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适用于对现有滚筒类飞剪机的螺旋剪刃的改进设计,以及对新机型螺旋剪刀的新设计。建立协调工艺要求及机构参数与刀刃螺旋角β和刀片厚h的综合性关系,确定下刀刃螺旋角0.2°≤β↓[1]≤0.98°,上刀刃螺旋角0.20°≤β↓[2]≤0.9834°。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剪切钢板的厚度从2.0mm提高到5.5mm。(*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属于作业运输类中的剪切领域。飞剪机螺旋剪由英国哈尔顿公司60年代末研制成功,以后推广到各国,目前国内外飞剪机剪刃螺旋角β均采用1°,刀片厚h采用小于等于16mm,如何根据剪切对象对剪刃螺旋角β和刀片厚h在功能方面协调平衡地开发,长期以来尚没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要求剪切钢板厚达4.5mm时,并要求对现有的机器设备及其设施,包括飞剪机外形、电动机功率、电气控制、土建设施、工艺参数等方面都不改变,因此在技术上产生了多方面的难点和矛盾,如要减小剪切力,实现电动机功率不变动与同步剪切、电气控制不变动的矛盾;由于剪切厚度达4.5mm,剪刀厚度的增加与保证刀片应有的螺旋弹性变形的矛盾。经对现有技术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的检索,至今尚未发现对剪刃螺旋角β和刀片厚h的改进设计,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报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协调地开发螺旋角β和刀片厚h功能性特点,打破传统的β和h的选取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首先以协调平衡开发β和h功能为原则,其次,①确定设备、电器系统以及各设备接口不改变;②剪切钢板外形的宽度尺寸不变,厚度从0.3mm≤δ≤2.0mm扩大到0.3mm≤δ≤4.5mm;③飞剪机构参数下剪刃回转半径RD、上剪刃回转半径RG、刀轴中心距HO、刀轴偏心距E、下刀片斜角θC、上刀片斜角θK已确定。综合考虑减小剪切力,保证电动机功率不变与同步剪切、电气控制不变动;以及因剪切厚度增加,增加刀片厚度h与实现刀片螺旋弹性变形等这些矛盾。在飞剪机构参数已定的前提下,建立协调均衡工艺要求以及机构参数与刀刃螺旋角β和刀片厚h的综合性关系。经过长期摸索和实验,终于找出了在已定的工艺条件和飞剪机构参数的情况下β的取值范围,0.2°≤β≤0.9834°,根据投影关系下刀片螺旋角β1和上刀片螺旋角β2的投影关系为β2=tg-1]]>,即0.2°≤β1≤0.98°,0.2°≤β2≤0.9834°;在β1和β2已定的情况下,h≤18mm。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第一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在一个厂一年增产了42万吨以上的冷轧钢板,产值达18亿元;第二扩大了钢板剪切原厚度的范围0.3≤δ≤2.0,实际剪切达0.3≤δ≤5.5(均为mm),第三,提高了钢板剪切质量,降低了剪切噪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飞剪机构总体示意2本专利技术螺旋角和刀片厚位置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在综合考虑减小剪切力,保证电动机功率不变与同步剪切、电气控制不变动;以及因剪切厚度增加,增加刀片厚h与实现刀片螺旋弹性变形等这些矛盾。在飞剪机构参数不定的前提下,建立协调均衡工艺要求以及机构参数与刀刃螺旋角β1和刀片厚h的综合性关系。经过长期摸索和实验,终于找出了在已定的工艺条件和飞剪机构参数的情况下β的取值范围,0.2°≤β≤0.9834°,根据投影关系下刀片螺旋角β1和上刀片螺旋角β2的投影关系为β2=tg-1]]>,即0.2°≤β1≤0.98°,0.2°≤β2≤0.9834°;在β1和β2已定的情况下,h≤18mm。为了进一步说明,提供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①确定设备可以完成的技术指标剪切钢板厚度 δ=0.1~1.0mm剪切钢板宽度 b=500~1400mm定尺长度 L=~mm定尺精度 Δ1=±0.25~+0.5mm最大剪切速度 Vmax=300m/min②确定飞剪机构参数刀轴中心距HO=466.50mm刀轴偏心距E=7.35mm下刀刃回转半径RD=233.20mm上刀刃回转半径RG=234.01mm下刀片斜角θC=0.4°上刀片斜角θK=1.6°在滚筒类飞剪机上进行剪切,选择下刀刃螺旋升角β1=0.98°,上刀刃螺旋升角β2=0.9834°,h=17mm。剪切质量理想,优于美国莱特尔的机组;剪切产量相当于两条莱特尔机组的产量,且噪音低,刀片寿命长。实施例二①确定设备可以完成的技术指标剪切钢板厚度 δ=0.3~4.5mm剪切钢板宽度 b=900~1850mm定尺长度 L=1000~6000mm定尺精度 Δ1=±100mm最大剪切速度 Vmax130~300m/min材质 σb≥65kgf/mm2电动机功率N=205KW减速比i=3.81②确定飞剪机构参数刀轴中心距HO=470mm刀轴偏心距E=8.35mm下刀刃回转半径RD=235mm上刀刃回转半径RG=235.81mm下刀片斜角θC=0.5°上刀片斜角θK=2.0°在滚筒类飞剪机上剪切,选择下刀刃螺旋升角β1=0.65°,上刀刃螺旋升角β2=0.6572°,h=17.5mm。剪切质量断面光整,实际剪切钢板厚达5.5mm,且产量高,综合指标均优于其他类飞剪机,且噪音低,刀片寿命长。实施例三①确定设备可以完成的技术指标剪切钢板厚度 δ=1.2~7.0mm剪切钢板宽度 b=900~2500mm定尺长度 L=2000~18000mm定尺精度 Δ1=±1.5最大剪切速度 Vmax=230m/min②确定飞剪机构参数刀轴中心距HO=472.5mm刀轴偏心距E=9.85mm下刀刃回转半径RD=236.50mm上刀刃回转半径RG=237.31mm下刀片斜角θC=0.7°上刀片斜角θK=2.8°在滚筒类飞剪机上进行剪切,选择下刀刃螺旋升角β1=0.20°,上刀刃螺旋升角β2=0.2007°,h=18mm。剪切质量光整,实际剪切厚度可达7.0mm,与连杆类飞剪比较工效可提高2倍以上,且噪音低,刀片寿命长。权利要求1.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其特征在于确定下刀刃螺旋角0.2°≤β1≤0.98°,上刀刃螺旋角0.20°≤β2≤0.98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其特征还在于β1和β2确定的情况下,刀片厚h≤18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适用于对现有滚筒类飞剪机的螺旋剪刃的改进设计,以及对新机型螺旋剪刀的新设计。建立协调工艺要求及机构参数与刀刃螺旋角β和刀片厚h的综合性关系,确定下刀刃螺旋角0.2°≤β文档编号B23D25/00GK1220927SQ98126308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柳冉, 高玉田, 沈成孝, 赵兵, 朱庆明, 朱季瑞, 马建华, 蒋继中, 施汉杰, 董丰收, 李光胜, 郁黎扬, 潘纪根, 姚林龙 申请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设计,其特征在于确定下刀刃螺旋角0.2°≤β↓[1]≤0.98°,上刀刃螺旋角0.20°≤β↓[2]≤0.98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冉,高玉田,沈成孝,赵兵,朱庆明,朱季瑞,马建华,蒋继中,施汉杰,董丰收,李光胜,郁黎扬,潘纪根,姚林龙,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