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3886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7:33
描述了一种尤其是在纺织行业中可作前身粘合衬的粘合衬,其具有基于松散接合并且经过水射流结构化处理的纤维网或者无纺布的基底层,其中所述基底层仅在所选的表面区域中借助粘合剂被接合,并且在至少一面涂覆胶粘剂。通过对基底层进行结构化处理使其具有网格状的孔结构,实现了很高的蓬松度和可逆弹性以及极高的回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合衬,尤其是在纺织行业中可用作前身粘合衬。
技术介绍
粘合衬是服装的不可见骨架,其保证了服帖合身并且穿着舒适。根据不同的应用 情况,粘合衬有助于改善可加工性、提高性能并且使得服装稳定。前身粘合衬可用来大面积加固衣服的前片。其由基底层和用热熔胶涂覆在其上的 胶粘剂涂层构成。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将涂层的一面贴合在衣服的前片上,以使得衣服的前 片稳定并且确保了保持形状。就男装尤其是西服和休闲上装而言,对粘合衬的要求很多而且十分苛刻,这尤其 涉及必须满足各种要求的粘合衬基底层。对基底层的主要要求是舒适的织物手感、极好的保形加固性能、重量轻蓬松度 大、以及主要在纬向有很高的弹性。舒适的织物手感是高级服装加工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粘合衬加固特性对于男装而言特别重要,因为所涉及的通常是西服之类的 正装。恰恰由于男装的成衣尺寸较大,因此必须足够挺刮而且形状稳定,才能保证衣服的端 正外观。高蓬松度的粘合衬尤其对于男装而言特别重要,因为西服的内部结构可能包括多 达30个裁片,并且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得在衣服外侧面料上显露出来。因此粘合衬必须 有很高的蓬松度,以便可靠防止外侧上的这些痕迹。现代面料通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弹性,甚至往往具有双向弹性,这样就能使 服装有很高的穿着舒适性并且服帖合身。粘合衬的高弹性使得粘合衬能够适应尽可能多的 面料。由于面料变得越来越轻,因此减轻粘合衬的重量是当下头等重要的事。此外较小 的重量也意味着材料用量少,因此粘合衬的成本比较低。当今几乎仅使用梭织织物或者针织织物作为男装中的粘合衬基底材料。这些梭织 织物和针织织物主要或者仅由排列在经纱和纬纱中的变形聚酯长丝构成。这些梭织织物和 针织织物均由于变形纱的卷曲度和相应的织造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加固性能、高蓬松度和良 好的弹性。采用常见的涂层法、尤其采用双点涂层法(如点滴法)给这些基底层涂上胶粘 剂。梭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重量通常为50g/m2-100g/m2,这些产品的手感均为市场所 接受。但是正因为采用了变形长丝,在粘合衬的表面上不存在能够产生柔软织物手感的纤 维端部,因此这些梭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手感单调,给人以人造的感觉。曾有人尝试以各种方法来消除这些手感缺陷,例如DE 196 44 111或者DE 19904265就描述了此类方法,但是并未真正在市场上推广这些方法。此外梭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缺点还在于所使用的变形聚酯纱是用原生聚醚砜 (Virgin PES)切片制成的,因此无法使用可回收材料作为可持续的资源保护措施。将来还3会产生使用原生聚醚砜材料的成本劣势。此外将这些梭织和针织法作为生产织物面料的方法还需要大量人工。与之不同的是,以无纺布为基础生产粘合衬则可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减少人工成 本。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注意到将并非以纱线而是以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为基底层的粘合衬用 于加固服装尤其是男装的前片。通常以热压延法(点密封=PS法)生产无纺布基底层,并且主要将其用于例如包 边和包缝之类的小件、作为裤腰或者用于加固领口和袖口。DE 10 2009 010 995A1、EP 2 207 926B1 以及 TO 2009/059801A1 公开了另一种以无纺布为基底层生产粘合衬的方法。按照这些文献中所述的粘合衬,在一道操作步骤中 涂覆无纺布粘合剂与胶粘剂,将一种粘合剂/聚合物颗粒分散液涂覆到基于松散无纺布或 纤维网的基底层上,所述聚合物颗粒是胶粘剂。分散液经过适当设计,使得聚合物颗粒留在 纤维网的表面上,而粘合剂则渗入到纤维网的表面之中。涂覆分散液之后进行热处理,将纤 维网烘干、使得粘合剂交联并且使得胶粘剂的聚合物颗粒烧结。根据这些文献所述,适宜按 照网格状点模式将分散液涂覆在基底层上。以上述方法生产的粘合衬具有柔软织物手感并 且改善了弹性的特点。