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电监测系统及雷电监测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3787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雷电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雷电监测系统及雷电监测终端。其中的雷电监测终端包括:获取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连接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将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获取到的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供电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雷电监测终端由于增加了可检测雷电流能量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相对于现有的雷电监测终端,可真实的反映监测点雷电流对相应电子设备的威胁,优化了监测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电监测系统及雷电监测终端
本技术属于雷电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雷电监测系统及雷电监测终端。
技术介绍
雷电监测一种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等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的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雷电监测系统包括分布在各监测点的雷电监测终端、以及一雷电监测中心。雷电监测终端利用电流传感器采集雷电流并对采集的雷电流进行波形滤波,之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发送到雷电监测中心。典型的雷电监测终端主要有雷击计数器、雷电幅值记录仪、雷电波形记录仪等。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雷电监测终端是将电 流传感器采集到的雷电流作为反映雷击状况的雷电监测数据,该雷电监测数据只能反映雷电流波形的幅值大小,而直接影响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的雷电流能量不但与雷电流波形的幅值相关,还与雷电流作用时间相关, 即便是幅值很小的雷电流持续作用时间很长,仍可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但该雷电监测数据却无法反映雷电流能量的大小,因而无法真实的反映监测点雷电流对相应电气设备的威胁,监测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电监测终端,旨在解决现有的雷电监测终端只能监测雷电流波形的幅值大小,无法监测雷电流能量大小,因而无法真实的反映监测点雷电流对相应电气设备的威胁,监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雷电监测终端,所述雷电监测终端包括获取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将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获取到的所述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供电单元。进一步地,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微处理经器处理得到的雷电流能量数字信号发送给雷电监测中心的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由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雷电监测中心;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采集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的电流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对所述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雷电流进行整流后输出的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对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所述雷电流的能量进行存储、并根据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泄放存储的能量的雷电流储能电路;连接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采集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的端电压并将所述端电压输出给所述微处理器的采样电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当所述采样电路采集的所述端电压达到预设值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出唤醒信号的唤醒电路。其中,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可以包括电容Cl、电阻R3、电阻R4、NPN型三极管Ql ;所述电容Cl并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采样电路。其中,所述采样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稳压管D5 ;所述电阻R5、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7、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9顺次串联在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8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接地;所述稳压管D5并联在所述电阻R9两端;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阻 R9连接的一端作为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唤醒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其中,所述唤醒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比较器Ul ;所述比较器Ul的比较信号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lO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l的参考信号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ll接地;所述电阻R13、所述电阻 R12和所述电阻Rll顺次串联在一直流电和地之间;所述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上述雷电监测终端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可以是CAN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可以是单片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雷电监测系统,包括雷电监测终端和雷电监测中心,所述雷电监测终端 包括获取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将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获取到的所述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供电单元。进一步地,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微处理经器处理得到的雷电流能量数字信号发送给雷电监测中心的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由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雷电监测中心;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采集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的电流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对所述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雷电流进行整流后输出的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对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所述雷电流的能量进行存储、并根据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泄放存储的能量的雷电流储能电路;连接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采集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的端电压并将所述端电压输出给所述微处理器的采样电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当所述采样电路采集的所述端电压达到预设值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出唤醒信号的唤醒电路。其中,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可以包括电容Cl、电阻R3、电阻R4、NPN型三极管Ql ;所述电容Cl并联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采样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可以是CAN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可以是单片机;所述采样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稳压管 D5 ;所述电阻R5、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7、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9顺次串联在所述雷电流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8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接地;所述稳压管D5并联在所述电阻R9两端;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阻R9 连接的一端作为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唤醒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唤醒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10、电阻RlI、电阻R12、电阻R13、比较器Ul ;所述比较器Ul的比较信号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lO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 Ul的参考信号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ll接地;所述电阻R13、所述电阻R12和所述电阻 Rll顺次串联在一直流电和地之间;所述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本技术提供的雷电监测终端由于增加了可检测雷电流能量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相对于现有的雷电监测终端,可真实的反映监测点雷电流对相应电子设备的威胁,优化了监测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电监测终端的原理图;图2是图I中雷击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图2的电路图;图4是图2中,电流传感器与相应电子设备的一种连接电路图;图5是图I中第一通信单元与微处理器的连接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电监测系统的一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针对现有雷电监测终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电监测终端增加一连接微处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电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监测终端包括:获取相应监测点的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的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将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获取到的所述雷电流能量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雷击电流检测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供电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生栾海元张庭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