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754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包括对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的测试装置、对测试装置进行供水的供水装置和与测试装置相接的排水装置,多孔混凝土试件为立方体试件;测试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试件放置腔的试件套筒以及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上下方的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套筒和下套筒均为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上套筒上开有溢水孔和测压孔一;试件放置腔为立方形腔体;试件套筒上开有测压孔二;试件套筒下部设有方框形支撑台;下套筒内部设置有集水槽且其侧壁上开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密封性良好、测试数据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常水头测试仪存在的侧壁渗漏、水位差测量不精确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渗透系数测定
,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
技术介绍
随着道路建设里程的激增,各种形式的路面病害也迅速增加,其中路面的水损害是所有病害中最为严峻的病害之一。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路面结构排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路面结构排水在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已作为一项措施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对路面结构排水的研究起步较迟,成果也不多,现有的有关规范对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只作了原则性规定,设计往往按经验进行,对排水结构层的性能评估具有片面性。我国对路面结构排水系统的研究始于1990年,同济大学在江西省萍乡市修建了一段水泥混 凝土路面的内部排水试验路。之后,同济大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排水系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郑木莲对多孔混凝土基层进行研究,通过制作渗透仪,对渗透系数进行测试,对渗透系数、孔隙率等排水性能指标及之间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多孔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之后,同济大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排水系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郑木莲对多孔混凝土基层进行研究,通过制作渗透仪,对渗透系数进行测试,对渗透系数、孔隙率等排水性能指标及之间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多孔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室内测试渗透系数的仪器,按照渗透试验原理的不同分为常水头渗透仪和变水头渗透仪两种。一般粘质土与细粒土等渗透性能较差的材料,渗透系数K小于10_3cm/s,由于流量太小而难以准确测定,常采用变水头法测定其渗透系数。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砂类土等材料,多孔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通常不低于O. 35cm/s,因此可采用常水头法测定其渗透系数。关于多孔混凝土渗透系数的测定,目前尚无统一的试验方法,常见渗透仪主要用于土样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系数是表征多孔混凝土排水性能最直接和有效的指标,现如今排水材料渗透系数的测定大多基于Darcy试验定律,多孔混凝土亦是如此。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国内外所使用的常水头渗透仪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侧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由于采用蜡、膨胀胶、密封胶或各种胶带等方式,来填充仪器侧壁和试件之间的孔隙,因而很难完全防止漏水,而且实际操作烦琐;第二、测试数据精度较低由于渗透试验中要测量的压力差为微差压,而现有的常水头渗透仪一般采用玻璃管或U型管测量进行压力差测试,其测量读数不可能精确到Imm水柱,因而测试数据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密封性良好、测试数据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常水头测试仪存在的侧壁渗漏、水位差测量不精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的测试装置、对所述测试装置进行供水的供水装置和与所述测试装置相接的排水装置,所述多孔混凝土试件为立方体试件;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试件放置腔的试件套筒、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上方的上套筒和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下方的下套筒;所述上套筒为上下部均开口的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且其内部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所述上套筒的外侧壁上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溢水孔,上套筒的外侧壁下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测压孔一,所述测压孔一与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上端相平齐,且测压孔一上装有用于测试所述立方体试件上部水位的测压管一;所述供水装置由上至下向所述测试装置内注水;所述试件放置腔为立方形腔体,且所述立方形腔体的尺寸与所述立方体试件的尺寸相同;所述试件套筒为内部开有所述立方形腔体的圆柱状有机玻璃筒,且试件套筒的外侧壁上开有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的测压孔二,所述测压孔二与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底端相平齐,且测压孔二上装有用于测试所述立方体试件下部水位的测压管二;所述试件套筒的下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对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进行支撑的方框形支撑台;所述下套筒为上部开口且下部密封的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且其内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所述下套筒的外侧壁上开有与所述集水槽相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排水装置相接。上述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是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供水容器和安装在供水容器上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装有止水夹一,所述供水容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刻度;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上套筒上方。上述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是所述立方体试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层,且所述立方体试件外侧壁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侧壁之间的间隙通过灌装封蜡进行密封。上述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层包括由缠绕在所述立方体试件外侧壁上的宽胶带形成的胶带密封层一、由布设在所述胶带密封层一上的塑料布形成的密封层二和由缠绕在所述密封层二上的宽胶带形成的胶带密封层三。上述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是所述试件套筒与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均以螺纹方式进行密封连接。上述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和安装在排水管上的止水夹二,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孔相接且其另一端通入量筒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且投入成本低。2、所采用的测试装置由有机玻璃制成,不仅重量轻,而且使用寿命长。3、拆装方便,所用的测试装置由试件套筒、上套筒和下套筒组装而成,不仅试件的密封方便,而且试件套筒与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密封也非常简便,并且密封质量易于保证。4、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密封性良好,测试数据准确。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密封性良好、测试数据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常水头测试仪存在的侧壁渗漏、水位差测量不精确等问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一供水容器;2 一试件套筒;2_丨一测压孔二;2-2—测压管二 ;2-3—方框形支撑台;3—上套筒;3-1—溢水孔;3-2—测压孔一 ;3-3—测压管一;4一下套筒;4-2—排水孔;5—供水管;6—排水管;7—止水夹二 ;8—止水夹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对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的测试装置、对所述测试装置进行供水的供水装置和与所述测试装置相接的排水装置,所述多孔混凝土试件为立方体试件。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试件放置腔的试件套筒2、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2上方的上套筒3和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2下方的下套筒4。所述上套筒3为上下部均开口的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且其内部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所述上套筒3的外侧壁上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溢水孔3-1,上套筒3的外侧壁下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测压孔一 3-2,所述测压孔一 3-2与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上端相平齐,且测压孔一 3-2上装有用于测试所述立方体试件上部水位的测压管一 3-3 ;所述供水装置由上至下向所述测试装置内注水。所述试件放置腔为立方形腔体,且所述立方形腔体的尺寸与所述立方体试件的尺寸相同。所述试件套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的测试装置、对所述测试装置进行供水的供水装置和与所述测试装置相接的排水装置,所述多孔混凝土试件为立方体试件;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试件放置腔的试件套筒(2)、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2)上方的上套筒(3)和密封安装在试件套筒(2)下方的下套筒(4);所述上套筒(3)为上下部均开口的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且其内部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所述上套筒(3)的外侧壁上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溢水孔(3?1),上套筒(3)的外侧壁下部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测压孔一(3?2),所述测压孔一(3?2)与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上端相平齐,且测压孔一(3?2)上装有用于测试所述立方体试件上部水位的测压管一(3?3);所述供水装置由上至下向所述测试装置内注水;所述试件放置腔为立方形腔体,且所述立方形腔体的尺寸与所述立方体试件的尺寸相同;所述试件套筒(2)为内部开有所述立方形腔体的圆柱状有机玻璃筒,且试件套筒(2)的外侧壁上开有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的测压孔二(2?1),所述测压孔二(2?1)与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底端相平齐,且测压孔二(2?1)上装有用于测试所述立方体试件下部水位的测压管二(2?2);所述试件套筒(2)的下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对放置于所述试件放置腔内的立方体试件进行支撑的方框形支撑台(2?3);所述下套筒(4)为上部开口且下部密封的圆筒状有机玻璃筒且其内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试件放置腔相通;所述下套筒(4)的外侧壁上开有与所述集水槽相通的排水孔(4?2);所述排水孔(4?2)与所述排水装置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军杜冬冬唐文桂杨硕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