车(6)的吊索落钩调整的动作,直至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的荷载由C吊车(5)和D吊车(6)传回至A吊车(2)和B吊车(3)上,完成90°翻转;步骤六:松掉C吊车(5)和D吊车(6)的吊索,通过A吊车(2)和B吊车(3)将完成侧翻后的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安放在运输车上,运至安装目的地后,按步骤三至步骤七将所述偏重心超重体(1)起吊、翻转至竖立姿势,安放在待安装位置上,安装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重心超重体空间两点力矩分配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吊装系统和待吊的偏重心超重体进行模拟和受力计算,确定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重心位置以及四台吊车各自承担的负载,并依此来选择吊车的型号、吊索的长度和吊带的捆绑位置;步骤二 根据起吊现场的吊装环境,确定吊车的可移动区域和吊车最大的工作幅度以及吊车的工作位置,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中部绑扎柔性吊带(4),使A吊车(2)和B吊车(3)的吊点合力作用点与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重心位置保持一致,将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按原始姿势吊出距地面一定高度;步骤三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吊运至空地上方,C吊车(5)和D吊车(6)进场到位和打腿,进行全荷载接替吊装;增加两条柔性吊带(4)分别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头部和腿部,启动C吊车(5)和D吊车(6)绷紧绑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头部和腿部的柔性装带(4),使两吊点的合力作用点在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重心位置上,C吊车(5)和D吊车(6)的两柔性吊带形成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步骤四待C吊车(5)和D吊车(6)全部承受所述偏重心超重体(I)的荷载后,将A吊车(2)和B吊车(3)的两柔性吊带旋转至一定角度,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晓军,沈海滨,纪俊宁,杨向东,曹艳欣,程龙,刘志光,高瑾,牛文龙,高长月,赵广田,张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