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43359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属鱼类养殖水体生物净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塑料大棚、沉淀池、沼气池、生物滤池A、生物滤池B、生物滤池C、蓄水池、养殖池A、养殖池B、养殖池C、养殖池D和养殖池E,沉淀池、各物滤池、蓄水池、各养殖池分别呈对称状在塑料大棚内一字排列。沉淀池、各物滤池、蓄水池、各养殖池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收水主管、回流管和曝气主管。该系统的养殖水通过自动收集、沉淀和水生植物及填充基质过滤吸收转化等多级处理后,进入蓄水池复氧、消毒、再通过潜水泵提升到各养殖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从而降低了室内工厂化养殖生产成本,在我国缺水地区开展高密度养殖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属鱼类养殖水体生物净化

技术介绍
鱼类室内工厂化养殖,特别是名优鱼类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是现在鱼类高效养殖的趋势。室内工厂化养殖具有对养殖环境因子,如水温、溶氧、光照、投饲、消毒、杀菌、吸污、 分选、起捕、废水处理及应急发电等进行全部或部分人工控制,并使其最优化,使鱼类在最佳的理化环境中生长,实现优质高效,产品像工业品一样,全年均衡上市。但室内工厂化养殖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投资大、管理严格、技术性强,适合于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生产,而且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养殖水体的处理和净化问题。因为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代谢产物使水质恶化,其中包括氨氮、尿素、粪便有机物、以及其它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有机物质会进一步降解产生氨氮、亚硝氮和硝氮。在闭合循环系统中,这些物质使PH降低,耗尽溶解氧,增加混浊度,降低水质对养殖鱼类的可适应性;养殖集约化程度越高,这些影响就越大。 一个系统中废物产生的量是基于养殖品种及其生长阶段、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及投喂给鱼的饲料的质和量。水质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塑料大棚(1)、沉淀池(2)、沼气池(3)、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其特征在于:沉淀池(2)、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分别呈对称状在塑料大棚(1)内一字排列,沉淀池(2)一侧设置有沼气池(3),沉淀池(2)内设置有过滤网(13),沉淀池(2)底部装有排污管(14),沼气池(3)通过排污管(14)与沉淀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