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专利>正文

手持通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301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手持通讯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元件以及置于外壳前端用于显示的屏幕,还包括置于外壳且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并由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发光的发光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且当用户手持所述外壳时、可使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感应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手持通讯设备的外壳设置发光件以及感应件,通过该用户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时,手对感应元件的作用,使得控制元件和发光件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发光件的发光,这样,即丰富了该手持通讯设备的功能,且便于用户在黑夜中行走时,使用该手持通讯设备,保证用户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讯设备的
,尤其涉及手持通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持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手持通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系列产品等等。 现有技术中,手持通讯设备只有在屏幕下设置发光件,且只有在使用时,发光件才发光,照亮屏幕,当手持通讯设备不被使用时,即使是手持着该设备,其也不会有发光的功能,这样,使得该手持通讯设备功能单一,且很多时候,屏幕正对着用户,外人难以看到,用户在黑夜中行走时,由于专心于操作手持通讯设备,且手持通讯设备上没有其它明显的亮光特征,车辆难以看到用户,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手持通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持通讯设备功能单一、给用户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手持通讯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元件以及置于所述外壳前端用于显示的屏幕,还包括置于所述外壳且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并由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发光的发光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且当用户手持所述外壳时、可使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感应元件。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两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后端面。或者,所述外壳为可透光的透光件,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中。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两侧中。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后端中。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元件为受压时可将所述控制元件和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中。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元件为设于所述外壳表面且可由导体导通的微导线,所述微导线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件。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为LED或者冷光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手持通讯设备的外壳设置发光件以及感应件,通过该用户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时,手对感应元件的作用,使得控制元件和发光件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发光件的发光,这样,即丰富了该手持通讯设备的功能,且便于用户在黑夜中行走时,使用该手持通讯设备,保证用户的安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持通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持通讯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手持通讯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手持通讯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元件以及置于外壳前端用于显示的屏幕,还包括置于外壳且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并由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发光的发光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且当用户手持所述外壳时、可使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 元件的感应元件。使用本技术中的手持通讯设备,当用户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时,其外壳的发光件会发光,使得该手持通讯设备的功能丰富,且便于用户的使用,在黑夜环境中,外壳的发光件发出的光刻警示来往车辆,保证用户安全。本技术中的手持通讯设备指的是所有可以手持并可以进行通讯的设备,例如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系列产品、游戏机等,以下仅以移动手机作为实施例,但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f 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手持通讯设备I包括外壳11、设于所述外壳11前端面且用于显示的屏幕12以及放置在外壳11内的控制元件14,当然,外壳11内还设有其它一些必须的电子元件以及用于供电的电源等,该手持通讯设备I的一切需要显示的图像或信息都直接显示在屏幕12上,控制元件14则对整个手持通讯设备I的运作进行控制。为了丰富该手持通讯设备I的功能,且便于用于在黑夜行走中,安全使用该手持通讯设备1,也就是便于来往车辆便于看到用户,以免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该手持通讯设备I的外壳11设有发光件13以及设有当用户手持外壳11时、可使发光件13和控制元件14电性连接的感应元件15。这样,手持通讯设备I可以保持两种状态当用户没有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I时,发光件13不会和控制元件14电性连接,从而,发光件13处于不亮的状态;当用户手持着该手持通讯设备I时,感应元件15则将当发光件13和控制元件14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元件14控制发光件13进行发光,使得该手持设备处于亮的状态。上述的手持通讯设备I功能丰富,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起功能单一的缺陷,且当用户在黑夜中行走时,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1,不管出于使用状态,或不使用状态,其外壳11都会处于亮的状态,从而可让来往车辆知道用户的方位,避免对用户造成伤害。上述中的发光件13可以设置在外壳11中,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1表面上,当然,当反光件设置在外壳11中时,该外壳11则为可透光的透明件,这样,可以使得发光件13发出的光通过外科透射出来。当然,发光件13在外壳11的位置也可以是多种设置形式的,其可以设置在外壳11的两侧,也可以是设置在外壳11的后端,当然,也可以即设置在外壳11的两侧,又同时设置在外壳11的后端。以上的设置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并不仅限制于单种情况。具体地,发光件13可以是LED,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可由控制元件14控制发光的元件。本实施例中的元件为设置在外壳11中且当感应到压力或电位差感应力时、则可将发光件13和控制元件14电性连接的传感器,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在控制元件14和发光件13上,这样,当用户手持于该手持通讯设备I的外壳11时,手会对外壳11产生一定的压力或电位差感应力,这样,传感器感应到压力或电位差感应力,则将控制元件14和发光件13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发光件13发光。实施例二·如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元件15为设于外壳11表面上且可由导体导通的微导线,该微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控制元件14,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发光件13,这样,由于人体是导体,当用户手持该手持通讯设备I时,微导线则会被导通,从而实现控制元件14和发光件电性连接,控制元件14则会控制发光件13发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手持通讯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元件以及置于所述外壳前端用于显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外壳且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并由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发光的发光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且当用户手持所述外壳时、可使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感应元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两侧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后端面。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可透光的透光件,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置于所述外壳两侧中。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通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持通讯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元件以及置于所述外壳前端用于显示的屏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外壳且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并由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发光的发光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且当用户手持所述外壳时、可使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的感应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