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所述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继电保护系统(含自动化)与调度系统集中一体化配置,与三级调度相适应。促进解决调度运行管理层级较多(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集控站、变电站),管理复杂,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控一体化,调度数据由数秒级提升到亚秒级,使系统分析、预警、控制具备实时性,可实现调度策略的实时在线调控,智能调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
本技术涉及智能变电站区域电网的网络分分布式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变电站、集控站、调度结构,导致现有的调度运行管理层级较多,信息交换复杂,急需实现调控一体化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设计。传统的面向元件的后备保护定值整定和配合困难,选择性、快速性矛盾难以协调;不能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不能实现环网运行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基于IEC61850-9-2协议的数据共享采样传输技术和支持 IEEE 1588时间同步协议的技术及设备发展成熟,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网络化保护的关注和研究。后备保护作为主保护异常时的保护,需考虑保护范围的逐级配合和动作延时的逐级配合问题,受系统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保护的整定范围越来越难以配合,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造成整定出错保护越级跳闸等错误行为,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网络结构的复杂化,后备保护的整定延时时间过长,也会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综上,网络的复杂化使得传统的调度和继电器保护系统越发复杂,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用以解决基于传统调度与保护方式的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所述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均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设备层由前置服务器组和至少一个保护服务器组构成,前置服务器组和保护服务器组通讯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和所述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过程层包括各间隔的设备与智能组件,智能组件通过PTN实时传输设备连接PTN通信网,PTN通信网连接所述设备层光纤网络。所述调控层的区域监控中心为具备变电站主控功能的区域监控中心。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是网络分层分布式架构,通过分为调控层、设备层、过程层三层网络,重点解决传输延迟、流量、堵塞、冗余等技术难题,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按照调度管理范围,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功能全部上移至调度控制中心并集中完成,由传统的面向元件的设计思想提升为面向系统的保护、自动化设计,定值免整定,适应新能源接入、环网运行等变化,调控一体化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设计,实现一体化保护、监测与控制。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基于变电站信息共享标准化、传输网络化特征,将区域电网内多变电站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集中实现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监控功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继电保护系统(含自动化)与调度系统集中一体化配置,与三级调度相适应。促进解决调度运行管理层级较多(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集控站、变电站),管理 复杂,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控一体化,调度数据由数秒级提升到亚秒级,使系统分析、预警、控制具备实时性,可实现调度策略的实时在线调控,智能调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分层分布式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示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的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均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设备层由前置服务器组和两个保护服务器组构成,前置服务器组和保护服务器向上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向下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过程层包括各间隔的设备和智能组件(某些间隔还包括合并单元和采集器),智能组件通过PTN实时传输设备连接PTN通信网,PTN通信网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调控层调控层的区域监控中心为具备变电站主控功能的区域监控中心,即将传统变电站站控层功能上移至调控层区域监控中心,变电站内取消主控室、站控层。设备层区域电网主后保护均集中在设备层的保护装置中(冗余),简化间隔层。站内配置快速距离I段保护。如图2,设备层的保护服务器组包括主保护服务器组、后备保护服务器组、主后一体化保护服务器组,设备层向下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向上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通信均采用冗余方式。过程层站内设备就地化,变电站测量和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整合,一体化安装,站内取消主控室,大大减少了二次设备,减少了占地面积。如图2,过程层通讯也采用冗余方式,各间隔的智能组件均通讯连接到两个PTN实时传输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所述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均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设备层由前置服务器组和至少一个保护服务器组构成,前置服务器组和保护服务器组通讯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和所述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过程层包括各间隔的设备与智能组件,智能组件通过PTN实时传输设备连接PTN通信网,PTN通信网连接所述设备层光纤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层的区域监控中心为具备变电站主控功能的区域监控中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所述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继电保护系统(含自动化)与调度系统集中一体化配置,与三级调度相适应。促进解决调度运行管理层级较多(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集控站、变电站),管理复杂,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控一体化,调度数据由数秒级提升到亚秒级,使系统分析、预警、控制具备实时性,可实现调度策略的实时在线调控,智能调度。文档编号H02J13/00GK202798152SQ20122038077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贞 , 杨恢宏, 邱俊宏, 王广民, 慕宗君, 过锐 申请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络分层分布式的智能区域电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层、设备层和过程层;所述调控层由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构成,区域监控中心和区域调度中心均连接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设备层由前置服务器组和至少一个保护服务器组构成,前置服务器组和保护服务器组通讯连接设备层光纤网络和所述调控层光纤网络;所述过程层包括各间隔的设备与智能组件,智能组件通过PTN实时传输设备连接PTN通信网,PTN通信网连接所述设备层光纤网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贞,杨恢宏,邱俊宏,王广民,慕宗君,过锐,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