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8931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8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水泵、水质监测装置、沉淀物处理池、水管、气管。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管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还通过水泵、水管与养殖容器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控温装置,曝气增氧机通过气管分别与养殖容器和各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本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系统设计合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高,是一种节能、高效、低成本、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新型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即利用天然水进行自然养殖,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且由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代谢物和剩余残饵等,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2、由于 养殖温度、水质等因素无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缺乏科学管理,养殖周期长,养殖效益低。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循环水水产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电、高密度集约化、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和废水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未来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发展方向。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一般包括固液分离、蛋白质分离、生物净化、曝气、消毒和增氧等流程。但现有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不足之处所需的投资和系统运行成本较高,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处理效果不佳,生物膜修复滞后,有的对水产品的品质还有影响,系统运行复杂,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此类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合于工厂化养殖,节能高效,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所米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水泵、水质监测装置、沉淀物处理池、水管、气管;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管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还通过水泵、水管与养殖容器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控温装置,曝气增氧机通过气管分别与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养殖容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沉淀物处理池相连,养殖容器还连接有水质监测装置,补水装置与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所述养殖容器为一组养殖容器。所述养殖容器为玻璃养殖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如玻璃养殖缸的养殖容器进行水产养殖并设置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沉淀物处理池等装置,养殖容器排出水在微生物净化池经过滤和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净化等,能快速修复生物膜,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达到良好的循环水水质标准;2、养殖容器排出水经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处理回流到养殖容器进行循环使用,即能节约90%以上的水资源;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控温装置,控制鱼类最佳生长的适温范围,保持稳定的水质,达到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缩短30%以上的养殖周期,饵料效率提高10%以上,养殖成活率95%以上;4、本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系统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是一种节能、高效、低成本且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新型养殖系统。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不意图。符号说明1 一曝气增氧机;2 —养殖容器;3 —出水管;4 一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5 —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6 —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7 —沉淀物处理池;8 一水泵; 9 一回流水管;10—控温装置;11 一补水装置;12—沉淀物排放管;13 —气管; 14 一水质监测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如图I所不,包括包括养殖容器2、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4、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5、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曝气增氧机I、控温装置10、补水装置11、水泵8、水质监测装置14、沉淀物处理池7、出水管3、回流水管9、气管13。养殖容器2、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4、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5、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通过出水管3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还通过水泵8、回流水管9与养殖容器2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内设置有控温装置10。曝气增氧机I通过气管13分别与养殖容器2、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4、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5、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相连。养殖容器2的底部通过沉淀物排放管12与沉淀物处理池7相连,养殖容器2还连接有水质监测装置14。补水装置11与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相连。养殖容器2由一组玻璃养殖缸组成,养殖容器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品放置于养殖容器2内养殖,养殖排出水通过出水管3依次进入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4、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5、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8抽回养殖容器2内,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当养殖容器2的残饵或其它固体废渣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将其排放至沉淀物处理池7进行处理。曝气增氧机I可根据需要向养殖容器2、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4、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5、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6内输送氧气。控温装置10可用于调节控制回流到养殖容器2的循环水的温度,水质监测装置14可用于监控养殖容器2的水质情况,补水装置11可用于给系统适时补充水源。本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设计合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水泵、水质监测装置、沉淀物处理池、水管、气管;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管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还通过水泵、水管与养殖容器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控温装置,曝气增氧机通过气管分别与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养殖容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沉淀物处理池相连,养殖容器还连接有水质监测装置,补水装置与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容器为一组养殖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容器为玻璃养殖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水泵、水质监测装置、沉淀物处理池、水管、气管。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管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还通过水泵、水管与养殖容器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控温装置,曝气增氧机通过气管分别与养殖容器和各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本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系统设计合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高,是一种节能、高效、低成本、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新型养殖系统。文档编号A01K63/00GK102771436SQ20121029830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江仁党, 郑秋真, 陈熙春, 黄文华 申请人:清流县清泉特种水产养殖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曝气增氧机、控温装置、补水装置、水泵、水质监测装置、沉淀物处理池、水管、气管;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管依次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还通过水泵、水管与养殖容器相连,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内设置有控温装置,曝气增氧机通过气管分别与养殖容器、第一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二道微生物净化池、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养殖容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沉淀物处理池相连,养殖容器还连接有水质监测装置,补水装置与第三道微生物净化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秋真黄文华陈熙春江仁党
申请(专利权)人:清流县清泉特种水产养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