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687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15
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生产成本高、冲击响应大、工作时间长、承载载荷小和污染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两个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的连接螺栓通过包带垫片和螺母与所述包带式分离组件连接;记忆合金筒加热恢复原状;断开轴受拉断裂为两部分,作动弹簧推动导向筒运动,将连接螺栓释放,之后分离弹簧将左包带和右包带推开,其与上支座和下支座的接触分离,从而实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三级释放过程,一方面实现了承载力的逐级放大,同时通过逐级释放将冲击响应降到最小;顶紧弹簧和作动弹簧能有效吸收螺栓脆断产生的冲击;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可以承受较大的夹紧力,包带解锁分离机构可以承载大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属于航空航天

技术介绍
航天器需要多种连接、分离机构来实现空间连接与解锁功能,如多级运载火箭的分离、星箭分离、卫星或者宇宙飞船上太阳翼的展开等。以星箭分离为例,由于卫星和火箭在分离前靠多个解锁机构连接,在发射过程中要求多个解锁机构能承载发射的振动载荷,在到达预定区域后要求多个解锁机构同步、低冲击甚至无冲击解锁,实现星箭分离,因此,对解锁机构的承载能力、同步性和解锁产生的冲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空间解锁机构采用火工品爆开的方式实现解锁机构的解锁,但是存在研制生产成本高,冲击响应大,不能重复使用及污染等问题,现有的新型解锁分离机构包括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连接分离机构、石蜡驱动释放装置、熔断释放装置等;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连接分离机构,主要应用记忆合金的驱动实现分离螺母分离,其承载能力普遍较低;石蜡驱动释放装置,通过石蜡从固态到液态的膨胀产生机械能,来驱动分离机构分离,承载能力较高,但是需要输入能量高,工作时间长;熔断释放装置采用低熔点的材料受热熔断实现解锁,主要用于较小载荷的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冲击包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和包带式分离组件(24);所述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包括连接螺栓(1)、分离螺母A(4)、分离螺母B(5)、记忆合金筒(11);所述连接螺栓(1)与所述分离螺母A(4)和所述分离螺母B(5)组成的整体螺纹连接,所述记忆合金筒(11)受热恢复形状,使所述分离螺母A(4)和所述分离螺母B(5)分离;所述包带式分离组件(24)包括上支座(18)、下支座(19)、左包带(17)、右包带(21)、预压缩分离弹簧(20)和弹簧压片(22);所述上支座(18)和下支座(19)各有一个V型槽,所述左包带(17)和右包带(21)上有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和包带式分离组件(24);所述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包括连接螺栓(I)、分离螺母A (4)、分离螺母B (5)、记忆合金筒(11);所述连接螺栓(I)与所述分离螺母A (4)和所述分离螺母B (5)组成的整体螺纹连接,所述记忆合金筒(11)受热恢复形状,使所述分离螺母A (4)和所述分离螺母B(5)分离;所述包带式分离组件(24)包括上支座(18)、下支座(19)、左包带(17)、右包带(21)、预压缩分离弹簧(20)和弹簧压片(22);所述上支座(18)和下支座(19)各有一个V型槽,所述左包带(17)和右包带(21)上有与所述V型槽配合的V型台,左包带(17)和右包带(21) 与上支座(18)和下支座(19)通过接触配合;在左包带(17)和右包带(21)与上支座(18) 和下支座(19 )之间有一预压缩分离弹簧(20 ),并通过弹簧压片(22 )将其固定;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 )通过螺母(16 )夹紧左包带(17 )和右包带(21);所述两个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 )的连接螺栓(I)通过包带垫片(15 )和螺母(16 )与所述包带式分离组件(2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无冲击包带式解锁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冲击连接解锁组件(23)还包括、下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乃亮杨利伟辛宏伟杨会生李志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