由于采用无纺布作为基底层,因此也能以简单而且成本低廉的方式 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对上述类型的粘合衬进行改进,使其除了具有很高的蓬松度 和舒适的手感之外,还改善了回弹性和可逆弹性,此外还能以简单而且成本低廉的方式生产。这一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粘合衬来解决。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 专利技术的有益实施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尤其是在纺织行业中可用作前身粘合衬的粘合衬具有由松散接 合和水射流结构化的纤维网或无纺布构成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仅在所选的区域中借助粘 合剂被接合,并且在至少一面涂上胶粘剂。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底层经过结构化处理,使其 具有网点状的孔结构。令人惊奇地发现,利用水射束进行结构化处理后在基底层中产生网点状孔结构, 并且利用粘合剂使其仅仅局部接合,甚至能够在与前身粘合衬相关的区域中赋予粘合衬很 高的可逆弹性和很高的回弹性。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粘合衬由松散接合的纤维网或无纺布构成。因此本专利技术也包括 所有那些经过以不同强度施加的加固方法处理之后其纤维仍具有尽可能高的活动性的纤 维织物,例如水刺缠结无纺布通常就是这种情况,即使使用了很高的水压。这些均包括在本 专利技术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化”以及“水射流结构化”指的是利用水射流使得纤维织物中 的纤维重新排列,从而产生网点状孔型。但是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效果,这些孔不必完全 没有纤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利用水刺法通过结构化筛网产生孔结构。 水刺法是已知的,主要用于加固、尤其用于预加固无纺布。用于加固或预加固的水压通常约为150巴或小于50巴。实践证明,用于产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网或松散结合的无纺布的孔结 构的水压在60 120巴范围内。作用于松散结合的纤维网或无纺布的水射流显然会将一部分纤维朝向旁边挤压, 因此就会在基底层中出现蓬松度异常高的打孔结构。在粘合衬总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该蓬 松度比同等重量梭织织物或针织织物高出40 %。特别适宜在纤维网或无纺布的预加固过程中进行结构化处理(产生孔结构),这 样可保证一种特别高效的工艺方法。对纤维网进行结构化处理通常需要例如比仅用于对纤维网进行预加固的水刺法 以及DE102009010995A1中所述方法更多的能量和更高的水压,但同时也会使纤维网得到 更强力的预加固,这有益于无纺布表面的耐磨强度。由于在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同时进行预加固,即使紧接在水射流处理之后进行打 孔,纤维网也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必立即通过印刷对其进行最终加固。而是可以将经过三维 结构化处理的纤维网烘干后卷绕在辊上,然后在单独的第二道工序中按照所有常见的衬布 涂层方法对其进行涂层处理和最终加固。这意味着也可以在后一道工序中印刷粘合剂,并 且按照特别适用于前身粘合衬的3P法或双点法涂覆胶粘剂聚合物。有利的是,采用水刺法对纤维网进行预加固和结构化处理,首先从第一面在第一 个筛网上方、例如在100目的筛网上方用水射流进行喷射。这样即可对纤维网进行第一次 预加固,纤维网还可得到均匀光滑的表面。在第一次预接合之后,例如通过20目筛网在预 加固的纤维网相对一侧的第二面上用水射流进行喷射产生孔结构。可以使用在高压能量水射流处理领域中已知的目筛作为筛网,其中通过丝网产生 筛网结构的筛筒。筛丝的厚度和横断面、筛丝的材料以及可实现的织物结构的弯头共同决 定了无纺布的蓬松度。为了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粘合衬,有利的是将直径为O. 3m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粘合衬,尤其是在纺织行业中用作前身粘合衬,具有由松散接合并且经过水射流结构化处理的纤维网或者无纺布构成的基底层,其中所述基底层仅在所选的表面区域中借助粘合剂被接合,并且在至少一面涂有胶粘剂,且所述基底层具有网格状的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格吕诺伊斯乌尔里希·席贝尔汉斯·雷特希埃尔科·特施纳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宝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