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刮肠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352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刮肠刀,包括无刃刀体(1)、中间连接体(2)和手柄(3),所述中间连接体(2)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3)设置在中间连接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1)为至少为两个的相互平行设置的薄板体(1a),所述薄板体(1a)连接于中间连接体(1)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1)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一次操作有多片刀体对大肠进行刮削,具有较高的刮削效率,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高效刮肠刀
本专利技术属于刮肠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肠刀。
技术介绍
目前肠衣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获得肠衣之前,必须刮去大肠的黏膜层和肌肉层。随着人们对肠衣制品需求的增加,需要一种特殊的刮肠刀来满足需要。传统的刮刀只有单片刀体,每使用刮刀刮一次大肠,刀体只对大肠作用一次,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效率较高的刮肠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刮肠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刃刀体、中间连接体和手柄,所述中间连接体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设置在中间连接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为若干个(至少为两个) 平行设置的薄板体,所述薄板体连接于中间连接体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进一步地,所述若干薄板体的个数为3 5,且呈等间距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薄板体与中间连接体之间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Γ50°。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每刮一次就可实现对大肠的对次作用刮削,具有较高的刮削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无刃刀体I、中间连接体2和手柄3,所述中间连接体2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3设置在中间连接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I 为若干平行设置的薄板体la,图中所示的为3个薄板体,所述薄板体Ia连接于中间连接体 2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2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倾斜角度范围为3(Γ50°。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只要手握住把手即可,每在大肠上移动一次,设置在中间体底部的3个薄板体会依次作用在大肠上对大肠进行刮削,具有较高的效率。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不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如薄板体个数和薄板体倾斜角度)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刮肠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刃刀体(I)、中间连接体(2)和手柄(3),所述中间连接体(2)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3)设置在中间连接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I)为若干个(至少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薄板体(la),所述薄板体(Ia)连接于中间连接体(1)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2)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刮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薄板体(Ia)的个数为 3 5,且呈等间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刮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体(Ia)与中间连接体(2)之间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Γ5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刮肠刀,包括无刃刀体(1)、中间连接体(2)和手柄(3),所述中间连接体(2)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3)设置在中间连接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1)为至少为两个的相互平行设置的薄板体(1a),所述薄板体(1a)连接于中间连接体(1)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1)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一次操作有多片刀体对大肠进行刮削,具有较高的刮削效率,实用性较强。文档编号A22C17/16GK102972495SQ20121051631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顾永军 申请人:如皋市坝新肠衣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刮肠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刃刀体(1)、中间连接体(2)和手柄(3),所述中间连接体(2)的结构为长方体;手柄(3)设置在中间连接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无刃刀体(1)为若干个(至少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薄板体(1a),所述薄板体(1a)连接于中间连接体(1)的底面上,并与中间连接体(2)底面倾斜呈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坝新肠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